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8)
- 2023(11330)
- 2022(9128)
- 2021(8393)
- 2020(6932)
- 2019(15320)
- 2018(15173)
- 2017(30107)
- 2016(16349)
- 2015(17995)
- 2014(17870)
- 2013(17754)
- 2012(16349)
- 2011(14473)
- 2010(14840)
- 2009(14154)
- 2008(14454)
- 2007(13285)
- 2006(11901)
- 2005(11073)
- 学科
- 业(81903)
- 企(75886)
- 企业(75886)
- 济(73184)
- 经济(73103)
- 管理(65569)
- 方法(30576)
- 业经(28285)
- 财(26244)
- 农(25371)
- 数学(22605)
- 数学方法(22429)
- 务(20314)
- 财务(20295)
- 财务管理(20273)
- 中国(19790)
- 企业财务(19229)
- 农业(18265)
- 制(18263)
- 技术(17509)
- 策(15581)
- 划(14450)
- 和(13766)
- 贸(13647)
- 贸易(13638)
- 体(13492)
- 易(13344)
- 理论(13222)
- 银(12713)
- 银行(12705)
- 机构
- 学院(243837)
- 大学(235307)
- 济(104741)
- 经济(102742)
- 管理(97787)
- 理学(83260)
- 理学院(82502)
- 管理学(81590)
- 管理学院(81125)
- 研究(75216)
- 中国(61311)
- 财(52618)
- 京(48561)
- 科学(42449)
- 财经(41430)
- 农(38740)
- 所(37543)
- 江(37519)
- 经(37425)
- 中心(33606)
- 研究所(33298)
- 业大(32184)
- 经济学(31191)
- 北京(30634)
- 农业(30441)
- 财经大学(30373)
- 州(29999)
- 商学(28970)
- 商学院(28733)
- 经济学院(28300)
- 基金
- 项目(149150)
- 科学(119199)
- 研究(113399)
- 基金(108601)
- 家(92581)
- 国家(91675)
- 科学基金(80129)
- 社会(73306)
- 社会科(69551)
- 社会科学(69535)
- 省(59715)
- 基金项目(56817)
- 教育(51498)
- 自然(50049)
- 自然科(48901)
- 自然科学(48884)
- 划(48597)
- 自然科学基金(48102)
- 编号(46253)
- 资助(43790)
- 成果(37097)
- 业(35583)
- 创(34673)
- 部(33327)
- 发(33128)
- 重点(33026)
- 课题(31945)
- 创新(31413)
- 性(31145)
- 制(30348)
- 期刊
- 济(123350)
- 经济(123350)
- 研究(73185)
- 中国(44511)
- 财(43917)
- 管理(42908)
- 农(37752)
- 科学(31186)
- 学报(30763)
- 融(26255)
- 金融(26255)
- 农业(25955)
- 大学(24359)
- 业经(23521)
- 学学(23380)
- 技术(22643)
- 教育(22277)
- 财经(21388)
- 经济研究(19656)
- 经(18438)
- 问题(16405)
- 业(15484)
- 技术经济(14403)
- 贸(14148)
- 商业(13537)
- 现代(13392)
- 财会(12681)
- 国际(11740)
- 经济管理(11582)
- 世界(11293)
共检索到369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毛振华 陈静
去杠杆可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路径,前者强调控制作为分子的债务增速,后者侧重扩大作为分母的股权融资并借助股权结构的调整改善公司治理。韩国、日本、美国和欧盟的经验表明,去杠杆路径的选择关系重大。2015年底以来我国企业部门以消极去杠杆为主的政策思路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下一阶段应堵疏结合,以股权融资满足融资需求,拓展企业去杠杆能力、调动企业内在动力,以分权控制代替"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标本兼治推动去杠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晶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企业部门去杠杆又是整个杠杆去化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发展现状和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企业杠杆率不断攀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杠杆去化路径做出了相应探索。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杠杆率 去杠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育蓉 齐结斌 楼东玮
本文研究了企业杠杆率的两类动态调整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和企业风险效应,利用1998-2015年上市公司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企业杠杆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与企业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后者对应的拐点杠杆率更低。(2)中长期较短期杠杆率可以在更大区间兼顾"提效率"与"降风险"目标。(3)企业向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迈进的过程中,"倒U型"和"U型"拐点来临更快,降杠杆的迫切性越来越高。为此,企业"去杠杆"需充分考虑杠杆率的"效率"与"风险"效应,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以及杠杆率期限结构特征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策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菲 赵亮 尹雷
"财政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是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两条政策路径,本文运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对企业部门杠杆"量"与"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财政支出和政府赤字较之于货币金融紧缩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调减国有企业的结构性高杠杆问题,促使更多金融资本配置到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并且对融资成本影响更小,因而能够在"控风险"的同时兼顾"稳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财政去杠杆应从压减政府投资建设性支出着手。为此,政府在去杠杆时应重点关注"财政去杠杆"途径,压减政府支出规模、控制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冲动;调节金融杠杆时应平缓稳健,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为结构性杠杆调控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丽艳 吕海文 肖翔
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以来,去杠杆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旋律,学者们也基于实践,就企业去杠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缺乏系统的综述。因此,以截至2021年4月1日发表在我国核心期刊上的161篇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探寻和总结我国企业去杠杆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去杠杆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经济调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栾甫贵 于文奇
