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8)
- 2023(8641)
- 2022(7065)
- 2021(6581)
- 2020(5798)
- 2019(13054)
- 2018(12939)
- 2017(26757)
- 2016(14259)
- 2015(16303)
- 2014(16378)
- 2013(16597)
- 2012(15433)
- 2011(13499)
- 2010(13979)
- 2009(13777)
- 2008(14480)
- 2007(13382)
- 2006(12356)
- 2005(12029)
- 学科
- 业(78050)
- 企(72490)
- 企业(72490)
- 济(67193)
- 经济(67101)
- 管理(60541)
- 方法(29231)
- 财(26740)
- 业经(26383)
- 制(23724)
- 农(23671)
- 数学(21501)
- 数学方法(21335)
- 银(21237)
- 银行(21092)
- 务(20634)
- 财务(20617)
- 财务管理(20594)
- 行(19724)
- 企业财务(19526)
- 中国(18551)
- 农业(16953)
- 技术(15946)
- 策(14858)
- 融(14273)
- 金融(14273)
- 体(13942)
- 划(13061)
- 和(12737)
- 体制(12436)
- 机构
- 学院(216342)
- 大学(210882)
- 济(99570)
- 经济(97698)
- 管理(89909)
- 理学(74903)
- 理学院(74310)
- 管理学(73653)
- 管理学院(73255)
- 研究(64259)
- 中国(63109)
- 财(53105)
- 京(44040)
- 财经(40820)
- 经(36744)
- 江(34767)
- 科学(32549)
- 农(32455)
- 所(32052)
- 中心(30884)
- 经济学(30467)
- 财经大学(29939)
- 北京(28565)
- 州(28303)
- 银(27707)
- 经济学院(27661)
- 研究所(27625)
- 商学(26974)
- 商学院(26766)
- 银行(26614)
- 基金
- 项目(121369)
- 科学(97582)
- 研究(94421)
- 基金(89824)
- 家(74405)
- 国家(73674)
- 科学基金(65572)
- 社会(62486)
- 社会科(59319)
- 社会科学(59303)
- 省(47207)
- 基金项目(47084)
- 教育(42174)
- 自然(39860)
- 自然科(38932)
- 自然科学(38919)
- 编号(38480)
- 自然科学基金(38304)
- 划(37696)
- 资助(37380)
- 成果(31410)
- 业(31178)
- 创(28528)
- 部(28074)
- 重点(26157)
- 制(26134)
- 发(26053)
- 性(25729)
- 创新(25654)
- 课题(25607)
- 期刊
- 济(120073)
- 经济(120073)
- 研究(72745)
- 财(45419)
- 中国(40788)
- 融(39900)
- 金融(39900)
- 管理(39668)
- 农(31544)
- 科学(23913)
- 学报(21936)
- 财经(21910)
- 业经(21659)
- 农业(20247)
- 技术(19881)
- 经(18807)
- 经济研究(18523)
- 大学(18407)
- 学学(17547)
- 问题(16382)
- 教育(15784)
- 技术经济(13929)
- 贸(13905)
- 财会(12861)
- 国际(12658)
- 理论(12347)
- 业(12237)
- 现代(12235)
- 商业(12028)
- 经济管理(11353)
共检索到352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海虹
我国企业资本形成与银行的稳定问题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刘海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卸掉企业的债务包袱。企业的高负债率,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疑增添了难度。首先,由于负债率高,缺少正常运转的资金,部分企业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生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海虹
我国企业资本形成与银行的稳定问题刘海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卸掉企业的债务包袱,据统计,在今年已完成资产清查的12.4万户工商企业中,资产总额为41370.1亿元,负债总额为30738亿元,平均负债率为74.3%,全国工业企业占用的流动资金的负债率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荣峰
随着各国经济的日趋开放,妨碍资本流动的制度及技术性因素的逐步消除,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动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资本流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资产价格泡沫、货币替代、资本外逃、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风险效应,从而对一国银行业的稳定性造成冲击。本文揭示这些风险效应与银行稳定之间的内在机理,并给予实证检验。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风险效应 银行稳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荣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业都先后在经济开放中,发生了银行危机、货币危机等金融危机事件,尤其是银行危机给这些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全面开放阶段,如何在开放进程中保持我国银行稳定,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课题。
关键词:
银行稳定 金融自由化 金融创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淼
伴随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资金开始流入我国,致使我国外汇储备激增,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并且近年来国际收支出现了"双顺差"的失衡局面。为避免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已采取了多种方法。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梁益琳 张玉明
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特别是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环境下如何明晰银企关系,形成与之匹配的信贷策略,是化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本文首先建立银企演化博弈的理论框架,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演化过程及演化稳定性标准进行探讨,并从创新风险与监管奖惩两个维度构建银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两类群体在长期信贷博弈中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银企双方均对高收益策略有模仿倾向,但创新型中小企业在与银行的长期合作中会对少数企业的违约行为具有抵御性;研发创业期企业所受融资约束最高,当且仅当创新成功率高于最小下限时,商业银行才考虑与企业发生信贷关系;政府、信用担保等外部力量与内生要素的相互制衡对实现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勇
