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2)
- 2023(9108)
- 2022(7455)
- 2021(6922)
- 2020(5947)
- 2019(13333)
- 2018(13284)
- 2017(27210)
- 2016(14550)
- 2015(16263)
- 2014(16299)
- 2013(16279)
- 2012(15085)
- 2011(13396)
- 2010(13857)
- 2009(13606)
- 2008(13943)
- 2007(12725)
- 2006(11705)
- 2005(10946)
- 学科
- 业(78957)
- 企(72964)
- 企业(72964)
- 济(67059)
- 经济(66973)
- 管理(62991)
- 方法(28155)
- 业经(26546)
- 财(25977)
- 农(24581)
- 数学(20634)
- 数学方法(20471)
- 务(19382)
- 财务(19367)
- 财务管理(19349)
- 企业财务(18302)
- 中国(17746)
- 制(17552)
- 策(17468)
- 农业(17259)
- 技术(16191)
- 划(13551)
- 贸(13331)
- 贸易(13322)
- 易(13045)
- 和(12929)
- 体(12561)
- 企业经济(12013)
- 理论(11975)
- 银(11721)
- 机构
- 学院(219019)
- 大学(210996)
- 济(99998)
- 经济(98130)
- 管理(92467)
- 理学(78237)
- 理学院(77612)
- 管理学(76883)
- 管理学院(76470)
- 研究(65225)
- 中国(56753)
- 财(51472)
- 京(43438)
- 财经(39507)
- 经(35628)
- 江(34722)
- 科学(33629)
- 所(31865)
- 农(31176)
- 中心(30394)
- 经济学(29552)
- 财经大学(28738)
- 北京(27811)
- 研究所(27665)
- 州(27371)
- 商学(27103)
- 商学院(26876)
- 经济学院(26770)
- 业大(26142)
- 经济管理(24997)
- 基金
- 项目(127345)
- 科学(102957)
- 研究(100464)
- 基金(93448)
- 家(77248)
- 国家(76434)
- 科学基金(68328)
- 社会(65628)
- 社会科(62336)
- 社会科学(62323)
- 省(50425)
- 基金项目(48578)
- 教育(45194)
- 编号(41863)
- 自然(41663)
- 自然科(40706)
- 自然科学(40696)
- 划(40300)
- 自然科学基金(40059)
- 资助(38619)
- 成果(34015)
- 业(31740)
- 创(29715)
- 部(29246)
- 课题(28193)
- 发(28113)
- 制(27428)
- 重点(27425)
- 性(26858)
- 创新(26770)
- 期刊
- 济(120138)
- 经济(120138)
- 研究(69813)
- 财(42709)
- 管理(40721)
- 中国(40018)
- 农(30351)
- 融(26983)
- 金融(26983)
- 科学(23686)
- 业经(22739)
- 技术(21113)
- 农业(20858)
- 学报(20760)
- 财经(20251)
- 经济研究(19031)
- 教育(18707)
- 大学(17562)
- 经(17488)
- 学学(16730)
- 问题(15838)
- 技术经济(13995)
- 贸(13875)
- 业(12668)
- 现代(12568)
- 商业(12499)
- 财会(11784)
- 国际(11728)
- 经济管理(11358)
- 世界(11172)
共检索到342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冬林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诚信问题非常严重,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所以要切实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本文就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企业 诚信 缺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以洪 戴发文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近年来,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诚信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提出制度创新、强化软约束和硬约束,加强诚信教育,遵守信用公德,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等治理路径。
关键词:
企业诚信 博弈分析 诚信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卜海涛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利益驱使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出现了诚信的缺失现象。其中,九好集团和鞍重股份"联合上演"的中国首例"忽悠式重组案"是2017年备受关注的财务造假案例。2013至2015年期间,九好集团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2.64亿元;并且通过隐瞒借款和质押票据,虚构出银行存款3亿元。通过种种恶劣的操作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优良"资产装进鞍重股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建华
我国一些企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企业偷漏税以及发布虚假信息等,严重损害了企业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产生偏差与混乱、公司治理不健全、失信成本偏低等;提出了构建全新的社会及企业诚信文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政府行为等治理对策。
关键词:
我国 企业 诚信缺失 诚信文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家勋
文章在分析工程建设领域各环节诚信缺失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工程建设领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工程建设领域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程建设 诚信 缺失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易红联 冷云飞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然而大学生失信现象却时有发生。分析当代大学生失信原因,探索重构大学生诚信之对策,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缺失 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桂英
近几年来,会计诚信缺失象毒瘤一样蔓延。知名国际会计公司安达信造假丑闻,震惊了世界。会计造假手段多种多样,不断翻新:虚假注册资金、骗取上市资格、套取国家资金、隐瞒各项收入、虚增虚减利润、逃避国家税务、逃废银行债务等。会计信息失真一般由两种情况造成:一是会计工作失误。会计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超 申田 严汉平
社会诚信体系涵盖了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三个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层次。从我国社会诚信的现状看,虽然在个人层面、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上都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是诚信缺失仍广泛存在。由于诚信缺失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诚信缺失的根源于: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和细化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社会各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中介组织发展不健全;政府监管缺失和乏力;社会风气不正。因此,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过程中应该加大信息披露和公开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失信者的机会成本;健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形成企业间的自我监督和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发挥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建英
企业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企业选择失信经营的原因主要有:对企业和企业经营目的的狭隘理解;对短期利润的非理性追求;对遭遇其他利益相关者报复存在侥幸心理。治理企业诚信缺失的措施有:全面理解企业经营目的;企业经营利润的追求应综合平衡长期利润和短期利润;诚信对待其他利益相关者,实现多赢效益。
关键词:
企业 企业经营 诚信 治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贵 王明方
本文针对目前企业营销活动中诚信缺失的现状,通过分析企业与消费者、竞争者、政府之间的博弈,总结了企业不诚信营销现象存在的主客观条件,得出有限博弈容易导致不诚信的结论,并提出政府应通过健全法制法规、利用声誉机制、培育诚信文化来引导企业诚信营销。
关键词:
诚信 营销 博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吕俊藏
本文从伦理、经济、法律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诚信纳税缺失的原因。文章认为,纳税人首先是一个“社会的人”,社会的文化背景以及传统习惯会影响其对善恶的判断,进而形成指导其行为的道德意识;同时纳税人又是一个“理性的人”,社会的经济、法律制度以及税收征管手段的强弱都会对其经济行为产生制约或推进作用。因此,构建诚信纳税体系须从多方面入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
诚信纳税 偷逃税 税收流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雪霞 王珍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徐汉洲
(一)我国会计诚信缺失原因1.会计诚信相关法律亟需完善。现行《会计法》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规定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详细的司法解释,处罚的对象只局限于直接相关的会计人员。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等也对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企业及管理当局明确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但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判定缺少统一的标准,对认定机构的要求也不明确。2.会计失信成本过低。我国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失信的惩罚规定不够明确,对会计造假的处罚较轻,重经济处罚而轻刑事处罚,重单位责任而轻个人责任。会计失信行为没有受到及时有
关键词:
会计诚信建设 会计人员 会计失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