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6)
- 2023(12107)
- 2022(10119)
- 2021(9273)
- 2020(8278)
- 2019(18951)
- 2018(18974)
- 2017(37627)
- 2016(20691)
- 2015(23165)
- 2014(23338)
- 2013(23576)
- 2012(22029)
- 2011(19765)
- 2010(20196)
- 2009(19303)
- 2008(19783)
- 2007(18171)
- 2006(15904)
- 2005(14708)
- 学科
- 济(93288)
- 经济(93184)
- 业(89958)
- 企(80852)
- 企业(80852)
- 管理(75561)
- 方法(44057)
- 数学(35148)
- 数学方法(34875)
- 财(31654)
- 农(29934)
- 业经(29544)
- 务(23039)
- 财务(23017)
- 财务管理(22982)
- 中国(22785)
- 企业财务(21807)
- 农业(21119)
- 制(21026)
- 技术(19835)
- 贸(17572)
- 贸易(17566)
- 和(17193)
- 易(17121)
- 策(16434)
- 学(16126)
- 理论(15813)
- 划(15803)
- 银(15036)
- 银行(15006)
- 机构
- 学院(312914)
- 大学(309425)
- 济(133345)
- 经济(130727)
- 管理(125091)
- 理学(106965)
- 理学院(105902)
- 管理学(104489)
- 管理学院(103909)
- 研究(99451)
- 中国(78896)
- 财(65187)
- 京(64599)
- 科学(59442)
- 农(55516)
- 财经(51602)
- 所(51480)
- 江(47994)
- 经(46594)
- 研究所(46134)
- 中心(45907)
- 业大(45723)
- 农业(44056)
- 经济学(40619)
- 北京(40546)
- 州(38135)
- 财经大学(37882)
- 经济学院(37012)
- 范(36538)
- 师范(36167)
- 基金
- 项目(195764)
- 科学(155100)
- 研究(143613)
- 基金(143371)
- 家(123960)
- 国家(122844)
- 科学基金(105995)
- 社会(91837)
- 社会科(87131)
- 社会科学(87108)
- 省(77183)
- 基金项目(76203)
- 自然(68334)
- 自然科(66732)
- 自然科学(66709)
- 自然科学基金(65616)
- 教育(65178)
- 划(63807)
- 编号(58684)
- 资助(58400)
- 成果(47786)
- 部(44177)
- 重点(43571)
- 创(43507)
- 业(42381)
- 发(41911)
- 创新(39915)
- 课题(38786)
- 教育部(37881)
- 国家社会(37858)
- 期刊
- 济(150163)
- 经济(150163)
- 研究(90605)
- 中国(56192)
- 财(54616)
- 农(51394)
- 管理(49173)
- 学报(45764)
- 科学(43421)
- 农业(34694)
- 大学(34502)
- 学学(32825)
- 融(30474)
- 金融(30474)
- 技术(27883)
- 财经(26635)
- 业经(26542)
- 教育(25908)
- 经济研究(23670)
- 经(22909)
- 业(20789)
- 问题(20591)
- 技术经济(18722)
- 贸(17054)
- 商业(16073)
- 财会(15692)
- 理论(15643)
- 现代(15487)
- 统计(14843)
- 版(14204)
共检索到465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同健
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是知识资本管理过程中两种关键的知识管理行为,两者既具有一定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知识管理研究中,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的混淆阻碍了知识管理实践的顺利实施。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的区别体现在概念区别、形式区别、内容区别与进程区别四种形式上,而知识转化与知识转化的联系体现在蕴含性、融合性、统一性与同一性四种性能上。随着知识理论研究的深入,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辨析的重要性愈益显著,已成为知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从而为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持。知识转化与知识转移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知识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司有和 苑贤德
文章探讨了企业—中间商关系行为、知识转移、企业绩效三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选取重庆市具有中间商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实证问卷调查获得的119个企业的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关系行为对知识转移和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关系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能通过知识转移起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同建 吕宝林
通过对我国星级酒店业知识转化与核心能力培育实践的现实性调查,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我国星级酒店业知识转化在核心能力培育过程中的微观激励性机理,从而为我国星级酒店业进一步实施知识转化战略、有效地促进核心能力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路英 张同建 李守伟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关键性策略。从知识理论的视角来看,产学研合作的过程就是合作各方知识创造的过程。知识转移是产学研知识管理的基础性行为,分为企业、团队和个体3个层面。企业视角下产学研知识转移机理的解析不仅构建了完整的产学研知识转移体系,也为产学研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化奠定了基础,又为产学研知识理论转换为具体的企业职能管理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企业 产学研合作 知识转移 隐性知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寻求型并购呈现风起云涌之势,然而,现有的文献并未对这些后发企业如何获取这些战略资产进行细致的研究,尤其缺乏对逆向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本文聚焦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逆向知识转移问题,结合中国企业的后发特征,提出了由吸收能力、人员互动、文化整合和子公司角色四个要素为自变量,被转移知识的特征为调节变量,被并购企业的规模、并购后经过的时间和国家文化距离为控制变量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逆向知识转移作用机制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吸收能力、人员互动、子公司角色三个变量对逆向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文化整合变量在整体上作用不显著,但在考虑被转移知识的特征对吸收能力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陆军 李静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的已从资源寻求型逐渐向知识寻求型转变,如何通过并购实现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向我国企业的逆向知识转移,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逆向知识转移所面临障碍的基础上,提出可以通过整合企业文化、优化治理机制、建立社会化交流机制和明确角色定位等方面的措施,加快实现逆向知识转移,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为案例对其逆向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知识转移 文化差异 治理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书强
