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0)
- 2023(8494)
- 2022(6992)
- 2021(6529)
- 2020(5806)
- 2019(12955)
- 2018(12984)
- 2017(26395)
- 2016(14300)
- 2015(16048)
- 2014(16063)
- 2013(16307)
- 2012(15224)
- 2011(13073)
- 2010(13661)
- 2009(13369)
- 2008(14129)
- 2007(12946)
- 2006(11725)
- 2005(11315)
- 学科
- 业(80451)
- 企(75155)
- 企业(75155)
- 济(67731)
- 经济(67641)
- 管理(63578)
- 财(30344)
- 方法(29208)
- 业经(26408)
- 务(23727)
- 财务(23710)
- 财务管理(23665)
- 农(23308)
- 企业财务(22504)
- 数学(21501)
- 数学方法(21337)
- 制(18317)
- 中国(17853)
- 农业(16597)
- 技术(15902)
- 策(14512)
- 体(13723)
- 划(13128)
- 和(12751)
- 贸(12317)
- 贸易(12309)
- 体制(12241)
- 企业经济(12096)
- 易(12027)
- 银(11973)
- 机构
- 学院(216969)
- 大学(210062)
- 济(98099)
- 经济(96330)
- 管理(89251)
- 理学(75031)
- 理学院(74405)
- 管理学(73720)
- 管理学院(73314)
- 研究(64151)
- 中国(57000)
- 财(53410)
- 京(43737)
- 财经(40653)
- 经(36515)
- 江(34553)
- 科学(33783)
- 所(32338)
- 农(31153)
- 经济学(29651)
- 财经大学(29620)
- 中心(29611)
- 北京(28305)
- 研究所(27819)
- 州(27425)
- 商学(26936)
- 经济学院(26918)
- 商学院(26739)
- 业大(25863)
- 经济管理(24320)
- 基金
- 项目(123170)
- 科学(98842)
- 研究(95596)
- 基金(90394)
- 家(75146)
- 国家(74399)
- 科学基金(66141)
- 社会(62811)
- 社会科(59676)
- 社会科学(59657)
- 省(48838)
- 基金项目(47593)
- 教育(42650)
- 自然(40397)
- 自然科(39437)
- 自然科学(39426)
- 编号(39117)
- 自然科学基金(38810)
- 划(38764)
- 资助(37450)
- 成果(31765)
- 业(31550)
- 创(28760)
- 部(28252)
- 重点(26938)
- 发(26831)
- 课题(26242)
- 制(26148)
- 性(25957)
- 创新(25931)
- 期刊
- 济(119260)
- 经济(119260)
- 研究(70202)
- 财(47953)
- 管理(39312)
- 中国(39027)
- 农(30133)
- 融(26494)
- 金融(26494)
- 科学(24166)
- 学报(22577)
- 业经(22022)
- 财经(21352)
- 农业(20324)
- 技术(20239)
- 大学(18637)
- 经济研究(18621)
- 经(18419)
- 学学(17826)
- 问题(16335)
- 教育(15700)
- 财会(14844)
- 技术经济(14127)
- 贸(13502)
- 会计(13347)
- 商业(12351)
- 业(12308)
- 现代(12030)
- 国际(11313)
- 经济管理(11241)
共检索到342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钟宁桦 刘志阔 何嘉鑫 苏楚林
我国经济应该去杠杆还是加杠杆?基于1998—2013年间近400万个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率的分析,本文提供三方面的证据以初步回答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发现:在这16年内,样本企业呈现出了显著的、整体性的去杠杆趋势,平均负债率从1998年的65%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51%;与此同时,显著加杠杆的是数千家大型、国有、上市的企业。第二,样本企业的一些重要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经营性风险上升、有形资产比例下降以及盈利能力提高,这些变化都和负债率的整体下降是一致的。我们进一步发现,私营企业的企业特征与其负债率之间的关系与西方企业高度一致;然而企业层面的因素却不能解释国有企业的负债率。第三,一方面,...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胡悦 吴文锋
利用1998—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发现2008年以来上游供应商开始更倾向于为存在隐性担保的国有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相对上升。在横截面上,尽管大型和中西部国有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上升得更加明显,但其业绩却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在银行信贷进一步向国有企业倾斜的背景下,商业信用不但没有对银行信贷体系形成有效的补充,反而同样表现出对国有企业的明显倾斜,这是近年来我国企业结构性债务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
关键词:
商业信用 国有企业 隐性担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谷良俊 戎紫冰
企业的适度负债能增加企业价值,但如果负债超过一定规模则会损害企业价值。国内的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应当引起我们警惕的情况,特别是巨额负债这一问题。在对国内和国际经济负债规模的比较和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内企业负债的严重;同时,指出过度负债对国内企业的价值及其经营者行为的影响;最后分析说明了降低国内企业负债的一般措施。
关键词:
公司价值 资本结构 财务危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元
对我国企业债务问题的探讨郭元 当今中国,债务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令人头痛的是企业相互之间拖欠的债务,弄得好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已不能正常开展了。特别是进入1994年,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各种紧缩措施的出台,企业债务也随之猛增。债务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辉
本文以权益与负债的本质区别、我国会计准则以及国际评级机构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划分标准为依据,对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行的永续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能永续债确认为权益值得商榷,一是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会计准则确认为权益的要求,二是由于利息跳转较大,华能集团有很大的可能性在3年后将其赎回,按照国际评级机构的标准,华能永续债更多地呈现为负债的属性。本文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在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划分标准还应该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永续债 会计准则 国际评级机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辉
