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3)
2023(11388)
2022(9139)
2021(8335)
2020(6943)
2019(15162)
2018(15223)
2017(29783)
2016(16065)
2015(17859)
2014(17959)
2013(17886)
2012(16346)
2011(14462)
2010(14905)
2009(14693)
2008(14816)
2007(13717)
2006(12512)
2005(11778)
作者
(44973)
(37622)
(37309)
(35674)
(23924)
(17455)
(16886)
(14317)
(14036)
(13582)
(12828)
(12305)
(12239)
(11830)
(11608)
(11237)
(11050)
(10970)
(10838)
(10664)
(9431)
(9189)
(9009)
(8565)
(8504)
(8482)
(8414)
(8352)
(7318)
(7229)
学科
(80185)
(73045)
企业(73045)
(70765)
经济(70635)
管理(68776)
(28353)
方法(28332)
业经(27650)
(26394)
(21989)
数学(20532)
数学方法(20404)
(20343)
财务(20323)
财务管理(20295)
中国(19958)
企业财务(19214)
农业(18473)
技术(16783)
(15939)
(14557)
(14496)
体制(13894)
(13677)
(13234)
银行(13227)
(12956)
贸易(12946)
理论(12925)
机构
学院(242219)
大学(236095)
(106456)
经济(104445)
管理(97863)
理学(83007)
理学院(82298)
管理学(81504)
管理学院(81048)
研究(73373)
中国(61658)
(56757)
(48724)
财经(43613)
(39300)
科学(38655)
(38251)
(35725)
(35535)
中心(33601)
经济学(32364)
财经大学(31913)
北京(30959)
研究所(30869)
业大(30210)
(29894)
经济学院(29274)
商学(28655)
商学院(28415)
农业(27655)
基金
项目(145510)
科学(116967)
研究(114442)
基金(106256)
(88871)
国家(87986)
科学基金(77718)
社会(75263)
社会科(71330)
社会科学(71315)
(57749)
基金项目(55864)
教育(51703)
编号(47088)
自然(46534)
(46414)
自然科(45406)
自然科学(45395)
自然科学基金(44659)
资助(42017)
成果(38692)
(35199)
(34022)
(33984)
(33260)
课题(32384)
重点(31950)
(31871)
国家社会(30821)
创新(30807)
期刊
(129438)
经济(129438)
研究(76743)
中国(48192)
(47799)
管理(42862)
(35914)
科学(28521)
(27480)
金融(27480)
学报(27044)
农业(24359)
业经(24064)
教育(22941)
大学(22797)
财经(22620)
技术(22344)
学学(21665)
经济研究(19864)
(19484)
问题(17358)
(14117)
技术经济(14039)
(13872)
现代(13304)
财会(13215)
商业(13007)
会计(11799)
经济管理(11689)
国际(11680)
共检索到377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韩云  孙林岩  
通过承接国际低端制造业发展地区经济的模式,是我国在特殊背景下切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正确选择,但因此而造成的资源短缺引发了潜在风险。究其原因,是长期形成的区域资源需求和供应偏好,在路径的惯性作用下,无法靠市场机制逆转所致。只有通过发展支撑产业、改变招商模式和进行区域资源整合等产业政策的调整,实现"诱致性变迁",甚至是"强制性变迁",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克服资源短缺矛盾,促使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技术驱动型战略转变,实现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  
文章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困难,指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要改造制造业生产体系,发展制造业新动能。文章针对新常态进行理论分析,说明新常态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结果;各国的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新常态下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要从实体经济、从生产领域入手;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减少新旧技术基础变化给经济带来的震荡。文章还说明我国工业化各时期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分析哪些矛盾是原有发展方式造成的,哪些矛盾是在新常态下发展起来的,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怎样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阻碍。文章最后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指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以及改善制造业生产体系,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肖国东  
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利用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我国创新要素空间分布不均衡,并存在锁定效应,多年高投资使累积性结构矛盾突出,空间技术溢出难以实现,致使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转型升级进展缓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为优化我国制造业创新资源空间布局,应从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溢出环境和区域产业政策的角度优化创新资源要素配置,以提升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肖国东  
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利用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我国创新要素空间分布不均衡,并存在锁定效应,多年高投资使累积性结构矛盾突出,空间技术溢出难以实现,致使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转型升级进展缓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为优化我国制造业创新资源空间布局,应从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溢出环境和区域产业政策的角度优化创新资源要素配置,以提升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万科  黄新建  陈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产能"列为首要任务,其实质为扩大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被确立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将鄂湘赣三省城市群定位为我国经济新增长极,强调三者协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细分领域之一,新型显示器件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本文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对鄂湘赣新型显示制造业的产能低端化程度进行测算,发现其存在着"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低端化发展弊病,并提出了制定鄂湘赣新型显示制造业区域协同创新整体规划、建立并完善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不断提升新型显示制造业新产品开发技术含量等提升路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曾文瑜  闵旭光  
"数字化赋能"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同时对职业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数字化赋能"对制造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我国制造业职业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未来需求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加快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制造业崛起、提升经济发展动力等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中根  武优勐  