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僵尸企业数量与规模大幅增加,严重干扰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危害,如何妥善清理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低效产能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根据2009—2018年Wind数据库数据,采用指数法识别僵尸企业,并比较金融去杠杆、财政去杠杆对处置僵尸企业产生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金融去杠杆政策,财政去杠杆政策更有利于僵尸企业处置清理,国有企业更适合财政去杠杆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处置僵尸企业和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僵尸企业 财政去杠杆 金融去杠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又有 蔡定洪 胡章灿 张翼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债务持续上升,成为导致企业部门杠杆率和总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国企内部而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出现了"杠杆率背离"现象,即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并且持续下降,但其债务规模和宏观杠杆率(债务占GDP比重)的增速较高,并在绝对水平上超过了央企。本文针对"杠杆率背离"现象,依据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国企内部的杠杆率差异。研究发现:央企与地方国企存在不同的负债机制,央企的债务增速与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与物价及利率不相关;而地方国企的债务增速与地方财政支出、GDP增速、物价和信用利差均呈正相关,与基准利率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环境下,虽然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且持续下降,但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主要来自资产扩张而不是利润积累,加之存在隐性负债和过于依赖低成本融资的问题,因此地方国企的潜在债务风险总体上高于央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杠杆率 债务 去杠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芳 周振拓
2015年底以来,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结构性问题,中央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的杠杆本质,围绕当前去杠杆的重点,廓清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1的结构、原因和危害,并阐述非金融企业去杠杆面临的困境。最后,着眼经济稳增长和非金融企业去杠杆两大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商业银行支持非金融企业去杠杆的路径选择,以及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策略,试图逐步解决当前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问题。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去杠杆 路径选择 风险防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崔璨 梁洪基
自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至今,我国已经过近三年的去杠杆调控,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杠杆结构不断优化,去杠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一阶段主要以加强金融监管为主,严控国有企业加杠杆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为辅,多措并举,效果较为显著。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数据,2017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248.9%,较2016年
关键词:
杠杆率 去杠杆 中央政府 结构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爽
经济硬着陆风险的逐渐消退促使去杠杆被提上政策议程,政府已着手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以推动金融去杠杆。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为去杠杆提供了窗口期。银行表内及表外的贷款业务扩张导致实体经济杠杆上升,流动性的收紧导致债券和贷款利率上升,进而加重实体经济负担。由于金融去杠杆将导致利率上升、信贷增长放缓和金融活动减少,预计将拖累经济增长,因此去杠杆将循序渐进,企业负债率平坦化或将花费数年时间。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债务 金融杠杆 影子银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唐建伟
企业杠杆率过高可能导致企业债务风险及金融系统的不稳定,而近年来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已经上升到全球最高的国家之列,企业去杠杆迫在眉捷。在企业去杠杆的方法上,目前市场上的四种主要方法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都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笔者认为杠杆率高企问题主要出在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上,因此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根本之策在于中国经济转型,在主动调降并淡化GDP增长目标的同时,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增长动能转换,消除企业杠杆率上升的宏观环境。同时通过金融和国企改革来建立去杠杆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消除杠杆率持续上升的土壤。
关键词:
企业杠杆率 去杠杆 经济转型 国企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爽
经济硬着陆风险的逐渐消退促使去杠杆被提上政策议程,政府已着手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以推动金融去杠杆。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为去杠杆提供了窗口期。银行表内及表外的贷款业务扩张导致实体经济杠杆上升,流动性的收紧导致债券和贷款利率上升,进而加重实体经济负担。由于金融去杠杆将导致利率上升、信贷增长放缓和金融活动减少,预计将拖累经济增长,因此去杠杆将循序渐进,企业负债率平坦化或将花费数年时间。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债务 金融杠杆 影子银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建荣
企业重组是实现国企战略性改组的重要途径□杨建荣一18年来的改革和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的5年中,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增长12.1%的速度增长,这样的增长让国民自豪,为世界瞩目。中国经济的这种增长来源于两个板块:一块是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骁
探讨现阶段破产重整程序中的"债转股"案例,对于推进银行"债转股"实践具有积极意义作为去杠杆的顶层设计,中央提出"债转股"措施。由于"债转股"措施兼具企业去杠杆和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双重功能,探讨现阶段破产重整程序中的"债转股"案例,对于推进银行"债转股"实践具有积极意义,本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家振
兵工企业如何适应未来的市场环境,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生存,还关系着我国“以民养军”战略的成败,关系着我国的国家地位和国防安全。那么兵工企业的出路在哪儿呢?实践证明,对兵工企业进行修修补补的改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其真正出路在于彻底的企业再造。一、兵工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