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63)
- 2023(20331)
- 2022(17418)
- 2021(16102)
- 2020(13702)
- 2019(31417)
- 2018(31449)
- 2017(60927)
- 2016(33213)
- 2015(37610)
- 2014(37681)
- 2013(37634)
- 2012(34847)
- 2011(31548)
- 2010(31938)
- 2009(30144)
- 2008(30456)
- 2007(27542)
- 2006(24552)
- 2005(22028)
- 学科
- 济(142341)
- 经济(142172)
- 业(112504)
- 管理(103553)
- 企(92967)
- 企业(92967)
- 方法(63533)
- 数学(52337)
- 数学方法(51805)
- 农(51359)
- 财(39771)
- 业经(38202)
- 中国(37447)
- 农业(34033)
- 地方(29151)
- 制(28814)
- 学(28389)
- 务(26523)
- 财务(26449)
- 财务管理(26397)
- 贸(26037)
- 贸易(26026)
- 易(25217)
- 理论(25058)
- 企业财务(24980)
- 和(23861)
- 技术(23318)
- 银(22100)
- 银行(22046)
- 行(21035)
- 机构
- 学院(489862)
- 大学(487319)
- 济(198273)
- 经济(193961)
- 管理(192339)
- 理学(165387)
- 理学院(163566)
- 管理学(160973)
- 研究(160125)
- 管理学院(160074)
- 中国(123476)
- 京(103584)
- 科学(98849)
- 财(93594)
- 农(89040)
- 所(81504)
- 财经(74535)
- 江(74288)
- 业大(73963)
- 中心(73897)
- 研究所(73511)
- 农业(68978)
- 经(67489)
- 北京(65379)
- 范(63859)
- 师范(63331)
- 州(60011)
- 经济学(59559)
- 院(57264)
- 财经大学(54791)
- 基金
- 项目(321028)
- 科学(252151)
- 研究(236921)
- 基金(231485)
- 家(200461)
- 国家(198667)
- 科学基金(170600)
- 社会(149228)
- 社会科(141058)
- 社会科学(141018)
- 省(126579)
- 基金项目(123184)
- 自然(109841)
- 教育(108312)
- 自然科(107183)
- 自然科学(107156)
- 划(105441)
- 自然科学基金(105258)
- 编号(98856)
- 资助(94446)
- 成果(80350)
- 重点(71540)
- 部(70879)
- 发(69272)
- 创(67209)
- 课题(67155)
- 创新(62342)
- 科研(60883)
- 国家社会(60671)
- 教育部(60459)
- 期刊
- 济(226148)
- 经济(226148)
- 研究(143821)
- 中国(92101)
- 农(85115)
- 学报(76085)
- 财(73588)
- 管理(70569)
- 科学(70083)
- 大学(57509)
- 农业(57318)
- 学学(54297)
- 教育(52102)
- 融(46151)
- 金融(46151)
- 技术(42710)
- 业经(40764)
- 财经(36778)
- 经济研究(34013)
- 经(31548)
- 问题(30836)
- 业(30310)
- 技术经济(25365)
- 版(24032)
- 图书(23758)
- 理论(23389)
- 商业(23053)
- 现代(22763)
- 贸(22475)
- 科技(22298)
共检索到727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俞燕 李艳军
本文从地理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视角探究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实地调研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的典型地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因素是地理资源禀赋和政府支持,核心驱动力是区域文化和供应链品牌协作。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创建由"资源优势"向"效率优势"和"品牌创新优势"转化,有赖于政府制度创新、集群供应链品牌协同及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俞燕 李艳军
建立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区域品牌效应—企业品牌竞争力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对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对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推动包括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直接路径是区域品牌通过其品牌声望、品牌地位等直接推进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高;间接路径则是区域品牌美誉度提升后形成了辐射效应和协作效应,并通过辐射效应和协作效应增强企业的显性品牌竞争力和隐性品牌竞争力;间接路径中,"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辐射效应—企业显性品牌竞争力"的路径效应明显高于"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协作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银芳 潘伯荣 阿迪力·吾彼尔 管开云 张海波 沙东
为减轻葡萄越冬掩埋的劳动量,2011和2012年冬季在新疆吐鲁番进行了葡萄越冬黑塑料布双层和单层、白塑料布单层覆盖,逐日观测其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探讨葡萄越冬覆膜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黑塑双层覆盖优于单层,寒冷期的最低温度双层覆盖高于单层覆盖1.3-1.5℃,最高温度高于单层覆盖2.6-3.0℃,有利于抵御极端最低气温和长期低温的冻害。双层覆盖的生长期比单层覆盖增加了3-15 d,更有利于葡萄生长。但在转暖期的最高温度,双层覆盖高于单层覆盖5.9-9.4℃,有增温过快的温室效应弊病,白塑材料优于黑塑材料,生长期比黑塑材料增加了12 d。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建议秋季最低气温稳定在0℃时应该封边防冻,...
