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2)
- 2023(15119)
- 2022(12994)
- 2021(12254)
- 2020(10286)
- 2019(23722)
- 2018(23509)
- 2017(46479)
- 2016(25325)
- 2015(28312)
- 2014(28571)
- 2013(28430)
- 2012(26168)
- 2011(23596)
- 2010(23670)
- 2009(22214)
- 2008(22227)
- 2007(19737)
- 2006(17787)
- 2005(16010)
- 学科
- 济(104545)
- 经济(104410)
- 业(94991)
- 管理(92929)
- 企(89545)
- 企业(89545)
- 方法(48483)
- 数学(38843)
- 数学方法(38419)
- 财(34692)
- 业经(29872)
- 农(26996)
- 中国(26837)
- 务(24435)
- 财务(24368)
- 财务管理(24338)
- 制(23240)
- 企业财务(23108)
- 和(20369)
- 学(19936)
- 技术(19900)
- 贸(19852)
- 贸易(19843)
- 策(19710)
- 划(19556)
- 易(19322)
- 理论(19295)
- 环境(18814)
- 地方(17932)
- 农业(17649)
- 机构
- 学院(369040)
- 大学(367527)
- 管理(153051)
- 济(151193)
- 经济(147891)
- 理学(131430)
- 理学院(130069)
- 管理学(128265)
- 管理学院(127586)
- 研究(117961)
- 中国(91622)
- 京(78181)
- 财(74504)
- 科学(70123)
- 所(58725)
- 财经(58671)
- 江(55232)
- 农(53596)
- 中心(53240)
- 经(53074)
- 研究所(52759)
- 业大(51400)
- 北京(49831)
- 范(45672)
- 师范(45320)
- 州(44576)
- 经济学(44118)
- 财经大学(43285)
- 院(43036)
- 农业(41730)
- 基金
- 项目(240212)
- 科学(190034)
- 研究(178870)
- 基金(175025)
- 家(150542)
- 国家(149167)
- 科学基金(129467)
- 社会(112637)
- 社会科(106737)
- 社会科学(106709)
- 省(93406)
- 基金项目(92722)
- 自然(84137)
- 自然科(82123)
- 自然科学(82101)
- 教育(81507)
- 自然科学基金(80671)
- 划(78108)
- 编号(74016)
- 资助(72449)
- 成果(60017)
- 部(53617)
- 重点(52690)
- 创(50820)
- 发(50605)
- 课题(49969)
- 创新(47237)
- 项目编号(46441)
- 教育部(46287)
- 人文(45733)
- 期刊
- 济(171722)
- 经济(171722)
- 研究(111601)
- 中国(66235)
- 管理(61202)
- 财(59390)
- 学报(51804)
- 科学(50021)
- 农(47597)
- 大学(39933)
- 学学(37696)
- 教育(37412)
- 融(35251)
- 金融(35251)
- 技术(32588)
- 农业(32560)
- 业经(29466)
- 财经(28978)
- 经济研究(26488)
- 经(24709)
- 问题(22202)
- 技术经济(19916)
- 理论(18690)
- 现代(18272)
- 贸(17971)
- 业(17731)
- 商业(17641)
- 科技(17035)
- 图书(17026)
- 实践(16857)
共检索到549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德勇 李瑶
论文对我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合理确定了政策实际发挥效果的起始点,利用案例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对低碳试点政策进行了评价,研究了低碳试点政策的减排机制,并考察了低碳试点政策与工业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于辽宁、云南、重庆、天津、湖北和广东的碳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抑制陕西的碳排放增加趋势;低碳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的机制主要在于能源效率提升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从微观层面来看,低碳试点政策对工业企业具有成本控制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巍 姚海东
将2010年起陆续推出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作一项“准实验”,利用2000~2019年中国24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的方法,研究其对于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显著降低了10%;政策在东部地区效果显著。同时,森工城市和非资源城市在成为试点后减排效果显著;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城市减排。因此,应继续扩大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覆盖范围,同时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实施过程中注意保障其可持续性,因地制宜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寰 何广 肖义
【目的】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意义凸显。【方法】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并通过稳健性测试,多维度分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考察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非试点城市相比,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且纳入平行趋势、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低碳城市试点均能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能源消耗量来发挥碳减排作用。(3)低碳城市试点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中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基于“胡焕庸线”视角下低碳试点政策对东南半壁城市的碳减排效应较西北半壁城市更为明显。【结论】本文从多维度评价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阶段性成效,有助于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未来更多城市系统性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新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制定差异化与精准化路径促进绿色发展,为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亚君 孙楚仁 覃卿
碳减排对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但也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同时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本文从出口产品质量的视角出发,运用中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这一拟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减排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该效应通过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和进口中间品质量提升效应实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非环境类产品质量,且更能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密度较低、资源依赖程度较低以及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通过合适的环境政策设计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双赢局面的信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伟华 孙嘉琦 陈之璇 刘馨允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供应链领域政策的制定与发布,如何更好地评估既有政策带来的绩效成为政府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相关政策的关键。本文选取商务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商建函[2018]142号)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模型,将试点企业经营绩效中的盈利能力指标ROA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Stata15.0对2015~2019年5年间覆盖3494家样本企业的面板数据,共15278个样本进行处理计算,以此对该政策实施对试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开始实施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对试点企业的经营绩效ROA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此外,企业规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托宾Q值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比率都对ROA有显著影响。其中企业规模和托宾Q值对ROA有正向影响,资产负债率和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对ROA有负向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赵道致 王楚格
