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25)
- 2023(17023)
- 2022(14652)
- 2021(13493)
- 2020(11646)
- 2019(26588)
- 2018(26328)
- 2017(51855)
- 2016(28142)
- 2015(31280)
- 2014(30854)
- 2013(30934)
- 2012(28462)
- 2011(25405)
- 2010(25558)
- 2009(24090)
- 2008(24162)
- 2007(21663)
- 2006(19250)
- 2005(17502)
- 学科
- 济(120669)
- 经济(120528)
- 业(107429)
- 管理(96038)
- 企(95927)
- 企业(95927)
- 方法(57631)
- 数学(47586)
- 数学方法(47181)
- 财(39269)
- 农(35289)
- 业经(34731)
- 中国(30019)
- 务(29082)
- 财务(29021)
- 财务管理(28979)
- 企业财务(27657)
- 制(25430)
- 农业(24523)
- 技术(21716)
- 贸(21634)
- 贸易(21622)
- 易(21010)
- 学(20942)
- 地方(20622)
- 理论(20423)
- 和(20164)
- 划(19052)
- 体(18893)
- 策(18425)
- 机构
- 学院(410952)
- 大学(408838)
- 济(170133)
- 管理(167300)
- 经济(166741)
- 理学(144314)
- 理学院(142853)
- 管理学(140804)
- 管理学院(140048)
- 研究(129875)
- 中国(101552)
- 京(86781)
- 财(81980)
- 科学(77725)
- 农(66271)
- 财经(65910)
- 所(64968)
- 江(60183)
- 业大(59922)
- 经(59872)
- 中心(58387)
- 研究所(58357)
- 北京(54825)
- 农业(52079)
- 经济学(51158)
- 范(49599)
- 师范(49130)
- 财经大学(48987)
- 州(48467)
- 院(46950)
- 基金
- 项目(269436)
- 科学(213420)
- 研究(198257)
- 基金(197465)
- 家(170644)
- 国家(169155)
- 科学基金(147155)
- 社会(126370)
- 社会科(119941)
- 社会科学(119909)
- 基金项目(104991)
- 省(104566)
- 自然(95681)
- 自然科(93486)
- 自然科学(93465)
- 自然科学基金(91880)
- 教育(90484)
- 划(87118)
- 资助(81930)
- 编号(80735)
- 成果(64609)
- 部(60179)
- 重点(59581)
- 创(57383)
- 发(56697)
- 课题(54134)
- 创新(52993)
- 教育部(51983)
- 国家社会(51735)
- 人文(51364)
- 期刊
- 济(188697)
- 经济(188697)
- 研究(121795)
- 中国(71209)
- 财(66237)
- 管理(65557)
- 农(60413)
- 学报(60250)
- 科学(56560)
- 大学(46523)
- 学学(44199)
- 农业(41772)
- 融(38624)
- 金融(38624)
- 教育(38380)
- 技术(35846)
- 财经(33327)
- 业经(32774)
- 经济研究(29753)
- 经(28522)
- 问题(25139)
- 业(23788)
- 技术经济(22462)
- 理论(20081)
- 现代(20007)
- 商业(19635)
- 贸(19609)
- 财会(18987)
- 科技(18466)
- 统计(18302)
共检索到603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彬
文章以我国2007年具有企业集团背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检验了股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股权制衡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股权集中与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最终所有者拥有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均与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保持股权结构一定程度的制衡,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彬 任佩瑜
本文利用DEA方法计算企业集团背景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检验了股权结构、终极所有权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曲线关系;股权制衡程度、最终所有者现金流权的提高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权分离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保持适度的股权集中和制衡,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秀勤
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将股权激励视为一次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Time-varying DID),从微观视角分析发现: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有效控制样本选择偏差、使用GMM估计缓解内生性问题之后,实证结果仍然稳健。同时,本文深入研究发现,在高技术行业中,股权激励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应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完善企业股权激励模式,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熙 朱玉杰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企业为样本,研究了融资融券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企业进入融资融券标的名单后,其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显著上升,表明融资融券作为企业外部治理机制,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融券机制对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和资金约束较小的企业的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并通过对融资机制和融券机制的区分研究,显示两种机制均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研究结果说明了融资融券机制会改善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加强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监督,从而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融资融券 全要素生产率 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姬新龙 董木兰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将股权结构分为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检验其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可以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而股权集中则会弱化这一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无环保投入及规模较大类型的重污染企业中,绿色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以及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均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金凤 李平 贺旭玲
本文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多元化指数数据的分析,运用四个相关生产函数的测算,选择了最优的利于本文问题解决的生产模型。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多元化指数进行分组,利用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计算全要素生产率以比较不同多元化程度公司的生产效率,从而分析多元化与农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关系,为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做出准确定位。
关键词:
背农 多元化 农业上市公司 生产效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佳 王佳瑞 郭俊汝
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商帮文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拓展性分析表明,在法律制度环境和信任环境较差的地区,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文章为评估商帮文化的影响作用提供了理论分析和证据支撑,也为探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路径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商帮文化 全要素生产率 非正式制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阳阳
以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都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研发补贴的作用效果更强;(2)研发补贴是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生产补贴是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状况来实现的;(3)研发补贴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而生产补贴仅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激励作用;(4)研发补贴对大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强,而生产补贴更能促进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政府要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补贴方式,进而提升补贴政策效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经济的发展转型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调控,而在财政收入方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体现是政府对企业税收征管力度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转型。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借以揭示政府税收政策在促进企业生产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向影响,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即由国税征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比由地税征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了3%左右。由此,笔者认为,中央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利弊,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应通过财政支出和补贴等手段弥补征税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经济发展中"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转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程晨
本文利用2009-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行业内技术创新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探索企业间创新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同行业内的技术创新溢出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降低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内技术创新溢出产生了负的交互作用;技术相宜度、知识产权保护、邻近区域中心城市显著地降低了上述消极影响。进一步地,对因果关系机制的考察发现,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情形下,技术创新溢出效应鼓励了企业的技术模仿行为,抑制了自主创新活动,降低了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技术创新的市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经济的发展转型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调控,而在财政收入方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体现是政府对企业税收征管力度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转型。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借以揭示政府税收政策在促进企业生产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向影响,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即由国税征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景保峰
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选取4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对2005—2009年我国22家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分为港口类和运输类)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进行动态测算。结果表明:2005—2009年我国22家物流公司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9年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最低,该下降趋势主要是由技术水平下降造成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比较低,但呈增长态势;运输类公司的技术效率大于港口类公司,但技术效率年均增长幅度的情况恰好相反;与长三角地区和泛珠三角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璐
Berle和Means的经典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为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首开先河。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的分析性回顾,从终极产权论的角度对其提出质疑,并提出改进思路。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公司绩效 实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珊珊
理论上,非房地产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会损害实体经济发展。其作用机制在于,进入房地产行业会挤出主营业务的研发投入,从而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基于2003—201 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以三种方式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并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跨界投资房地产行业的行为降低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控制内生性之后,结果依然成立。最后,反事实分析也表明,若实际投资房地产的企业选择不投资房地产行业,其全要素生产率会显著增加;若实际未投资房地产的企业选择投资房地产行业,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任胜钢 郑晶晶 刘东华 陈晓红
本文利用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市场型环境规制——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检验"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基于省份和地级市层面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试点地区的SO_2减排和经济增长显著高于非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年度效应滞后两年后逐年递增。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两条途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对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加敏感;从环境执法力度看,环境执法力度越高的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越大。本文的发现为中国在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推行市场型环境规制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