关键词:
葡萄 越冬 塑料薄膜 覆盖 吐鲁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昌燕 董林
文章以吐鲁番市葡萄沟区为例,在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和问卷两种方式,从社区居民的角度,分析了当前葡萄沟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参与状况,剖析了推进和阻碍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中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当地居民深入参与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葡萄沟 社区参与 旅游 问卷调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天添 叶沁宇
以生态农业集群理论基础,透过以赣南脐橙为调查样本,实地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所构建出的由生态农业集群区域环境性、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创新性与生态农业集群区域文化性三个过程性维度所构成的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模型,并通过SEM检验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以品牌美誉度检验模型的预测效度。根据研究结果揭示出江西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应逐渐摆脱对资源优势的依赖,透过资源优势将其转换为效率化、品牌化的生态产业优势,以提升区域经济与地方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饯云
吐鲁番的葡萄,自古以来誉为水果中的珍品,驰名中外,它以色翠、味甘、香馥、形美而著称。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吐鲁番的葡萄酒,醇淡适中,酒质纯厚,是葡萄名酒中的“后起之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世践 李超 李欢 赵荣华 陈光 王爱玲 蔡军社
【目的】筛选适宜吐鲁番地区栽培的优良无核葡萄品种,丰富当地葡萄栽培品种及育种材料。【方法】2010-2014年对月光无核、丽红宝、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早康宝、爱神玫瑰、寒香蜜、粒粒特8个无核葡萄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各葡萄品种的栽培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并对葡萄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8个葡萄品种的综合品质;同时对各品种的单株产量和抗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吐鲁番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8个葡萄品种在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葡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等栽培性状方面有明显差异。寒香蜜、丽红宝生长势较强,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爱神玫瑰生长势较弱;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久赟 刘翔宇 雷静 姜建福 梁雎 刘志刚 郭峰 魏亦农
关键词:
吐鲁番 葡萄 引种试验 栽培特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江泓 杨绪金
吐鲁番地区葡萄干加工的现状及对策张江泓,杨绪金吐鲁番是我国葡萄干的主产区,含糖量高,内在品质优异,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但长期以来,由于加工粗放,生产效率低,加工周期长,含杂率高,包装落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国内市场上停留在低档次上,质优价次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奎立 王国友 曾敏睿
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对农村家庭收入带来的影响在学界尚存争议。借助半结构收入方程和夏普里方程,以新疆吐鲁番市一区两县的统计资料和调研数据为基础,检验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对农村家庭收入及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减缓政策短期对农户收入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由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保护和屏障作用,气候变化减缓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增加农村家庭收入,并可以降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春红 丛玉飞
为了获得集群产业优势与区域品牌形成之间的作用机理,在回顾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推导出集群产业优势的构成维度;通过对温州集群品牌的深访研究,获得维度构成和测量指标,印证和修正理论模型,开发量表和设计问卷;并以温州典型产业集群为例,对影响区域品牌形成的集群产业优势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证实集群产业优势的4个维度(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创新优势和营销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均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区域品牌 产业优势 产业集群 作用机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洁 李宏 高敏华
农用地是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这一资源的需求。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农业,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持。该文以吐鲁番市为例,对其进行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程序,采用因素法定级,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以收益还原法为主,参考成本逼近法评估样点地价,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
关键词:
农用地 定级 基准地价 吐鲁番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何洪林,彭补拙,包浩生
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是我国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大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稳定性差。土地沙漠化、盐碱化、草场退化等现象十分严重,本文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分析了该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动态模型,充当地制订中长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师芸宏 王欣
本文对鲁番市的4条河流(大河沿河、塔尔朗河、煤窑沟和黑沟)灌区农田土壤进行土样采集,测得吐鲁番市土壤总盐、全盐、电导率、主要离子含量和土壤养分,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对每条河流不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土壤盐分与主要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及不同灌溉水影响土壤养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部分出现盐渍化趋势,且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较高,吐鲁番市土壤含盐量高低与各离子(即CO-3、HCO-3、SO2-4、Cl-、Ca2+、Mg2+、Na+、K+)含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因地势不同而有区别;沿4条河流灌溉区土壤盐渍化类型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渍土;以河水灌溉为主土壤质量不...
关键词:
吐鲁番市 盐渍化 土壤盐分 土壤养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胥亚男 李二玲
基于行业知识基础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以具有不同知识基础的鄢陵花木和烟台葡萄酒产业集群为例,探讨特色农业集群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基于行业知识基础可将特色农业集群划分为综合偏符号和综合偏解析两类。农业产业集群因具有多维邻近性和产业融合特征,其知识基础的内在属性决定了特色农业集群技术创新是以DUI模式为主还是以STI模式为主,进而决定了集群演化过程中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和演化路径。(2)DUI模式主导下的综合偏符号型(如鄢陵花木产业)集群在“四阶段”集群演化过程中,通过非正式的技术创新联系,推动网络结构由星型—小世界—多核心—多类型协同演变,形成本地嵌入式区域创新系统;STI模式主导下的综合偏解析型(如烟台葡萄酒产业)集群则通过正式的技术创新连接,推动网络结构由极核—核心边缘—本地全球—多类型结构协同演变,形成网络式区域创新系统。(3)针对不同类型的特色农业集群,创建不同的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是推动特色农业集群技术创新网络形成并演化的有效手段,并使集群区域最终转变为乡村创新极。(4)无论是偏符号型还是偏解析型的特色农业集群,均应依托集群知识基础特点,基于集群创新系统理论来制定技术创新政策,以指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