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3)
- 2023(13867)
- 2022(11811)
- 2021(10898)
- 2020(9492)
- 2019(21703)
- 2018(21794)
- 2017(42656)
- 2016(23427)
- 2015(26541)
- 2014(27009)
- 2013(26756)
- 2012(24923)
- 2011(22483)
- 2010(23097)
- 2009(22080)
- 2008(22643)
- 2007(20895)
- 2006(18550)
- 2005(17288)
- 学科
- 济(101392)
- 经济(101233)
- 业(95822)
- 管理(87382)
- 企(85819)
- 企业(85819)
- 方法(45333)
- 财(36052)
- 数学(35968)
- 数学方法(35662)
- 农(32862)
- 业经(31726)
- 制(27288)
- 中国(25759)
- 务(25057)
- 财务(25016)
- 财务管理(24961)
- 企业财务(23628)
- 农业(22344)
- 技术(19735)
- 贸(19511)
- 贸易(19502)
- 易(18983)
- 体(18884)
- 理论(18389)
- 和(18358)
- 银(17785)
- 银行(17755)
- 策(17640)
- 划(17621)
- 机构
- 学院(351488)
- 大学(346733)
- 济(148275)
- 经济(145155)
- 管理(138961)
- 理学(117968)
- 理学院(116833)
- 管理学(115193)
- 管理学院(114555)
- 研究(109918)
- 中国(89119)
- 财(75751)
- 京(72820)
- 科学(63543)
- 财经(58732)
- 农(58081)
- 江(56269)
- 所(55972)
- 经(52858)
- 中心(51451)
- 研究所(49402)
- 业大(48594)
- 北京(46163)
- 农业(45418)
- 经济学(44850)
- 州(44293)
- 财经大学(42896)
- 范(41304)
- 师范(40893)
- 经济学院(40659)
- 基金
- 项目(214338)
- 科学(169237)
- 研究(160986)
- 基金(155305)
- 家(132637)
- 国家(131403)
- 科学基金(113904)
- 社会(102087)
- 社会科(96628)
- 社会科学(96602)
- 省(84877)
- 基金项目(82275)
- 教育(74408)
- 自然(72296)
- 自然科(70573)
- 自然科学(70553)
- 划(69616)
- 自然科学基金(69379)
- 编号(67157)
- 资助(63538)
- 成果(54999)
- 部(48459)
- 重点(47621)
- 创(47046)
- 课题(45568)
- 发(45563)
- 制(44556)
- 业(43910)
- 创新(43241)
- 教育部(41945)
- 期刊
- 济(174392)
- 经济(174392)
- 研究(106165)
- 中国(69930)
- 财(64363)
- 管理(56092)
- 农(54204)
- 学报(47600)
- 科学(45692)
- 大学(37124)
- 融(36339)
- 金融(36339)
- 农业(36105)
- 学学(34988)
- 教育(34612)
- 技术(32752)
- 业经(30662)
- 财经(30270)
- 经济研究(26653)
- 经(26024)
- 问题(23434)
- 业(21178)
- 技术经济(19913)
- 贸(19197)
- 财会(18525)
- 商业(17962)
- 理论(17290)
- 现代(17277)
- 统计(15991)
- 版(15919)
共检索到539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莉佳 周志刚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商业形态持续进化,我国企业名称与商标混淆行为对于经营者正当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竞争秩序维持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显在的危害性与破坏性已然成为诱发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的重大症结,必须通过竞争法加以规制。而当前我国现行竞争法规制在立法设计、行政执法、司法保护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致使规制效果与初衷相悖。针对企业名称与商标混淆行为的法律规制,不仅须着眼于市场经济与法律规制的宏观高度,确立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主、以相关行业法规为辅的整体规制体制,注重与其他规制条款间的统合协调;而且要从微观层面出发,从立法设计、行政执法、司法保护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制定细节化的规制措施,从而在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构建针对企业名称与商标混淆行为的竞争法规制体系。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黄彦钦
商业混淆行为的违法性在于破坏商业标识的指引功能,扰乱消费者在商业标识、商品和商品来源之间建立的联系。认定商业混淆行为需要界定有一定影响的商业标识、该商业标识所附的商品和商品的来源,可以采用“剥离法”将商业标识和商品的各个要素分解与组合,找到具有值得法律保护最低限度指引功能的拟制商业标识和商品。考察涉案商业标识是否会构成混淆,可以从客观上判断商业标识外观的近似度,也可以直接考察消费者主观上是否对相关商业标识产生误认或误认的可能。对商业标识权益的归属问题可以选择采用权利保护模式和利益保护模式:权利保护模式将商业标识作为权利客体,适用在先使用标准确权;利益保护模式则通过过去的利益结构和未来可能的利益结构对商业标识利益进行再分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榕芝
《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已11年,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新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未能受到该法的规制。其中,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行为就是一例。对此,应该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增列其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形式之一,并明确其认定标准及法律责任的承担,使《反不正当竞争法》更加完善。
关键词:
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 认定标准 法律责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聪玲 张军
商标与企业名称的冲突,已成为知识产权领域诸多权利冲突中最为严重的现象,它不仅使企业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而且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商标与企业名称的冲突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立法、执法和守法方面的原因。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时必须坚持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和诚实守信、禁止混淆的原则。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的途径是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提高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
商标 企业名称 字号 在先权利 混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润涛
仅将他人商标用作关键词进行搜索引擎推广,是商标侵权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抑或不侵权,争议较大,司法实践很多判决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章从关键词推广是否构成商标使用的理论与实践梳理入手,分析仅将他人的商标用作搜索关键词不属于商标使用,不会导致相关公众混淆。关键词推广虽不构成商标侵权,但若明显有悖诚信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采用不正当手段实施,应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调整。若未明显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则慎用法律干预,应交由市场选择,避免过于扩大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而妨碍自由竞争,充分体现促进创新和鼓励自由竞争的法律政策。
