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5)
2023(14838)
2022(12892)
2021(12078)
2020(10325)
2019(23697)
2018(23466)
2017(45156)
2016(25172)
2015(28254)
2014(28224)
2013(28135)
2012(25802)
2011(23480)
2010(23465)
2009(21756)
2008(21494)
2007(19071)
2006(16956)
2005(14989)
作者
(77770)
(64221)
(63952)
(60865)
(40570)
(31118)
(28971)
(25369)
(24421)
(22924)
(21847)
(21769)
(20457)
(20256)
(19837)
(19743)
(19695)
(19060)
(18501)
(18373)
(16261)
(15845)
(15596)
(14515)
(14485)
(14466)
(14188)
(14126)
(13085)
(12807)
学科
(98061)
经济(97947)
管理(71401)
(68916)
(55534)
企业(55534)
方法(46548)
数学(40626)
数学方法(40115)
(28384)
中国(27351)
(24963)
(23478)
业经(22266)
(19795)
贸易(19784)
(19259)
(19251)
地方(19028)
农业(18844)
环境(16459)
技术(15842)
(15833)
(15826)
银行(15759)
理论(15618)
(15333)
财务(15265)
财务管理(15232)
(14974)
机构
大学(367440)
学院(365402)
管理(142838)
(142045)
经济(138897)
研究(124815)
理学(123578)
理学院(122163)
管理学(119959)
管理学院(119326)
中国(92469)
科学(82054)
(79583)
(69233)
(65467)
(65087)
业大(61872)
研究所(59912)
中心(55651)
农业(54548)
(53269)
财经(52305)
北京(50677)
(47685)
(47383)
师范(47140)
(45411)
(43246)
经济学(41643)
财经大学(38834)
基金
项目(250603)
科学(193877)
基金(179200)
研究(176436)
(159809)
国家(158508)
科学基金(133142)
社会(108850)
社会科(103039)
社会科学(103008)
(98799)
基金项目(95797)
自然(89501)
自然科(87218)
自然科学(87187)
自然科学基金(85599)
(84024)
教育(80389)
资助(74458)
编号(71455)
成果(57187)
重点(56557)
(53973)
(53261)
(51352)
课题(49608)
科研(48661)
创新(47972)
计划(47920)
大学(45251)
期刊
(154097)
经济(154097)
研究(105703)
学报(66921)
中国(65630)
(61560)
科学(58364)
管理(50432)
大学(49146)
(47463)
学学(46496)
农业(42293)
教育(38178)
(30054)
金融(30054)
技术(29925)
业经(27010)
财经(24892)
经济研究(24187)
(21703)
问题(21493)
(21241)
科技(19528)
图书(18441)
技术经济(18184)
理论(17975)
(17833)
业大(17732)
林业(16892)
资源(16824)
共检索到529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自然因素 ,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按人工林现实分布格局及立地质量水平 ,全国人工林气候—立地生产潜力 (材积 )平均为 8 6m3 hm2 ·a ;现有人工林由于大面积幼龄林的存在 ,所带来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下降的幅度为 31%~ 35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社会因素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仅达国有林的 44 6 % ,由此而造成全国人工林整体生产力水平下降了 2 8% ;据估算 ,我国人工林林分中 ,在立地条件类型层次上真正未做到适地适树而成为低产林的面积 ,占总面积的 10 %左右 ,所造成的人工林整体生产力下降幅度为 5 %左右 ;而树种区域扩张与非高产区大面积造林 ,以及种源混乱、逆向选择等树种层次所造成的非适地适树 ,是影响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现实 ,非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盛炜彤  
为了保持我国人工林的长期生产力和提高森林质量,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作者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成果与资料,概括论述了我国人工林森林生产力的现状、不能保持生产力的原因与机理以及长期保持人工林生产力的技术对策。按第八次清查的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每公顷蓄积量为89.79 m3,其中天然林为104.6 m3,人工林为52.76 m3,人工林森林生产力明显低于天然林;我国优势树种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也不高,如杉木为69.8 m3,马尾松为56.2 m3,落叶松为58.6 m3,这些数据比日本2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李吉跃  贾黎明  
在对我国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主要栽培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有关地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样地测定资料 ,以气候生产力为指标 ,比较评价了广东和海南桉树人工林、广西桉树人工丰产林和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现实生产力。结果表明 ,广东粤西、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分别是当地气候生产力的 2 2 .81%和 4 1.0 8% ;广西速丰林平均达73.78%。落叶松、樟子松分别达当地气候生产力的 2 5 .70 %~ 4 1.6 8%和 2 8.4 5 %~ 5 1.5 5 %。以典型局、场或丰产林项目为基础 ,对各研究树种人工林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出在现有技术与经济条件下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以重点调查与全面搜集已有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式 ,对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现状与潜力 ,分别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水平 ,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集体杉木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多为气候生产力的 11%~ 18% ,国有林多为 2 0 %~ 4 0 % ;若达正常经营状态 ,集体、国有杉木人工林其生产力可在现有水平上分别再提高 70 %以上和 4 0 %。集约经营条件下 ,杉木可达气候生产力的 50 % ,马尾松可达 80 %左右。良种、良法条件下 ,国有林生产力可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 80 %以上。相同条件下 ,马尾松同杉木相比 ,生物生产力高 2 0 %以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盛炜彤  范少辉  
