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7)
- 2023(11046)
- 2022(9160)
- 2021(8684)
- 2020(7475)
- 2019(16769)
- 2018(17089)
- 2017(32936)
- 2016(17956)
- 2015(20135)
- 2014(19854)
- 2013(19621)
- 2012(18176)
- 2011(16081)
- 2010(16936)
- 2009(16426)
- 2008(17029)
- 2007(15509)
- 2006(14332)
- 2005(13448)
- 学科
- 业(83886)
- 企(77333)
- 企业(77333)
- 济(76522)
- 经济(76409)
- 管理(70836)
- 方法(30196)
- 业经(28749)
- 财(28554)
- 农(26450)
- 制(22676)
- 中国(22595)
- 数学(21767)
- 数学方法(21488)
- 技术(20695)
- 务(19996)
- 财务(19970)
- 财务管理(19941)
- 企业财务(18821)
- 农业(18259)
- 体(16577)
- 策(16256)
- 理论(15718)
- 银(14997)
- 银行(14977)
- 划(14693)
- 和(14663)
- 行(14433)
- 体制(14418)
- 贸(13957)
- 机构
- 学院(262676)
- 大学(257940)
- 济(113708)
- 经济(111522)
- 管理(105091)
- 理学(88217)
- 理学院(87351)
- 管理学(86266)
- 管理学院(85756)
- 研究(84986)
- 中国(71043)
- 财(59540)
- 京(54984)
- 科学(47239)
- 财经(44995)
- 所(43000)
- 江(42940)
- 经(40495)
- 农(40112)
- 中心(38223)
- 研究所(37747)
- 北京(35656)
- 州(33934)
- 经济学(33781)
- 业大(32937)
- 财经大学(32731)
- 范(32270)
- 师范(32031)
- 农业(30867)
- 经济学院(30374)
- 基金
- 项目(153969)
- 科学(123322)
- 研究(119703)
- 基金(111176)
- 家(94104)
- 国家(93169)
- 科学基金(81478)
- 社会(77100)
- 社会科(73039)
- 社会科学(73021)
- 省(61686)
- 基金项目(58399)
- 教育(54647)
- 划(50064)
- 自然(49794)
- 编号(48714)
- 自然科(48685)
- 自然科学(48670)
- 自然科学基金(47890)
- 资助(44380)
- 成果(41022)
- 创(38637)
- 业(35952)
- 创新(35023)
- 部(34724)
- 重点(34321)
- 课题(34216)
- 发(33924)
- 制(32324)
- 性(31514)
- 期刊
- 济(140054)
- 经济(140054)
- 研究(87634)
- 中国(56614)
- 财(49949)
- 管理(47467)
- 农(38809)
- 科学(32620)
- 教育(31296)
- 融(31211)
- 金融(31211)
- 学报(30994)
- 农业(25959)
- 技术(25479)
- 业经(25126)
- 大学(25107)
- 财经(23402)
- 学学(23272)
- 经济研究(21497)
- 经(20299)
- 问题(18518)
- 技术经济(16183)
- 业(15697)
- 贸(15418)
- 现代(13906)
- 商业(13803)
- 财会(13308)
- 国际(13182)
- 经济管理(12928)
- 理论(12747)
共检索到424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曦辉
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是由不同的自主创新水平支撑的。本文认为,我国现有的竞争优势主要是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支撑的,而未来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则主要应由高创新含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来支撑。我们应改革现有的自主创新机制与体制。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体制 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泽一
近年来,随着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明显提高。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进步 科技政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梅珍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被逐渐认同。结合我国企业当前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还存在许多缺失和制约因素。建立我国的自主创新体系,需要构造我国企业相应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配套政策、资本市场等一系列相关配套体系,推动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企业 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静 解云燕 胡星
自主创新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战略的必然选择。在探究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约束及成因的基础上,从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等层面阐述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具体举措。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支持体系 环境约束 路径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华斌 戴强
根据前人理论和结论,按照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本文建立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理念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创新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组织与管理创新能力;并以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有效性进行检验,验证了本文构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从而为我国企业采取措施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静 饶庆林 胡星
自主创新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探究"走出去"战略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约束及成因的基础上,从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等层面阐述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具体举措。
关键词:
“走出去”战略 自主创新 支持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粟国敏
本文在阐述企业自主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地位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企业自主创新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芳 钱江红
结合武钢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分析总结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几个方向:自主创新必须是保持常态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必须立足于独步市场的新产品,自主创新必须是“人才强企”战略的延伸,自主创新必须是与自然和谐的自主创新。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特大型企业 钢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时椿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缺乏创新人才,企业远未成为创新主体,国家创新战略存在偏颇与失误,风险投资机制远未建立和完善。这成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性障碍,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文章指出,为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要进行人才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及动力与激励机制创新,二要进行创新体系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引进技术的结构优化。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体制创新 结构优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树培
虽然企业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但其对外技术依赖较强、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仍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形式的特征,并没有得到扭转。我们认为,技术后发优势的诱惑、跨国公司技术垄断策略的威胁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文章基于这些影响因素而构建的博弈模型,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成因及相关对策进行了推演。模型推演结果表明,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干预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并打破企业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陷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雪滢 傅利平
文章从FDI对我国民族企业产生挤出效应影响机理分析下,结合我国民族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了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体系,并相应提出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提升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FDI 自主品牌 创新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清泰
加入WTO强化了"以外促内"、"以开放促改革"的作用,不仅使中国获得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广泛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条件。中国企业应在深化对外开放中壮大自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宏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创新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中外创新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限制与封锁,跨国公司在技术输出、转让、专利、抑制技术外溢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新战略。中国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原有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已成为发展瓶颈;用市场和金钱换不回、买不到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加强系统整合,提升产业层级,构建核心竞争力,创建自主品牌,才是唯一出路。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中国企业 自主创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君 郭平
目前中国企业处于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生产组织方式上选择外包还是垂直一体化更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外包相对于垂直一体化更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种正向作用还受到企业与技术前沿距离的影响。利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外包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不仅增加了企业研发的概率,还增加了企业研发的规模,而且较之垂直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更强。从产业层面上分析,在高技术产业中,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在产学研合作中,与研发机构的外包合作更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从技术特征上分析,企业离技术前沿的距离越近,企业外包选择促进自主创新的效应就越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殷凤春
通过对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构建起企业自主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各指标要素进行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选择相关对象进行有效验证。
关键词:
企业 自主创新人才 评价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