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3)
- 2023(10878)
- 2022(9842)
- 2021(9482)
- 2020(7978)
- 2019(18842)
- 2018(19158)
- 2017(37572)
- 2016(20395)
- 2015(23282)
- 2014(23448)
- 2013(23208)
- 2012(21455)
- 2011(19136)
- 2010(19242)
- 2009(17659)
- 2008(17059)
- 2007(14812)
- 2006(13127)
- 2005(11436)
- 学科
- 济(78075)
- 经济(77987)
- 管理(56261)
- 业(52662)
- 企(42589)
- 企业(42589)
- 方法(36611)
- 数学(31919)
- 数学方法(31568)
- 中国(22075)
- 农(22030)
- 财(18683)
- 地方(17438)
- 业经(16931)
- 学(16387)
- 制(15060)
- 贸(14859)
- 贸易(14849)
- 农业(14409)
- 易(14379)
- 理论(13278)
- 和(13067)
- 环境(12668)
- 银(12337)
- 银行(12303)
- 技术(12156)
- 行(11718)
- 务(11405)
- 财务(11341)
- 财务管理(11318)
- 机构
- 大学(289186)
- 学院(287182)
- 管理(115204)
- 济(109504)
- 经济(106828)
- 理学(99702)
- 理学院(98568)
- 管理学(96922)
- 管理学院(96408)
- 研究(91875)
- 中国(69046)
- 京(64847)
- 科学(57629)
- 财(51115)
- 所(45509)
- 业大(42979)
- 农(42576)
- 北京(41983)
- 中心(41768)
- 研究所(41329)
- 财经(41184)
- 江(40390)
- 范(38988)
- 师范(38657)
- 经(37219)
- 州(33754)
- 院(33660)
- 农业(33483)
- 经济学(31506)
- 师范大学(31336)
- 基金
- 项目(194169)
- 科学(150792)
- 研究(144463)
- 基金(138197)
- 家(118925)
- 国家(117896)
- 科学基金(101108)
- 社会(87659)
- 社会科(82811)
- 社会科学(82788)
- 省(75654)
- 基金项目(75163)
- 教育(66287)
- 自然(66208)
- 自然科(64554)
- 自然科学(64537)
- 划(64020)
- 自然科学基金(63325)
- 编号(61237)
- 资助(56838)
- 成果(49761)
- 重点(42482)
- 部(42465)
- 课题(41552)
- 发(41207)
- 创(39799)
- 项目编号(37470)
- 创新(37001)
- 科研(36847)
- 大学(36600)
- 期刊
- 济(122537)
- 经济(122537)
- 研究(85965)
- 中国(50195)
- 学报(43241)
- 管理(42035)
- 科学(39844)
- 农(38179)
- 财(36832)
- 教育(33638)
- 大学(32920)
- 学学(30425)
- 农业(27143)
- 技术(26149)
- 融(23091)
- 金融(23091)
- 业经(20823)
- 财经(18973)
- 经济研究(18529)
- 图书(17694)
- 问题(17068)
- 经(15996)
- 理论(15598)
- 实践(14522)
- 践(14522)
- 科技(14068)
- 现代(13754)
- 技术经济(13585)
- 资源(13077)
- 业(12933)
共检索到415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敏
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节能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运用自然通风降温从而减少建筑空调系统所产生的能量这一课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不仅是我们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结晶,且符合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自然通风设计上更有着自己的一套系统。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民居自然通风的营造手段,总结出传统民居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三大系统框架,这一框架将可以作为城市设计师或建筑设计师关于环境因素中通风设计的指导,旨在创造一个更加绿色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与城市空间格局。
关键词:
传统民居 自然通风 设计 建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萌萌 刘峰 赵和生
街道承载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街道的营建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街道环境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人居环境品质。本文以南京市中山路街道为例,对其关于交通通行能力、人行道环境和节点环境的典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人在街道中的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应变。对各项实例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归纳典型问题并提出提升此类街道品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传统街道 空间环境 满意度评价 街道活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萌萌 刘峰 赵和生
街道承载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街道的营建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街道环境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人居环境品质。本文以南京市中山路街道为例,对其关于交通通行能力、人行道环境和节点环境的典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人在街道中的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应变。对各项实例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归纳典型问题并提出提升此类街道品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传统街道 空间环境 满意度评价 街道活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英明 王昌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晓
文章以南京市进城农民的典型居住方式——"租居"作为研究重点,归纳了进城农民租居空间的种种基本特征,也阐释了经济收入就业方向、教育程度、性别等因子的不同影响,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我国进城农民居住空间的改善策略,改变住房租赁市场的运作模式,建立全面介入租赁市场的强有力的住房租赁公司,改善我国出租房源的供给渠道,由政府成立拥有独立裁量权的经营管理机构从管理调控市场供给、规划设计等层面入手,大规模地扶持廉租住宅建设。
关键词:
租居型 进城农民 居住空间 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宁
保护与复兴是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的首要前提,而城市环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应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多进穿堂式的平面布局形成的小空间格局、传统的街巷脉络是南京古城城市空间的精髓所在,是古城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尺度关系、清晰的街巷肌理和空间围合,在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复兴中需要着力传承。对于传统的建筑的保护,南京城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兴实践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保护与复兴 城市设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左红伟 李早 喻晓 王达仁 崔巍懿
