- 年份
- 2024(10279)
- 2023(15098)
- 2022(13344)
- 2021(12604)
- 2020(10741)
- 2019(24894)
- 2018(24957)
- 2017(48800)
- 2016(26398)
- 2015(30163)
- 2014(30217)
- 2013(29667)
- 2012(27406)
- 2011(24595)
- 2010(24707)
- 2009(22485)
- 2008(22230)
- 2007(19471)
- 2006(17088)
- 2005(14749)
- 学科
- 济(106523)
- 经济(106337)
- 管理(76725)
- 业(71423)
- 企(58654)
- 企业(58654)
- 方法(52495)
- 数学(45898)
- 数学方法(45156)
- 农(28078)
- 财(27868)
- 中国(27685)
- 学(23307)
- 业经(22229)
- 制(20007)
- 贸(19457)
- 贸易(19449)
- 易(18919)
- 地方(18560)
- 农业(18472)
- 理论(18119)
- 务(16960)
- 财务(16862)
- 财务管理(16817)
- 银(16784)
- 银行(16736)
- 和(16695)
- 技术(16521)
- 行(15886)
- 企业财务(15865)
- 机构
- 大学(382981)
- 学院(380622)
- 管理(151318)
- 济(148463)
- 经济(145126)
- 理学(131587)
- 理学院(130130)
- 管理学(127496)
- 管理学院(126816)
- 研究(122608)
- 中国(91122)
- 京(81540)
- 科学(77439)
- 财(70215)
- 所(61376)
- 农(59560)
- 业大(57413)
- 财经(56989)
- 研究所(56116)
- 中心(55950)
- 江(53900)
- 经(51706)
- 北京(51464)
- 范(50533)
- 师范(50017)
- 农业(46995)
- 经济学(44825)
- 院(44711)
- 州(44173)
- 财经大学(42578)
- 基金
- 项目(260669)
- 科学(204417)
- 研究(189392)
- 基金(188772)
- 家(164456)
- 国家(163119)
- 科学基金(140024)
- 社会(117674)
- 社会科(111386)
- 社会科学(111358)
- 省(101302)
- 基金项目(100175)
- 自然(92357)
- 自然科(90214)
- 自然科学(90188)
- 自然科学基金(88530)
- 教育(88176)
- 划(85752)
- 资助(79001)
- 编号(77837)
- 成果(63148)
- 重点(57948)
- 部(57839)
- 发(54435)
- 创(53620)
- 课题(53271)
- 科研(50365)
- 创新(50094)
- 教育部(49435)
- 大学(48839)
- 期刊
- 济(156676)
- 经济(156676)
- 研究(108657)
- 中国(65898)
- 学报(60340)
- 科学(55159)
- 管理(54105)
- 农(52468)
- 财(52394)
- 大学(45963)
- 学学(43246)
- 教育(42158)
- 农业(36770)
- 技术(34359)
- 融(30232)
- 金融(30232)
- 财经(26849)
- 业经(25875)
- 经济研究(25005)
- 经(22847)
- 问题(21167)
- 图书(19976)
- 统计(19056)
- 理论(18964)
- 技术经济(18552)
- 业(17991)
- 科技(17740)
- 版(17615)
- 实践(17428)
- 践(17428)
共检索到540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瞿富强 颜伟 吴静
住房保障对象的精准界定,是提升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当前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很少考虑到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探究住房支付能力内涵及分析指标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典型城市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住房保障对象进行界定并分类、分级保障,最后将住房保障对象与保障方式精准衔接。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既能够赋予住房困难家庭更多的保障机会,显著提高住房保障效率,也能够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制定住房保障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实现住房保障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平 陈立文 尹志军
现有住房保障对象界定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且鲜少考虑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问题。文章以"价格"为导向,基于按揭贷款和租金收入比视角分别给出了产权型保障房和租赁型保障房的住房保障对象界定思路与方法。以天津市为案例,在明确界定不同类别保障房的保障对象的基础上,确定了天津市不同收入群体各类保障房支出费用占家庭收入的上限与下限,应用上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界定了两个案例的准入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准入标准设计需要全面考虑"价格"和"住房支付能力",而且应当以家庭收入"范围"取代"界线"来界定保障房准入标准。本研究思路与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保障房 家庭收入 贷款风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汤腊梅
我国住房保障对象经历了从中低收入家庭向低收入家庭的演变。但对低收入家庭的不同理解导致政策实施中住房保障面期望值和实际值的巨大反差,如何界定住房保障对象成为一个难题。作为住房保障对象的低收入家庭,其界定依据是住房支付能力,而测度住房支付能力的关键是家庭月住房消费收入与目标住房所需月还款额。由此,构建基于收入增长的住房支付能力模型,并借助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测度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从而从消费者需求角度界定了我国住房保障对象。
关键词:
住房保障对象 低收入家庭 住房支付能力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罗春燕 张仕廉
为合理制定保障性住房的租金,在分析国内外保障性住房现行租金定价机制的基础上,从保障性住房的可接受性原则出发,提出依照承租人支付能力的不同进行差别化定价,结合保障性住房的区位因素进行租金修正,并对重庆市的保障性住房小区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模型应用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租金定价 支付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肇宇 刘树枫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措施。自2008年以来我国保障性住房投入步伐大大加快,但与保障性住房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本文以经济适用房为例,通过使用经居民剩余收入比调整后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的方法来分析计算我国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经济适用房的需求状况,之后再与近年来的经济适用房供给数量做比较,求得供求缺口比例,基于此来说明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较大的供求失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剩余收入比 住房可支付性指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德坤 张俐 陆亚萍