旨在研究供应链企业面对低碳政策的减排决策方法。用Stackelberg博弈探讨了制造商主导的情境,建立了供应商-制造商的二级供应链在新形势下的利润优化模型,采用逆向求解法求解。得出了企业的最优减排量及最优产量,并通过数值模拟说明了该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得知企业的最优减排决策是使自身的边际减排成本与从市场上购买对应数量的排放权的边际成本大致相等,再考虑顾客低碳偏好做以适当提升。且供应链中一方企业的减排会带动另一方减排,企业具有合作减排的动机,研发合作将是可行着力点。研究发现最优产量及最优减排量的参数灵敏度基本一致,加大低碳宣传力度提高顾客低碳环保意识是保证低碳经济良性成长和企业利润的关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化勇 鲍升华
通过对湖北省商贸物流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绿色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绩效的直接关系虽然不显著,但间接关系较为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韩延清 姜晓文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发展战略已卓有成效。作为碳减排的关键行业,电力行业面临的低碳约束逐渐严格且边界清晰,亟须探究行业内企业的低碳能源结构变化与企业绩效同步发展的作用效果和发展趋势。文章以具有代表性的A电力集团为案例,从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两个视角出发,分析电力企业能源结构转变与企业绩效的变动趋势,发现:案例企业逐年降低火力发电占比,风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扩大;企业火力发电整体利润亏损较大,煤炭发电处于长期亏损状态;风电、太阳能(光伏)及其他清洁能源收入快速增长,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贡献点,其利润增长能够弥补火力发电亏损;随着发电电源结构的转变,企业污染排放量不断降低,社会责任履行良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正中 张绪通
文章采用沪深A股59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3—2013年11年的数据,使用Eviews软件,通过建立当期影响以及滞后一期影响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贷款利率提高对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有短期负面影响,对房地产企业运营能力的影响有滞后性,对房地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有负面影响;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房地产企业运营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都有负面影响;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短期盈利能力和短期成长能力有负面影响,但影响逐渐削弱。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房地产 经营绩效 面板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红凤 李睿
低碳试点政策的主要作用对象是高污染工业企业,高污染工业企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绩效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总体的经济发展。本文以中国低碳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检验了低碳试点政策对高污染工业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对高污染工业企业绩效存在负向影响。(2)低碳试点政策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外部环境机制间接影响高污染工业企业绩效。(3)低碳试点政策对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绩效均无显著影响,而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本研究对实现高污染工业企业低碳减排与经济增效的双赢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谢鑫鹏 赵道致
基于清洁发展机制,探讨国有大型制造型企业在面临政府的碳排放规制时如何与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进行生产和减排决策,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上、下游企业在3种不同合作情况下的减排效果和利润,对企业在减排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碳交易价格对减排效果的影响以及社会福利的比较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减排和定价均合作时各主体的利润和减排效果均最优,制造型企业在低碳化的进程中应首先瞄准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并从其所处供应链的上游企业着手;碳交易价格随企业边际减排成本的高低而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若要减少排放总量,必须减少一定的产量。上述结论为制造型企业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颖 韩立华
基于不确定需求构建碳限额、碳限额与交易、碳税三种常见碳政策下制造企业的运作和减排模型,分析其最优决策,进而分析各参数的敏感性。并通过数值分析,分析了不同碳政策下,各政策参数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分析结论对低碳经济下企业在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企业运作绩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对政府碳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碳政策 减排决策 生产决策 随机需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宏亮 董宇
我国建筑企业经营决策理论研究诌议朱宏亮董宇“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决策”,这句几乎被所有管理者和学者普遍公认的名言,不容质疑地揭示出经营决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渗透在企业的全部工作之中,可以说,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系列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兴元 于伟 Fuan Li
本文采用生物隐喻方法提出了企业栖息地概念,对品牌制造企业栖息地特征及企业市场分布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品牌制造企业栖息地特征及企业市场分布结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通过对320家中国品牌制造上市公司的实际调查,利用统计检验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品牌绩效决定于栖息地特征、市场分布结构特征和企业能力,并受到栖息城市规模和区位的调节影响。在栖息地环境各种要素中,社会经济环境和政府支持的影响较自然资源更为强烈。栖息于中小城市尤其是县级市或乡镇会影响资源获取能力和知名度,但是这种劣势会被独特的政治资源优势消除。栖息地特征中的资源条件和政府支持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虹 俞会新
重点探讨专利结构变动与我国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引入摩尔指数作为衡量专利结构变化的指标,进而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1997—2014年间我国专利结构变动与企业综合绩效之间如何互相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专利结构变动与企业经营绩效变化存在相互适应的关系,这种互适性在短期表现为专利结构变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冲击,在长期则表现为企业经营绩效对专利结构变化的反向影响,同时企业经营绩效对专利结构的影响程度要低于专利结构变化对企业经营绩效变化的影响。这证明通过鼓励企业调整自身专利结构,有利于其绩效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