"控制"与"成长"是家族企业发展过程面临的两难抉择,本文以家族直接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成长的三维度模型,从资本规模、市场盈利能力和组织结构三个方面分析控制权转移与家族企业成长关系,证明控制权转移与家族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家族企业应通过部分控制权的转移,不断地吸纳和有效地整合资源,打破阻碍家族企业发展的"资金"和"管理"瓶颈,促进家族企业的成长。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企业成长 控制权转移 上市公司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天桥 崔新健
经济全球化促进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企业跨国经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能否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与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本文从中国企业角度入手,探讨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知识转移的路径、过程及关键环节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知识转移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跨国经营 知识转移 转移路径 转移环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镜渝 赵忠秀
寻求创造性资产是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也是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全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失败的海外投资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并未如预期那样通过海外投资提升创新能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知识转移。因此,本文以动态视角建立了中国企业跨国知识转移过程的整体框架,希望对企业跨国知识转移过程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知识转移 中国跨国公司 动态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涛力 汪贤裕
知识转移是连锁组织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于特许连锁组织来说,采用复制策略进行知识转移是其成功的关键,文章分析了特许连锁组织的知识特性对其知识转移的影响,通过实证的数据分析,证明了知识显性化和知识的简单嵌入性对特许经营连锁组织的成功知识转移起着正向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转移 知识特性 特许连锁组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莉 李正和 傅利斌
大学与企业的知识活动系统结构,都具有全息结构特征。从知识活动的视角对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基于知识生产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传播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应用的知识转移。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事实上是一个互动过程,需实现知识转移从"单向"向"双向"的转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包凤耐
企业的创新绩效受到企业在网络中的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制约,这一研究正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但相关研究中关系型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路径探索往往并不深入。基于此,从信任、沟通、冲突管理三个维度测度企业的关系型社会资本,考察了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式,以及知识转移在此作用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有效沟通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同时知识转移在该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研究建议指出,企业应注重构建经济型与政企型社会关系网络,加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构建与维护,尤其要注重通过促进企业间的沟通有效性来提升企业间的知识转移效果及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泓
本文利用空间四分位图说明我国各省份的企业R&D经费投入呈现梯度空间格局,MoRan’I指数、LISa集聚图等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说明了企业R&D经费投入存在较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集聚特征。本文以2001—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滞后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空间回归系数为正,证明了我国各省份企业研发投入受周边省份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研发人员数量、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对R&D经费投入产生较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研发投入 空间相关 空间集聚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洁 刘思峰 施琴芬
本文引入物理学中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企业的知识转移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构造了知识熵的数学模型,指出任何企业都会伴随有效知识的逐步减少、熵值逐渐增加的情况,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耗散结构 知识熵 知识转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庄招荣 郭东强
外部知识转移是企业获得转型过程中所需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企业转型过程中知识转移的特点,甄别了影响转移效果的关键因素,建立了企业转型中知识转移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