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3)
2023(11232)
2022(9021)
2021(8429)
2020(7242)
2019(16455)
2018(16706)
2017(32960)
2016(17349)
2015(19561)
2014(19448)
2013(19310)
2012(17469)
2011(15428)
2010(16062)
2009(15415)
2008(15417)
2007(14137)
2006(12615)
2005(11683)
作者
(49184)
(40855)
(40659)
(38457)
(26008)
(19194)
(18282)
(15666)
(15131)
(14835)
(13641)
(13640)
(13192)
(12839)
(12439)
(12316)
(12273)
(11863)
(11757)
(11603)
(10170)
(9956)
(9928)
(9302)
(9123)
(9087)
(9076)
(9012)
(7993)
(7966)
学科
(85516)
(80787)
经济(80704)
(79379)
企业(79379)
管理(70424)
方法(38579)
数学(30476)
数学方法(29961)
业经(28653)
(25635)
(24886)
技术(23251)
中国(21170)
(19463)
财务(19420)
财务管理(19403)
企业财务(18327)
(17697)
农业(17544)
理论(15924)
(15490)
(14798)
技术管理(14552)
(14516)
(14312)
贸易(14299)
(13971)
(13184)
(12583)
机构
学院(259141)
大学(252143)
(112826)
经济(110723)
管理(109851)
理学(94050)
理学院(93273)
管理学(91900)
管理学院(91422)
研究(75388)
中国(62688)
(53873)
(52685)
财经(42439)
科学(42298)
(39642)
(38337)
(36667)
(36647)
中心(35031)
业大(33858)
北京(33514)
经济学(33499)
研究所(32421)
(31529)
商学(31270)
财经大学(31080)
商学院(30997)
经济学院(30363)
经济管理(29438)
基金
项目(160492)
科学(129037)
研究(122025)
基金(116910)
(99110)
国家(98230)
科学基金(87347)
社会(79023)
社会科(75243)
社会科学(75225)
(64834)
基金项目(61260)
教育(56063)
自然(54991)
自然科(53841)
自然科学(53831)
自然科学基金(52961)
(52286)
编号(49680)
资助(47869)
(40040)
成果(38815)
(36694)
创新(36369)
(35732)
重点(35337)
(34834)
课题(33732)
国家社会(32381)
(32095)
期刊
(128112)
经济(128112)
研究(76974)
中国(49798)
管理(49075)
(44596)
(34346)
科学(31366)
技术(29781)
学报(28823)
教育(25873)
(24963)
金融(24963)
农业(24022)
大学(23830)
业经(23638)
学学(22588)
财经(21594)
经济研究(20559)
(18673)
技术经济(18192)
问题(16677)
(15517)
(14432)
统计(14381)
商业(14282)
科技(13846)
现代(13693)
(13589)
财会(12798)
共检索到391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惠杰  
随着我国2001年成功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国企业的面前。如何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变劣势为优势,是国内每个企业应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技术创新模式博弈分析入手,通过建立有关模型,论证了我国企业可以采取的相关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卢晓勇  胡平波  李红  
在分析模仿创新效应极其能力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企业要积累世界级的企业核心能力,就要通过培养并提升模仿创新能力来缩短积累的时间。提出了“全球模仿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指出建立“全球模仿学习型组织”是我国企业提升模仿创新能力的组织战略选择。并结合我国现实论述了如何建立这一组织的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瑞敏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如何从模仿学习上升到引领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业的发展成为世界的奇迹,但是我们到今天为止,还在学习和模仿西方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所有商学院的案例都是西方的,没有提出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今天互联网来了,我们的机会也来了,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管理所有的东西,将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瑞敏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如何从模仿学习上升到引领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业的发展成为世界的奇迹,但是我们到今天为止,还在学习和模仿西方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所有商学院的案例都是西方的,没有提出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今天互联网来了,我们的机会也来了,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管理所有的东西,将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津  李健英  
80多年前,范旭东企业集团的核心——永利制碱公司从引进国外设备到掌握国外核心技术,从知识吸收到技术能力的形成,通过消化—吸收—模仿—创新的路径,不仅成功制造出高质量纯碱,而且创造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为民族企业通过模仿实现技术赶超树立了典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月梅  徐康宁  
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以获取或维持竞争优势。而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决策,对于技术创新的成败有重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基于此,本文从技术特性和创新模式的分类出发,分析了不同技术特性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不同影响机理,指出对应于不同程度的技术复杂性、技术不确定性以及技术隐含性,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会有所差异。此外,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命题假设,构建了概念模型,认为技术复杂程度越高,企业采用合作创新的倾向越明显,而模仿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朝臣  汪上  胡振江  张兴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韵君  
基于专利战略的视角,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具备创新技术的新颖性、创新技术的创造性、创新技术的实用性三个基本特征。技术创新具有特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反映了技术创新发生过程的普遍规律。将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利分析、专利创造和专利实施为纽带联结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预测、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形成一种在时间上继起和在空间上并存的关系,构建一个专利战略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PS-TI模型),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指导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玉梅  秦江萍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包括技术创新的动因模式选择、不同规模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产品寿命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技术创新的策略模式选择问题,以利于企业采用最佳的创新方式取得最好的创新效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途径并以南京一家在技术创新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型民营企业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对其在技术创新模式、路径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指出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宇新  
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对企业创新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分工演进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为分析工具,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机制进行分析,并以此得出结论:企业对内部或外部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过程,就是对比内外部创新成本和内外部创新收益差额的优势策略选择过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梁琦  
从微观上看,企业技术创新应与企业的竞争环境和自身条件相适应,在不同时期选择具体的创新目标和创新行为;从宏观上看,企业技术创新应与大环境相融合,选择适应国情国力的创新战略与创新方式。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基于1996年全省企业技术创新抽样调查资料(1139个随机样本,包括各种企业规模、各种经济类型、各种行业、各种隶属关系),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作实证分析,提出现阶段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合理范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邢炜  周孝  
国企改革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它将如何影响现阶段极为紧迫的技术创新模式转变呢?对此,结合理论分析与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深化国企改革将促进技术创新模式转变,从而有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第二,国企改革对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政企关联、技术差距、政府补贴与银行信贷,其中政企关联是最重要的作用机制。第三,深化国企改革将通过弱化政企关联、缩小技术差距而促进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相反会通过减少政府补贴与银行信贷的有效规模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主创新活动,但是,其促进作用要大于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