住房保障准入标准线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保障政策实施的效率和公平。本文以青岛市为例,应用剩余收入法构建支付能力模型,对青岛市各类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青岛市现行的各类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较为合理,但存在政策变更时衔接不畅等问题。本文提出要适度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收入标准限定;灵活参照各相关动态因素制定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稳步推进产权型保障性住房向租赁型保障性住房过渡,逐步剥离附着于房屋所有权上的福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永生 李忠富
在构建住房支付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评价了我国城镇各阶层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并研究了其1998-2010年间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最低收入阶层的居民家庭一直存在着住房支付问题,且问题不断加重;其他收入阶层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但提高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低收入、中低收入以及中等收入阶层的居民家庭提升速度较慢,而中等偏上、高收入和最高收入阶层的居民家庭提升速度较快;居民家庭剩余收入和其年住房按揭还款额的绝对差额随着居民家庭社会阶层的提高,呈逐年逐级扩大趋势。研究还表明,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消费结构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梯度,但要进一步提高中低收入以下阶层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段明辰 林军
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西北省会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指标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从不同住宅面积、不同收入家庭和影响住房支付能力指标因素的敏感性诸方面,探讨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结合前人对我国一类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研究资料,阐明了西北二类城市与我国一类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西北省会城市之间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大部分城市居民购买适合的住宅支付能力仍然较差,购买小套型面积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较好,大部分城市中等以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较差,西北省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低于我国东部一类城市,并且住宅面积越大和收入越低的家庭,这种差距越大。研究认为,房价收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刚
根据我国10个城市的中房指数推算各城市2000年—2008年期间的房价,利用国家城调队的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费数据,计算各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住房可支付性指数、月供收入比,提出月供消费结余作为辅助判断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城市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结果发现所有样本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较高,其中南京、武汉、深圳、成都和重庆五城市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比其他5个城市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妍捷 牛渊
保障性住房旨在为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所,其供应规模、覆盖范围主要由需要保障的对象来确定。然而在住房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我国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的原因致使住房保障对象的遴选甄别及覆盖范围上存在一系列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结合以往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的经验,保障性住房政策也在不断调整,特别是"三房合一"的逐步实施,势必会造成保障对象遴选及其范围的调整。因此,应从保障性住房类型角度入手梳理住房保障方式的演变历程,总结不同保障方式所覆盖的保障对象范围,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切实做到对全部住房真实困难
关键词:
保障对象 遴选标准 保障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栾贵勤 周雯瑜 冀伟
面对高涨的房价,一些城市的中等收入居民既无足够的支付能力也不符合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否定国际惯用房价收入比4~6的合理取值范围,分析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来确定房价收入比取值范围。同时对现行房价收入比指标进行修正和改进,以反映中等收入城市居民真实的住房支付能力现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徐虹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价格的制定主要从成本角度考虑,或按照周边商品房的价格进行调节。就此运用多种方法对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支付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目前该类住房价格和租金部分脱离居民支付能力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住房保障 住房价格 住房支付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兰芳 马肖肖
文章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区分为首付能力和月付能力,编制了"首付+月付"式的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并解释了其几何意义,给出了"等支付能力线"的概念及其性质。讨论了首付比例和利率因素对该复合指数产生的边际影响,对2012年我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予以测算,发现大多数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较低,且有明显地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兰芳 马肖肖
文章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区分为首付能力和月付能力,编制了"首付+月付"式的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并解释了其几何意义,给出了"等支付能力线"的概念及其性质。讨论了首付比例和利率因素对该复合指数产生的边际影响,对2012年我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予以测算,发现大多数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较低,且有明显地域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