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3)
2023(14420)
2022(12167)
2021(11234)
2020(9746)
2019(22294)
2018(22115)
2017(43586)
2016(22924)
2015(25637)
2014(25242)
2013(25040)
2012(22933)
2011(20220)
2010(20370)
2009(19167)
2008(18880)
2007(16845)
2006(14837)
2005(13141)
作者
(62855)
(52585)
(52266)
(49464)
(33351)
(24935)
(23712)
(20412)
(19846)
(18689)
(17817)
(17468)
(16573)
(16215)
(16059)
(15798)
(15424)
(15344)
(15044)
(14948)
(12927)
(12659)
(12526)
(12025)
(11778)
(11692)
(11499)
(11465)
(10408)
(10325)
学科
(103515)
经济(103408)
(94088)
管理(84673)
(83850)
企业(83850)
方法(52007)
数学(43307)
数学方法(42883)
(32304)
(30837)
业经(30233)
中国(26560)
(23077)
财务(23039)
财务管理(23003)
技术(22210)
企业财务(21847)
农业(21484)
(20813)
(18272)
贸易(18259)
理论(18240)
(18147)
(17795)
(17668)
环境(17424)
地方(16980)
(16733)
(15601)
机构
学院(332319)
大学(327886)
(145502)
经济(142947)
管理(141327)
理学(122186)
理学院(121161)
管理学(119651)
管理学院(119031)
研究(97178)
中国(78831)
(69545)
(66900)
财经(55864)
科学(54294)
(50755)
(49119)
(46708)
中心(46585)
(45508)
经济学(44678)
业大(43814)
北京(41530)
财经大学(41353)
经济学院(40730)
研究所(40650)
商学(39414)
商学院(39091)
(38804)
经济管理(38230)
基金
项目(218185)
科学(175900)
研究(164241)
基金(161296)
(137068)
国家(135896)
科学基金(120808)
社会(108319)
社会科(103006)
社会科学(102980)
(86084)
基金项目(85474)
自然(76201)
教育(75795)
自然科(74530)
自然科学(74513)
自然科学基金(73265)
(70591)
资助(65609)
编号(65518)
成果(51153)
(50579)
(49808)
重点(48068)
(46884)
创新(46438)
国家社会(45167)
课题(44232)
教育部(43921)
人文(43737)
期刊
(156057)
经济(156057)
研究(95712)
中国(59437)
管理(57075)
(56408)
(41766)
科学(40977)
学报(38545)
技术(33282)
大学(31858)
(31477)
金融(31477)
学学(30162)
教育(29985)
农业(28910)
财经(28285)
业经(27637)
经济研究(24613)
(24291)
问题(21353)
技术经济(20112)
统计(17957)
(17881)
(17451)
商业(17056)
(16692)
现代(16064)
财会(15935)
理论(15864)
共检索到484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怡安  
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了6个维度指标、34个二级指标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人才创新环境状况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人才创新环境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省份的人才创新环境指数较低,呈现人才创新环境的非均衡性特征;我国四大区域的人才创新环境差异显著,呈现出"东强、中平、西弱"的格局;聚类分析得出北京、上海、江苏为第一大类,同时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科研环境相对落后,导致人才创新环境相对较差,但总体上东部和西部省份人才创新环境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今后我国各省市人才创新环境可能会处于趋同状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肖彬   马鸿佳  
创新型创业是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型创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所处的创业环境,当前我国的创业环境又体现出高度的复杂性,究竟什么样的环境会促进创新型创业的发展是创业研究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基于制度复杂性理论和知识溢出创业理论,利用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从组态视角分析了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传统文化、人力资本所构成的复杂环境如何驱动创新型创业。研究发现:(1)存在驱动创新型创业高活跃度的3条路径:(1)知识过滤与流量驱动;(2)知识过滤主导驱动;(3)知识过滤与存量驱动。(2)市场环境在所有组态中同时出现,说明在不同的环境组态下,市场作为知识过滤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与其他要素的耦合有利于知识转化为创新型创业。(3)通过组态比较发现了环境要素之间替代性与互补性关系,创新型创业高活跃度与非高活跃的驱动机制的非对称性关系。本文结论有助于深化理解创新型创业现象背后的因果复杂性,并为提升创新型创业活跃度提供了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肖彬   马鸿佳  
创新型创业是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型创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所处的创业环境,当前我国的创业环境又体现出高度的复杂性,究竟什么样的环境会促进创新型创业的发展是创业研究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基于制度复杂性理论和知识溢出创业理论,利用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从组态视角分析了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传统文化、人力资本所构成的复杂环境如何驱动创新型创业。研究发现:(1)存在驱动创新型创业高活跃度的3条路径:(1)知识过滤与流量驱动;(2)知识过滤主导驱动;(3)知识过滤与存量驱动。(2)市场环境在所有组态中同时出现,说明在不同的环境组态下,市场作为知识过滤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与其他要素的耦合有利于知识转化为创新型创业。(3)通过组态比较发现了环境要素之间替代性与互补性关系,创新型创业高活跃度与非高活跃的驱动机制的非对称性关系。本文结论有助于深化理解创新型创业现象背后的因果复杂性,并为提升创新型创业活跃度提供了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贝淑华  王圆  沈杰  
技术创新是林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但当前林业技术创新面临重重困难,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因而探究林业金融支持与林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对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林业金融支持对林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金融支持对林业技术创新水平有显著正面影响,林业金融支持力度每提高1%,林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0.129%,并且林业金融支持呈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说明林业金融支持力度增强,当地和邻近地区林业技术创新水平都会得到提升;(2)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相邻省份林业技术创新多呈现“高–高”或“低–低”的空间聚集特征;(3)林业金融支持影响林业技术创新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林业金融与林业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其中西部地区林业金融还对邻近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果,东部沿海地区林业金融对林业技术创新无积极影响。结合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鼓励引导资金进入林业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拓宽林业融资渠道;(2)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林业投资策略,因地制宜开展区域特色融资;(3)加强邻近地区间林业产业合作,形成林业技术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仲常  张翠姣  章翔  