本文以权益与负债的本质区别、我国会计准则以及国际评级机构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划分标准为依据,对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行的永续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能永续债确认为权益值得商榷,一是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会计准则确认为权益的要求,二是由于利息跳转较大,华能集团有很大的可能性在3年后将其赎回,按照国际评级机构的标准,华能永续债更多地呈现为负债的属性。本文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在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划分标准还应该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永续债 会计准则 国际评级机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志成
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主要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和公司债,而由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导的中期票据则以灵活的市场化的注册发行制度快速赢得了债券市场的青睐和重视。比较各类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不同之处,思考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和公司债的管理模式和发展前景,并研究突破发行规模比例上限的可能性,是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
短期融资券 中期票据 企业债 公司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志成
目前,监管机构主要出于风险考虑而对企业设定了资产负债率、债券融资比例和综合授信比例限制,这三种比例互相牵制,对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起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并阻碍了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能力。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三种比例之间的互相牵制关系以及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制约影响作用,并对如何有效突破比例限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银行贷款 直接债务融资工具 比例限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明静
当前我国企业发行永续债的规模不断增加,而企业发行的永续债应该被确认为权益还是负债一直是实务界探讨的热点。2019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永续债发行人在发行永续债时对其分类应该考虑的因素。该文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永续债的相关会计核算,但是有关永续债的会计分类确认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结合现行准则及国际金融工具划分标准,通过对内地企业及香港上市公司发行的永续债进行对比分析,就我国企业永续债属性确认提出了一定的改善建议,以期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玲娥
经过20年的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活力有所增强,并涌现出一批搞得比较好,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整体上还没有搞好搞活,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使企业焕发生机,这...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申广军 李靖禹 邹静娴
企业的长期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既导致企业"短钱长用",从而增加金融风险,又不利于企业通过长期投资进行转型升级。文章使用中国2000~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更合理的指标,分析企业债务的期限结构问题。对典型事实的梳理显示,中国企业的长期负债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长期贷款主要流向大型企业;长期负债率因企业所有制、行业特征而存在明显差异。实证分析表明,需求侧特征与供给侧特征均影响企业债务的期限结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现实状况,从而为"增加企业中长期融资"的政策目标提供具体施策方向。
关键词:
企业债务 期限结构 长期负债 融资能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业安 余晨阳 杨小静 全婷
本文基于1995—2014年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表明所有制因素对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即便把资本结构区分为长期结构和短期结构亦是如此。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有形资产比率、成长性、公司规模以及实际税率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公司规模。这说明虽然从总量数据上看国企负债的确构成了宏观债务的主体,但就制造业来说国企的债务水平和其经济特征是相匹配的,规模和总资产收益率足以解释这种高债务水平,国企过度负债说至少对制造业国有企业来
关键词:
资本结构 企业规模 国有企业 过度负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文
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研究李文如果国有企业投资资金来源于资本盈利,或者按资本盈利规模借入资金,其资产负债率就不会上升。然而,国有企业具有极强烈的扩张倾向,而资本收益又远远不敷投资支出之需,于是,债务的上升就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8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业安 余晨阳 杨小静 全婷
本文基于1995—2014年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表明所有制因素对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即便把资本结构区分为长期结构和短期结构亦是如此。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有形资产比率、成长性、公司规模以及实际税率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公司规模。这说明虽然从总量数据上看国企负债的确构成了宏观债务的主体,但就制造业来说国企的债务水平和其经济特征是相匹配的,规模和总资产收益率足以解释这种高债务水平,国企过度负债说至少对制造业国有企业来说并不成立。国企债务风险可能来自平台类国企,相关的政策应该针对这类企业来设计。
关键词:
资本结构 企业规模 国有企业 过度负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