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62)
2023(2833)
2022(2517)
2021(2405)
2020(2213)
2019(5089)
2018(5313)
2017(11383)
2016(6339)
2015(7608)
2014(7705)
2013(8016)
2012(7845)
2011(7177)
2010(7347)
2009(7109)
2008(7213)
2007(6586)
2006(6054)
2005(5659)
作者
(20881)
(17166)
(16908)
(16346)
(10894)
(8150)
(7969)
(6544)
(6403)
(6198)
(5762)
(5712)
(5640)
(5556)
(5306)
(5258)
(5233)
(5068)
(5041)
(4949)
(4565)
(4295)
(4195)
(3960)
(3925)
(3840)
(3811)
(3761)
(3463)
(3428)
学科
(26787)
经济(26754)
管理(15689)
(15003)
方法(13530)
数学(12457)
数学方法(12321)
(9963)
企业(9963)
中国(9931)
(8316)
(7220)
(7101)
贸易(7097)
(6973)
(6936)
(6338)
(6197)
银行(6172)
(5977)
(5098)
金融(5098)
农业(4789)
(4490)
(4473)
业经(4466)
税收(4244)
(4220)
(4134)
(4014)
机构
大学(104129)
学院(102452)
(44257)
经济(43375)
研究(36686)
管理(36361)
理学(30677)
理学院(30331)
管理学(29807)
管理学院(29615)
中国(29141)
(23001)
(22888)
科学(22173)
(20000)
(19478)
财经(17899)
研究所(17888)
(16087)
中心(15992)
业大(15676)
农业(15585)
北京(15379)
(15110)
经济学(13899)
财经大学(13247)
(12769)
经济学院(12737)
(12643)
师范(12472)
基金
项目(59907)
科学(45379)
研究(42858)
基金(42460)
(37644)
国家(37371)
科学基金(29932)
社会(26276)
社会科(24803)
社会科学(24800)
(22268)
基金项目(21776)
教育(19660)
(19413)
资助(19207)
自然(19077)
自然科(18552)
自然科学(18543)
自然科学基金(18186)
编号(17576)
成果(15449)
(14071)
重点(13662)
(13221)
课题(12309)
科研(11642)
教育部(11559)
(11448)
(11232)
计划(10949)
期刊
(49380)
经济(49380)
研究(33561)
(17497)
学报(17140)
中国(16963)
(15236)
科学(14700)
管理(13108)
大学(12994)
学学(12331)
农业(12214)
(11702)
金融(11702)
财经(8837)
教育(8774)
经济研究(8591)
业经(8257)
问题(7896)
技术(7854)
(7558)
(7487)
理论(6381)
统计(6367)
国际(6248)
(6042)
实践(5746)
(5746)
商业(5592)
(5346)
共检索到157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凯  徐翔  
我国人均食物构成预测与食物营养摄入比较王凯,徐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建设将分三步走,其实质是要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达到使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向小康,再由小康向富裕生活转化。目前我国正处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即由温饱向小康转化)的关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翔  
通过对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的资料另行统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和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食物热值构成变化情况比较,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均食物热值构成的变化趋势,指出: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中国人均食物热值摄入总量以及人均动物食品热值摄入比重都将有较大的增长,而人均谷物食品热值摄入比重将逐渐下降。尽管食物热值构成变化取决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和水平,但中国的人均食物热值构成具有“高热能、高谷物食品热值比重、适度动物食品热值比重”的特点,这种“动植物食品消费兼顾型”的饮食构成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与发展需要的一种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翔  
我国人均食物热值构成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对粮食需求的影响徐翔人均食物热值构成是影响粮食需求的重要因素。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人均食物热值构成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其对粮食需求的影响。一、我国人均食物热值构成特点国民食物热值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立志  方静  
本文以德国为比较对象,探索食物消费的变化规律并获取对中国的有益启示。在未来的时间内,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应既注重数量安全又应考虑结构合理性,本文可为制定这方面的相关引导性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中国国内居民食物消费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总结并借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食物消费升级模式,对科学提升中国居民食物消费水平和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胜根   田旭   龙文进  
过去几十年,我国食物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粮食安全观念也逐步从传统的注重口粮安全过渡到注重数量、营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目标的大食物安全观。在大食物观下,未来我国食物供求均衡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食物结构性短缺、食物自给率下降;食物供求空间错位,食物消费在不同人群之间差异明显;生态和水土资源制约不断加强,可持续生产能力亟需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以及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并存;现有政策体系不适应大食物观的需要等。为应对以上挑战,需要全方位利用国土资源、多渠道开发食物来源,改革政府补贴支持政策,引导多元食物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食育教育和宣传,推动建立健康导向型的多元膳食模式;政府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多元化食物供给统计与评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胜根   田旭   龙文进  