关键词:
关键词推广 商标使用 不正当竞争 规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镱俊
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可类型化为“意思自治型”与“剥削强制型”两种类型,通常情形下前者不具有可责性,而后者则因具有较大的法益侵犯性从而具有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单一适用《反垄断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规制显然有失偏颇的。我们应当坚持以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对二者进行区分适用,形成规制合力。在此前提下,实践中运用《反垄断法》进行规制虽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复杂性,但可以通过进一步明确认定标准予以解决。在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规制时,首先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各款项所针对的具体情形进行区分,继而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一般条款的适用进行细化规定并引入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理论进行问题分析,最终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层面对电商平台“二选一”实现有效法律规制。
关键词:
平台经济 二选一行为 违法性 法律规制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婧 陈琳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数据抓取行为层出不穷。部分企业借此获取数据拥有方的数据资源,可能侵害数据拥有方的权益、危害互联网行业发展,而规制数据抓取行为对恢复互联网空间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归纳适用商业秘密条款和一般条款规制数据抓取行为的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数据难以达到商业秘密的保护要求,而一般条款又存在缺乏操作性的问题,从法律适用与行政监管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结论/发现】(1)对数据抓取行为,先尝试利用商业秘密条款对数据抓取行为进行规制;(2)若涉案数据不符合商业秘密构成要件,但存在数据抓取的后续利用行为,则考虑诉诸《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即"互联网专条";(3)上述手段皆不达时则向一般条款寻求救济;(4)同时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机关作用,明确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执法能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刚
市场混淆行为是指假冒、仿冒其他商品的商标、企业名称、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或者伪造、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伪造产地等行为,是使消费者产生误解的搭便车行为,侵犯了被仿冒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力图追根溯源,剖析此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探讨消费者、企业、行政执法部门、社会、国家多方共同治理行为的机制。
关键词:
假冒 引人误解 联动执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炜
信息交流可能具有的双重市场效应,使得如何对其进行反垄断规制成为一个棘手问题。本文在明确信息交流的积极与消极效应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欧盟相关通告和指南对信息交流合法与否的理论界定与分析方法,进而阐述了欧盟竞争法对信息交流的适用情形,为我国反垄断法律体系相关方面的改进提供了经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程春梅 邸彦彪 邵军
外贸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入手,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对外贸企业竞争力的培育提出看法。
关键词:
竞争力 国际化经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芳
案情简介朱某称其于2007年8月1日入职A研究所,该所委托B公司与其签订了两份劳动合同,工资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发放,奖金及其他款项从A研究所财务处领取,其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4048元。2012年3月29日,A研究所无故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其在岗工作至2012年4月9日。故以要求A研究所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工资、代通知金、加班工资、未休年假工资等为由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健 唐亦飞 张同建
"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效应。环境税法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规制,在中国实施较晚,绿色经济效应尚不明朗。在环境税法规制下,企业竞争力从传统模式向绿色模式的转变是一个渐进过程。本研究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基于中国企业的样本数据,在环境税法规制下,实证性地比较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竞争力和传统竞争力驱动路径上的差异,解析了环境税法激励的微观机理,提出了中国企业从传统竞争向绿色竞争的转变路径,从而促进了中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健 唐亦飞 张同建
"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效应。环境税法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规制,在中国实施较晚,绿色经济效应尚不明朗。在环境税法规制下,企业竞争力从传统模式向绿色模式的转变是一个渐进过程。本研究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基于中国企业的样本数据,在环境税法规制下,实证性地比较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竞争力和传统竞争力驱动路径上的差异,解析了环境税法激励的微观机理,提出了中国企业从传统竞争向绿色竞争的转变路径,从而促进了中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友德 伍春艳
赠品促销行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促销方式,由于商家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赠品促销行为也愈来愈超出必要的限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本文讨论了对赠品促销行为进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方式。
关键词:
赠品 促销 竞争 反不正当竞争法 规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整书
企业名称与企业形象刘整书企业名称是企业的名片,是运载企业信息和企业信誉的标志,是企业形象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一企业形象是一种抽象的价值判断与心理认同,它包括产品形象、人员形象、服务形象、环境形象、标识形象等。企业名称则是对这些形象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抽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