系统研究并综合分析了炼山、整地、幼林抚育、间伐及采伐等育林干扰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 ,研究了每一种干扰在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养分迁移中的作用 ,并分别板页岩、花岗岩两类不同岩性发育的红黄壤进行有机质和养分损耗的估算。板页岩发育的黄红壤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机质和养分主要损失于炼山及皆伐作业 ,而花岗岩发育的黄红壤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机质和养分主要损失于炼山烧失 ,水土流失和皆伐作业。母岩为板页岩的 1 9a生杉木林 ,从造林到皆伐共损耗养分 2 371 96kg·hm- 2 ,损耗有机质 34 0 6t·hm- 2 ;母岩为花岗岩的 2 7a生杉木林 ,共损耗养分 32 76 0 9kg·h...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盛炜彤  范少辉  
本文系统地研究并综合了有关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的研究资料,认为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的特性存在许多对地力维护不利的因素:(1)杉木凋落物发生晚,大量凋落物发生在14 15a前后;(2)杉木枯死枝叶具宿存特性,10 15a期间大部分枯死枝叶在树上,影响枯死枝叶的分解;(3)杉木凋落物养分含量低,如N含量只有阔叶树的30% 50%,因此枯落物营养元素积累低;(4)凋落物分解速率慢,分解速度在45%以下,而宿存于树上的枯死枝叶分解速率更慢;(5)杉木为速生树种,尤其在15a年前生长量大,吸收养分多,而养分归还少,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速率不及40%;(6)杉木人工林培育密度较大,在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涵宗  邸道生  张春能  
青钩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是福建中亚热带区域性代表种。在我国除三明市莘口格氏栲天然林保护区有成片的青钩栲优势种群以外,其区域性分布仅呈零星少量。为了繁衍珍贵树种资源,推广多树种造林,莘口教学林场自60年代以来,人工成片驯化栽培珍贵树种达45个,计400ha之多。其中青钩栲人工林23年生蓄积量高达163m~3/ha,最大单株材积为0.922m~3(胸径42cm,树高18m)。是一个很成功的造林树种。研究青钩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对制定合理的营林技术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兆飞  安玉涛  赵信海  
用分层截取法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油松纯林及油松×侧柏混交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3年生油松纯林乔木层生物产量为67.944t/hn~2,年均净生产量为2.06t/hm~2·a,地被物为16.22t/hm~2.44年生油松纯林的中坡位乔木层生物产量为85.446t/hm~2,年均净生产量为1.94t/hm~2·a,地被物为16.94t/hm~2;下坡位乔木层生物产量为83.105t/hm~2,年均净生产量为1.89t/hm~2.a,地被物为20.34t/hm~2,混交林乔木层生物产量为66.827t/hm~2.油松与侧柏混交比为0.46:0.54,这种混交方式不利于油松的生长;油松纯林叶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阎海平  王平玺  
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元宝枫、栓皮栎、洋槐3种落叶阔叶人工林的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生物量为53.77~107.67kg,林分生物量为43.94~95.06t/hm~2,年净生产量为2.98~4.64t/hm~2·a.3种林分生产力以洋槐最高,元宝枫次之,栓皮栎最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财富  黄金东  范俊岗  
应用195 株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优势木解析木资料,在比较多个树高生长模型基础上,选择Richards 生长函数H= a(1 —e- bA)c 作为辽宁省刺槐优势高生长模型。在分析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年龄为12 年,立地指数级距为2 m ,在5 ~15 m 范围内划分为5 个指数级,用差分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了单形立地指数表。应用分组整理后解析木资料,拟合出最优多形立地指数模型,并解决了立地指数曲线不过指数点的问题,编制了多形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单形与多形立地指数表精度均较高,且以多形立地指数表精度更高,适用性更强,客观正确评价刺槐人工林立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攀  李荣伟  向成华  朱志芳  尹学明  
对四川川中丘陵地区 2 0世纪 80年代中叶引种造林的墨西哥柏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径阶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 ,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立木各器官生物量干重的回归方程 ,方程的精度均在 98.5 %以上。同时还研究了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 :川中丘陵区 11年生墨西哥柏林分生物量平均为 77.75 6t/hm2 ,净生产量为 892 8.73kg/hm2 ·a。其中 ,乔木层生物量为 75 .710t/hm2 ,占林分总量的 97.37% ;净生产量为 6 882 .73kg/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祥庆  范少辉  陈绍栓  林上杰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 ,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1、2、3代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5、1 0、1 5、2 0a)及不同立地(1 4、1 6、1 8地位指数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连栽导致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明显下降 ,随栽植代数增加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分生物量逐代递减 ,林下植被生物量呈递增趋势 ,其中 2、3代 2 0a生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分别比 1代下降 2 0 2 4 %和3 8 0 9% ,3代比 2代下降 2 2 3 8% ,同时林分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下降 ,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 ,连栽刺激了杉木根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刚  马钦彦  
依据生物置标准木104株(27株根量)、解析木403株以及398块标准地的实测材料,对华北北部3个地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比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政贤  谢双喜  
对贵州遵义、湖南慈利26~27年生杜仲人工林进行2a的生物量研究,调查标准地20块,测定样木80株,叶面积71组。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好的大于立地条件差的生物量;相同立地条件下,干、枝生物量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叶、根生物量下降,而皮的生物量却保持较为恒定的比例,其中根皮量可占总皮量30%左右,采伐更新时应加以利用;同一林分中,生物量最大的为优势木,其次为中级木,最小的为被压木。通过林分密度调控和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以提高叶面积指数,是提高杜仲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建立的杜仲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可供生产中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