本研究首先对屯溪老街主街道立面进行眼动实验以获得人们对街道"二次轮廓"(临时外部附加物)视觉行为的量化分析,得出"二次轮廓"中侧向招牌、灯笼、雨篷、货物台、对人的视觉吸引力依次降低;其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老街现状进行初步风貌评价,得出老街"二次轮廓"中各要素与传统风貌的关联性;最后针对"二次轮廓"中各要素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宸 刘宛 房小怡 张硕 王信
根据所处地区气候环境,研究城市内部空间通风环境优化,作为城市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指引要素,有利于提高建筑形态决策的科学性。结合标准化风温指数、地表通风潜力和夏季热岛强度,对北京中心城区建筑空间形态设计进行了气候分区。通过气象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气候分区中典型城市单元的近地面风速和气温,构建出城市单元风温数据样本,经回归分析确定了单元建筑高度、密度和容积率与标准化气候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单元建设后的标准化气候指数更优化为原则,计算给出不同气候分区内的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指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遥 殷敏 魏云 张宇 王伟杰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以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文章着重研究了容量的量化分析和效能分析的方法,以期提高更新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用性。研究结合街区特征和数据的可获性,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指标主要为空间容量、交通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个维度,选取计算模型得出4项容量指标的数值区间,并采用木桶原理确定理想的瞬时环境人口容量和日均环境人口容量。结果显示,街区的瞬时容量高达4.90㎡/人,环境容量需要做好疏解工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夏雪莹 吴小根 陈婉怡 童雨茜 向东宇
游憩者的感知与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研究的基础。从传统文化、创意创新、现代符号、科技服务和负面商业5个维度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比较了游憩者对于各维度商业现象的态度及差异。结合现状及访谈对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憩者对于夫子庙商业适宜性的感知评价为"一般"水平,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商业业态的融合不足,创意创新受到游憩者普遍青睐,部分现代符号从观感上影响游憩体验,科技服务得到合理运用,负面商业仍然存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车焱森 许建康
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要义在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提升公民文化素养,而对区域内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创造性呈现,能够激发传统文化活力,提升公民认同感。以南京市特色社区街道的实践研究为例,从社区文化空间的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育人的实现三个方面,探讨社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的现实可能性与基本实现路径。
关键词:
社区文化 传统文化 实践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宗财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CBD范围界定方法的基础上,依托实地调研的数据,采用墨菲指数法、商业办公租金等值线法定量界定新街口CBD的范围,并将其划分为硬核和核缘两部分,旨在为新街口CBD的发展提供范围支撑,并以此提出CBD范围界定的量化方法,期待为国内CBD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租金等值线 墨菲指数 新街口CBD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冯洁玉 吴翔华
从主体协同、要素协同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确立协同度评价体系,构建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治理协同度模型,并以南京小西湖项目为例,测度该项目治理系统的协同度,识别治理中的薄弱点并分析成因,最后从参与机制、更新机制和加强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活力塑造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亚琦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愈加重视,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难点在于保护历史环境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双重要求。本文以南京门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门西地区条件的分析,对应老年住区的基本要求,着重从居民的生活角度出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更新 老年住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程 黄春晓 李鹏飞 王超
随着规划及设计的转型,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正朝着以人为中心的规划转变,人对空间的使用逐步成为空间构建的焦点。本文正是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人群的空间使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配合观测、问卷与访谈,在人、空间、时间三个维度上分析了中心区空间利用的特点,总结了中心区在不同空间、时间、人群三个层面上的分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动因,包括空间公共性、功能业态、环境设计、人群差异等因素。面对城市中心区未来的空间更新与品质提升,厘清中心区时空利用现象及其背后逻辑,将有助于规划理念、方法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市镇城市设计创新与实效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
都市历史街区真实性的游憩者感知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阶段逻辑与可持续动力创新——以南京市老城南为例
背街小巷活力生成的环境品质要素评析及整治策略——以南京市老城区为例
旅游历史街区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与机理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商业中心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空间模式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为例
乡村区域文化元素与产业经济融合的研究——以南京市永宁街道为例
基于街区空间的公园绿地—道路—居住用地分布关系研究——以南京为例
声景介入下的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重庆市弹子石老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