研究目标:厘清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部地区制造业分布格局,提出高质量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方法:使用重心分析法、集中率指数、空间分散度指数等方法分析西部地区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构建静、动态区位熵指数识别西部地区优势制造产业。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制造业在全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演化趋势。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制造业总体重心向东移动,与西部中心偏离度增大,空间分布趋于非均衡化;制造业集中度较高,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主要集中地为川-渝-陕,集聚度有所上升;优劣势制造产业分布与东部地区形成互补格局,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低端制造业。研究创新:从多维视角测度并分析西部地区制造业分布格局,揭示西部地区制造业分布特点及形成动因。研究价值:把脉西部地区制造业分布及发展现状,为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发挥西部地区制造业比较优势、推动西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祝合良  石娜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商品贸易大国。然而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体系下,中国的制造业处于极其不利的位置,目前已经诱发出很多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迫在眉睫。流通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具有整合价值链的功能,应该充分发挥流通业在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中的作用。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流通产业的发展,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加大流通技术投入,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流通品牌,推动流通企业"走出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祝合良  石娜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商品贸易大国。然而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体系下,中国的制造业处于极其不利的位置,目前已经诱发出很多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迫在眉睫。流通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具有整合价值链的功能,应该充分发挥流通业在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中的作用。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流通产业的发展,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加大流通技术投入,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流通品牌,推动流通企业"走出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天芳  郭亚锋  
文章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制造业变革调整给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的巨大机遇,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提升竞争力面临的成本、效益、技术以及品牌等多重困境,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即通过成本、技术、品牌等方面的转型创新,推动产业竞争优势由以往的低成本、低价格为主向成本、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而不断缩小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产业竞争力,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震  张宏  
构建博弈模型证明OFDI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内生性因素,随后对OFDI促进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机理进行阐述,利用面板GMM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OFDI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OFDI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国内外需求匹配度、扩大产业开放程度以及增强相关产业协同性四条路径促进国际竞争优势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天芳  郭亚锋  
文章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制造业变革调整给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的巨大机遇,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提升竞争力面临的成本、效益、技术以及品牌等多重困境,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即通过成本、技术、品牌等方面的转型创新,推动产业竞争优势由以往的低成本、低价格为主向成本、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而不断缩小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产业竞争力,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天芳  郭亚锋  
文章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制造业变革调整给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的巨大机遇,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提升竞争力面临的成本、效益、技术以及品牌等多重困境,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即通过成本、技术、品牌等方面的转型创新,推动产业竞争优势由以往的低成本、低价格为主向成本、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而不断缩小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产业竞争力,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震  张宏  
构建博弈模型证明OFDI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内生性因素,随后对OFDI促进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机理进行阐述,利用面板GMM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OFDI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OFDI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国内外需求匹配度、扩大产业开放程度以及增强相关产业协同性四条路径促进国际竞争优势升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苏扬  王金霞  陈艺毛  
产业链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所作出的重大谋划和部署。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存在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的技术链“断链”、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不足的产品链“弱链”、制造服务融合度不高的服务链“短链”问题。税收具有弥补技术链“断链”、强化产品链“弱链”、延伸服务链“短链”的适用性功能。为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议实施企业所得税为主,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为辅的税收政策组合来推动制造业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实施降采购、降用能、降用房用地、降用工、降销售成本的税收政策组合来优化制造业产品结构,实施有利于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业务、构建融合平台的税收政策组合来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