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9)
2023(13446)
2022(11359)
2021(10385)
2020(9145)
2019(20710)
2018(20883)
2017(41223)
2016(22738)
2015(25677)
2014(25994)
2013(26016)
2012(24120)
2011(21554)
2010(22072)
2009(21237)
2008(21778)
2007(20104)
2006(17834)
2005(16566)
作者
(65976)
(55390)
(54801)
(52640)
(35092)
(26128)
(25100)
(21452)
(20575)
(19892)
(18704)
(18372)
(17840)
(17400)
(17238)
(16928)
(16705)
(16336)
(16161)
(15775)
(13842)
(13708)
(13481)
(12521)
(12488)
(12420)
(12394)
(12367)
(11079)
(10953)
学科
(99291)
经济(99139)
(94250)
管理(83848)
(83639)
企业(83639)
方法(44948)
数学(35959)
数学方法(35705)
(35440)
(32893)
业经(30938)
中国(26298)
(26068)
(24732)
财务(24700)
财务管理(24657)
企业财务(23351)
农业(22540)
技术(19099)
(18657)
贸易(18649)
(18195)
(18164)
(17898)
(17054)
(17029)
银行(17019)
(16993)
理论(16879)
机构
学院(338450)
大学(333686)
(145039)
经济(142124)
管理(133297)
理学(113291)
理学院(112207)
管理学(110692)
管理学院(110072)
研究(106753)
中国(86317)
(73721)
(69748)
科学(61670)
财经(57306)
(56972)
(54414)
(53346)
(51637)
中心(49783)
研究所(48128)
业大(47343)
农业(44752)
经济学(44493)
北京(44051)
财经大学(41921)
(41830)
经济学院(40356)
(39211)
师范(38841)
基金
项目(208411)
科学(164569)
研究(156214)
基金(151023)
(128995)
国家(127815)
科学基金(110613)
社会(99913)
社会科(94669)
社会科学(94640)
(82640)
基金项目(79856)
教育(71846)
自然(69433)
(67939)
自然科(67767)
自然科学(67746)
自然科学基金(66597)
编号(64910)
资助(61781)
成果(53212)
(47197)
重点(46423)
(45933)
(44401)
课题(43931)
(43476)
(43175)
创新(42247)
国家社会(40942)
期刊
(167895)
经济(167895)
研究(101039)
中国(67554)
(62755)
(53717)
管理(53215)
学报(46257)
科学(43977)
大学(35937)
农业(35891)
(34789)
金融(34789)
学学(34128)
教育(31051)
技术(30956)
财经(29415)
业经(29245)
经济研究(25999)
(25282)
问题(22734)
(20946)
技术经济(19161)
(18483)
财会(18026)
商业(17030)
理论(16778)
现代(16509)
统计(16003)
世界(15534)
共检索到516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江永众  苗淼  江河  
目前我国还没有企业劳动争议申诉处理方面的立法和理论研究。本文基于劳动争议处理的企业内部视角,探讨了企业劳动争议申诉的内涵、成因与价值,以及我国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处理功能弱化的原因;并在借鉴国外劳动争议申诉处理经验的基础上,从政府、工会和企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将企业劳动争议申诉处理程序作为集体合同的必备条款、设立基层工会驻企代表、健全企业劳动争议申诉处理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君清  
劳动法对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规定是抽象的,造成实践中人们对申诉时效的起算存在不同理解。本文作者认为,不同的劳动争议,其具体的申诉时效起算点是不一样的,本文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跃如  程伟波  
本文采取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劳动争议解决方式的有效性,认为依靠政府和法院等第三方力量来解决企业和员工的劳资冲突是相对最有效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磊  张蕾  
绩效申诉机制是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绩效评价系统的一种重要的纠错机制。本文首先从人本管理、完善绩效评价系统、增强信任感、评价结果运用四个角度分析构建绩效申诉机制的现实意义,继而详细阐明了绩效申诉机制主要内容,包括设置绩效申诉处理机构、确定申诉参与方、界定申诉范围设计申诉程序,并提出绩效申诉机制实施策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宪民  郭文龙  
社会发展对劳动关系的调节提出了全新要求,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已显示其紧迫性。其制度的取向应使争议处理纳入劳动关系调节体系,其内容应体现当事人意志的作用,其效果应达到息讼目的,其方案的设计又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尤其是历史的沿革,具体设想是改现行企业调解机制为行政调解机制,改现行先裁后审制为分类处理制度,并辅之以一整套的配套措施。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王国社  王怀忠  
案情简介某天上午,某机械制造公司锻造车间的十多名员工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提出了两项请求:一是公司按照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加班费违反法律规定,要求按照员工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重新计算并补足加班工资。二是公司多年未对普通劳动者增加工资,却以绩效奖金、职务津贴等形式大幅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肖海英  
南非是非洲经济强国之一,资源丰富,政治稳定,经济和法制等方面条件比较完善,是中国对非贸易第二大伙伴。随着中国与南非经贸投资、劳动合作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在南非投资建立的工厂和企业也日益增多。根据南非的劳动法律,中资企业的雇员必须主要来源于南非。在劳动雇佣中,由于不了解南非劳动立法和司法实践,导致大量劳动争议。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可以避免我国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此外,南非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形式多样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严格的争议处理程序和先进的劳动司法制度可以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对南非投资的企业提供劳动争议解决方面的实践指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静  程延园  向远  顾元玉  罗小凡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劳动关系矛盾更加凸显,企业内部有效预防劳动争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企业劳动争议预防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深入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措施。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建立合法用工、劳资协商、抱怨管理、劳动关系预警"四位一体"的系统性预防机制,持续推进其中每一项具体制度的建设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劳动争议的源头治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欧  周红阳  
近年来,产生于在华外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大量增加。这类劳动争议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争议标的的金额数较高、调解难度很大,维权过程中的外国劳动者时常遭遇到法律、语言的障碍,以及无证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被忽视等。对此,应完善有关外国劳动者劳动争议的劳动法律制度,规范外国人就业制度,建立针对性的咨询帮助制度等,以保障在华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阴漫雪  
在美国,通过诉讼来解决劳动争议越来越少,而替代性纷争调解机制则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其中,在工作场所内部解决劳动争议,避免将争议交由外部力量来处理,更是成为多数企业的选择。与借助于外部力量的处理机制相比,工作场所内部的争议处理机制有着很多前者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可以使企业及时了解员工的不满,并在矛盾进一步激化前在工作场所内部解决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小洪  葛陆媛  
集体协商制度是自主协调劳资"利益争议"的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利益争议"协商协调处理机制缺乏有效规范。在现实中,"利益争议"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劳工群体事件"、"签订集体合同争议"、"拒绝集体协商"。"利益争议"处理机制缺失导致劳资冲突转化为劳政冲突,极端的表现就是迫使执政者动用刑法对付劳动者,迫使劳动者将劳资矛盾指向政府,指向法律,甚至执政党。本文还提出了完善"利益争议"("签订集体合同争议"、"拒绝集体协商争议")协商协调处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赵振铣  向强  
当前,在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中,投标人对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违规行为不敢投诉,不愿投诉,从而使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投标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统一协调、独立高效的投标申诉机制。本文考察了一些发达国家建立投标申诉机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投标申诉机制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