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5)
2023(9077)
2022(6923)
2021(6327)
2020(5052)
2019(11024)
2018(11466)
2017(21993)
2016(12291)
2015(14204)
2014(14515)
2013(13975)
2012(12704)
2011(11486)
2010(11729)
2009(10967)
2008(10987)
2007(10164)
2006(9382)
2005(8761)
作者
(35985)
(29662)
(29444)
(28424)
(18659)
(14009)
(13527)
(11371)
(11274)
(10768)
(9987)
(9887)
(9589)
(9516)
(9080)
(9066)
(8846)
(8687)
(8553)
(8495)
(7685)
(7309)
(7277)
(6825)
(6720)
(6697)
(6684)
(6632)
(5988)
(5874)
学科
(46960)
经济(46903)
管理(31401)
(30140)
(22364)
企业(22364)
中国(19383)
(17977)
方法(15571)
(13099)
数学(13087)
业经(12958)
数学方法(12950)
(12296)
农业(11304)
(10286)
银行(10272)
地方(10168)
(9865)
(9797)
(9431)
贸易(9423)
(9175)
(8756)
(8489)
(8168)
金融(8165)
理论(8085)
(7878)
教育(7645)
机构
学院(177960)
大学(174412)
(68579)
经济(66758)
管理(60501)
研究(60459)
理学(50047)
理学院(49444)
管理学(48519)
管理学院(48200)
中国(48150)
(38060)
(36481)
科学(36278)
(30956)
(29870)
(27885)
财经(27850)
中心(27814)
研究所(27421)
(25736)
师范(25491)
(24997)
北京(24584)
(23912)
业大(23388)
(22316)
农业(21418)
经济学(21300)
技术(20397)
基金
项目(106095)
研究(83227)
科学(81873)
基金(72752)
(62718)
国家(62127)
科学基金(51524)
社会(50574)
社会科(47612)
社会科学(47600)
(42757)
教育(38702)
基金项目(38026)
编号(37158)
(35655)
成果(31712)
自然(30404)
自然科(29571)
自然科学(29563)
自然科学基金(28977)
资助(28776)
课题(26631)
(24754)
重点(24648)
(22874)
(22454)
(22303)
项目编号(21935)
(21727)
创新(20289)
期刊
(87269)
经济(87269)
研究(58287)
中国(39066)
(27537)
(27479)
教育(26467)
学报(25528)
科学(23621)
管理(23241)
(19999)
金融(19999)
大学(19751)
学学(18209)
农业(18177)
业经(16388)
技术(16125)
经济研究(13668)
财经(13486)
问题(12543)
(11680)
(10013)
图书(9955)
商业(9259)
现代(9135)
理论(8917)
职业(8583)
(8506)
(8376)
国际(8328)
共检索到282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桂婵  胡卫东  
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基础上提出的,得到了国家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学术界当今研究的热点,因此,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并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经济规律和现实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趋势的观点;其后从数据角度对传统城镇化道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晶  关涛  郎宏文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体制、制度、政策多维度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更需要在实践中尝试,树立科学的城镇化发展思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杨楠  张颖  王振坡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着眼于增强居民幸福感。在厘清"幸福感"与城镇化质量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不同时期、不同收入人群幸福需求层次及幸福感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进而从健全体制机制、夯实产业支撑、改善生存环境三个层面提出幸福感视域下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晓峰  杨春志  刘星光  
新型城镇化指面向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新发展和解决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转变过去粗放型、环境不友好、质量不高、宜人性与社会保障性差等局面,走具有环境友好、宜居生态、社会和谐、知识支撑、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虽然我国国家总体与省域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出台,实践新型城镇化试点也正在进行,但当前我国新城镇化发展的理论研究还十分不足。对新型城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首先,追溯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进展,并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特征;其次,系统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新型城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晓峰  杨春志  刘星光  
新型城镇化指面向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新发展和解决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转变过去粗放型、环境不友好、质量不高、宜人性与社会保障性差等局面,走具有环境友好、宜居生态、社会和谐、知识支撑、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虽然我国国家总体与省域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出台,实践新型城镇化试点也正在进行,但当前我国新城镇化发展的理论研究还十分不足。对新型城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首先,追溯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进展,并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特征;其次,系统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新型城镇化方法论、城镇化理论发展新趋势、核心基础理论、推进途径四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徐敏  张雅文  
探索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苏州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对苏州城镇化过程的分析与回顾有助于厘清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路径特征。苏州城镇化经历了镇、城、城镇群几个阶段,对几个阶段的分析可知,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具备组织保障、规划引导、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四化同步、传承文化等路径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选国  杨君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与以往学界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本质等观点进行再对话,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与实践,重新厘定了新型城镇化即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的本质意涵;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现的过程整合性、任务艰巨性、主体多元性,以及本质人本性的基本特征。最后,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运作机制、实施路径和制度保障等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能路径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当下及未来科学有序推进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助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七军  李昭楠  刘自强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基于分区视角,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后认为,宁夏新型城镇化既有发展速度快、规模偏小、质量不高、差异性明显以及集聚辐射能力不强的特征,又存在体制机制制约、固有政策约束、发展要素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客观问题。鉴于此,不仅提出了研究区新型城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思路,还提出了先行先试、破解制度"藩篱"、扩大发展自主权、优化发展空间布局等具体的路径与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利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明显加速。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和规模扩张,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城镇规模结构失衡、产业特色不鲜明和资源环境压力过大。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求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男   董啸楠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四化”同步等新的发展特征。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需要坚持“三起来”“三环节”以及“三区三线”“四级四同”等要求,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地落实。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素君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发展为提高全民生活水平"这一终极目标的体现,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应注重消费的持续增长。基于此,本文在城镇化背景下对消费需求的发展进行分析,着重梳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以及伴随该进程的消费需求演进过程,并进一步对这两者进行耦合研究,以期为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振锋  王延臣  
本文基于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两难境地。根据我国国情,本文提出以产业聚集为源动力、以公共服务为保障、生态文明为前提、需求拉动为主体的四维发展路径,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强调在城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付敏杰  张平  
新型城镇化是针对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首要的目的是纠错纠偏,纠正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中过度强调速度、忽视效益和福利分割问题。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和福利共享。1.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是新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