作者结合中国国情,探索与构建了人口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引入1997~2005年全国31个省份人口发展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对人口监测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全国31个省份人口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人口发展监测指标和区域人口发展综合水平存在的规律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预期寿命、二三产业人口比等指标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而且人口发展综合水平总体上呈现东、中、西逐渐下降的状况,体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地理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涓  乔桂明  
本文采用改进的EBM—DEA三阶段模型,基于2016年省级地方众创空间运行数据,结合地方政府对于众创空间的财政补贴及其享受的税收收益,研究创新创业财政引导政策绩效。结果显示,EBM—DEA三阶段模型对于评价地方政府创新创业财政引导政策绩效优势明显,结合了税收收益要素的政策绩效评价更全面、更客观。地方分权、政府竞争、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创业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了政策投入冗余,特别是自然环境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显著影响创新创业政策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占东  梅强  李洪波  杨道建  
文章基于GEM概念模型和五维度模型,对国内外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模型进行了梳理,应用理论分析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得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9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对江苏省400名大学生创业者和师资队伍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集以及信度效度检验,得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57个二级评价指标权重,提炼出制约高校双创教育环境发展的10个薄弱指标。本研究创新提出了高校双创环境评价九大因素模型,进而针对十大制约因素从实践层面创新提出了"创业教学研究、创业政策机制、创业实践孵化"三大维度,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四大主体互动的双创教育环境提升策略,以期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和优质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庞鑫培  
创新型省份是创新型国家概念的延伸和区域化的表述。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关键是人才,能否培养和拥有一大批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其建设的重中之重。创新型省份建设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因果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秋梅  张晓莲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用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难有较高信度和效度。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内容设置、核心竞争力、外部情境等方面区别于本科院校的差异性,构建包括要素评价、过程评价、影响力评价三个维度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以中国专科院校排行榜35强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志迎   郑心雨  
创新创业作为国家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文章从区域发展差异的角度出发,结合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了创新、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营商环境在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东、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均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创业的影响相对更大;此外,营商环境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金融环境可以正向影响东部地区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政务环境对中西部地区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文化环境能显著增强东部地区创新创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为了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全国要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各地区则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从金融、政务、文化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超  
笔者调查发现,在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有21.34%的人准备自主创业。但从初次就业单位性质来看,自主创业的比例只有1.25%。这和大学生自身择业的自信、个体的综合素质、学校专业结构的设置、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等密切相关。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海东  李业明  
创业环境对新创企业资源和绩效是如何发生作用的,虽然现有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但目前仍然缺乏中国情景的实证检验。本文基于深圳硅谷创业园105家新创企业的问卷分析,得出主要结论:政策环境、基础设施、融资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主要对新创企业的运营性资源获取产生影响,影响作用最为明显的是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教育与培训主要对新创企业知识资源获取产生影响,影响作用最为明显的是市场环境、教育与培训;各创业环境要素均通过资源获取作用于新创企业绩效。研究发现和管理启示有助于政府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以及改善新创公司管理层与环境的互动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松  查晶晶  张春强  赵可  陈井  
"双创"是经济转型最大的新动能,是中国版供给经济学的成功实践。以创业带动就业,对冲经济下行产生的就业风险;通过创新实现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通过万众创新,创造新需求,实现新供给,培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运用态势分析(SWOT)理论,在分析湖北省创新创业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从革新体制机制、培养创新创业主体、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提出提升湖北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淑梅  刘珍  
本文构建基于CIPP模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体系,选取客观公正的定量指标,从环境基础、资源投入、过程行动、成果绩效4个方面,系统评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磊  
本文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为例,对创业教育融合专业课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创业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EBL",并对设置课堂教学情境的鼓动性、启发性、系统性,贴近将来的创业事务重构教学内容,设置课堂任务体系呈现浓缩的创业过程等具体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