利用上市公司向银行借款性质结构和前五大客户明细数据,考察企业的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否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配置决策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银行信用借款比例,这一影响通过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性、改善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塑造企业良好声誉等三个作用机制来实现;在客户经济重要性程度高、管理层金融社会资本低以及所处地区金融业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中,供应链客户稳定度对其获得银行信用贷款的促进效应更强;客户稳定度对企业信用借款状况的改善能够帮助其实现价值增值。供应链客户稳定度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重要信号,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业供应链信息的挖掘、分析与运用以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监管部门、交易所及投资者要关注上市企业供应链客户频繁变动所反映的市场信息以指导监管、投资决策,实体企业则需加强供应链韧性,积极稳定客户关系,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云松 冯毅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园园 池国栋 白俊
从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如何影响财务风险的微观视角,通过将手工收集的委托贷款数据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相匹配,研究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会提高企业营业外利润率,却牺牲主业利润率,降低企业主业收入的持续性,表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不利于金融稳定;委托贷款对创新等实体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加大微观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削弱金融稳定。进一步研究发现,资金贷出方高效治理水平以及借款方较强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委托贷款对金融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建议企业对委托贷款持谨慎态度,避免从事“舍本逐末”的委托贷款行为,有关部门要引导资金资源流向高效率部门,方能从源头上遏制影子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雪军 付明明
我国银行的跨国经营并未随企业的跨国经营而展开。我国银行的境外贷款规模偏小,资产的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与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存在严重错位。我国银行跟随战略实施困难的原因主要是银行本身实力弱,银行与企业的海外拓展又各自为政,缺乏配合,相互脱节,且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自身确有劣势。对此,政府、企业和银行等方面都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 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小芬 耿亚莹 苟琴
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本文探究如何在金融开放进程中防范金融风险,具体研究金融开放条件下跨境资本流动剧烈波动如何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基于53个国家和地区1991—2017年的企业数据,本文测度了银行在企业间的信贷配置风险,并探究其在跨境资本涌入对银行稳定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跨境资本涌入改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通过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提高了银行信贷配置风险,降低了银行体系稳定性。有别于FDI资本涌入,股权资本涌入和债务资本涌入是产生国际风险承担效应、增大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型。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缓解资本涌入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本文加深了对跨境资本涌入、金融中介风险承担行为和银行稳定三者关系的认识,为跨境资本涌入如何影响银行稳定提供了微观证据,对我国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及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冲击都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向前 诸葛瑞英 黄盼盼
近年来影子银行系统的快速扩张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VAR模型,对2000~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负向作用,对于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以及传导机制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第二,影子银行系统使我国金融稳定性有所降低;第三,近年我国相对稳定的金融系统、较快的经济增长以及货币供给的不断增加是影子银行系统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元富
伴随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入进行,外国资本大量参股国内银行,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金融安全的忧虑。本文就外资大量参股国内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渠道展开分析,并就如何趋利避害,用好外资以促进我国金融稳定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业 外资 参股 金融稳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擎 白雪
本文基于金融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原理对我国各省份的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且考察了我国影子银行的总体承受能力以及各地区承受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猛,但不同区域的规模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影子银行规模最大,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我国东部地区对影子银行的承受能力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的承受能力最差。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合理把控影子银行规模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浩 王超男
企业转换进口市场具有化解外部风险和平抑进口波动的重要功能。本文系统描述了中国企业进口市场转换的特征事实,并探究了进口市场转换在稳定进口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企业转换进口市场的行为普遍存在,大约有90%的企业在长期内转换进口市场,大约有76%的企业在短期内转换进口市场。(2)汇率波动会显著加剧企业的进口波动,转换进口市场能够显著抑制汇率波动对企业进口稳定的负效应,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处理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3)企业转换进口市场主要通过进口来源地的供给波动和进口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两个机制发挥作用,进口市场转换能够显著抑制汇率波动对非国有企业、小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进口稳定的负效应。国家应高度重视进口市场转换在“稳进口”中的战略性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企业降低转换进口市场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提高企业转换进口市场的能力和积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