过去几十年,我国食物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粮食安全观念也逐步从传统的注重口粮安全过渡到注重数量、营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目标的大食物安全观。在大食物观下,未来我国食物供求均衡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食物结构性短缺、食物自给率下降;食物供求空间错位,食物消费在不同人群之间差异明显;生态和水土资源制约不断加强,可持续生产能力亟需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以及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并存;现有政策体系不适应大食物观的需要等。为应对以上挑战,需要全方位利用国土资源、多渠道开发食物来源,改革政府补贴支持政策,引导多元食物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食育教育和宣传,推动建立健康导向型的多元膳食模式;政府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多元化食物供给统计与评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锐  殷伟  王晨  韩立民  
在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食物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陆域食物生产局限难以突破的背景下,“蓝色粮仓”对保障中国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与头足类五类海产品,以及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两种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在计算2003—2019年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量与海产品营养生产量的基础上,分析“蓝色粮仓”对中国食物营养贡献率的变化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量将保持增长趋势,人口增长和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是需求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2003—2019年,中国海产品营养产量呈现4阶段波动变化,其中海水养殖能量、蛋白质与脂肪贡献率总体呈现阶梯式增长趋势,海洋捕捞贡献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各类海产品中鱼类营养生产量占比最高,其次是贝类与甲壳类,藻类、头足类占比都较小。(3)据预测,未来海产品能量、蛋白质与脂肪贡献率将稳步上升,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2.15%、11.71%与1.66%。因而,“蓝色粮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特别是动物蛋白需求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应加快“蓝色粮仓”建设,强化其在中国食物营养中的贡献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卢昱嘉  王萍萍  代瑞熙  
国民的食物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情况和国民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在近年中国国民食物营养水平逐步提高但仍存在较大问题的背景下,通过研究美日两国食物营养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将二者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中国应该在推进食物营养的相关立法,开展食物营养的教育工作,完善营养监测体系,分阶段、分群体的进行食物营养计划方面做出努力,以提高中国国民的营养健康水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卢昱嘉  王萍萍  代瑞熙  
国民的食物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情况和国民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在近年中国国民食物营养水平逐步提高但仍存在较大问题的背景下,通过研究美日两国食物营养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将二者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中国应该在推进食物营养的相关立法,开展食物营养的教育工作,完善营养监测体系,分阶段、分群体的进行食物营养计划方面做出努力,以提高中国国民的营养健康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应恒   李娜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树立“大食物观”对于深度把握新时代国民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民食物安全,更好地满足国民食物消费需求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大食物观”这一政策背景,通过梳理其内嵌于农业观、民生观中的重要内涵与政策意义,结合中国食物供给所面临的农业资源约束、结构性短缺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以及食物消费过剩与营养失衡共存的困境,思考新时代中国食物安全保障的方向。“大食物观”所包含的中华农耕文明传统与灿烂饮食文化,对克服当前我国食物供需面临的资源约束困境、推动国民食物消费升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资源禀赋条件内含的潜力优势、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政策改革的推动,能够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的食物安全保障提供动力。针对食物安全保障问题,本文结合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健康观和大市场观等视角,从供需两方面提出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楠  姜亚洲  袁兴伟  郭靖  凌建忠  杨林林  李圣法  
利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象山港水域采集的365尾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样本,结合其生物环境的同步调查数据,采用胃含物中饵料生物质量百分比(W%)、个数百分比(N%)和出现频率(F%)分析其饵料生物组成,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和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衡量各饵料生物的重要性;采用空胃率和胃饱满指数分析黄姑鱼的摄食强度;采用选择性指数Va检验黄姑鱼对某种饵料生物是否具有选择性。研究表明,黄姑鱼的饵料生物共34种,主要摄食虾类,其中巨指长臂虾(Palaemon macrodactyl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口虾蛄(Or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云榕  卢伙胜  金显仕  
首先总结归纳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中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胃含物分析法、碳氮稳定同位素法、特定化合物同位素法等实验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随后介绍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中食物组成、摄食方式、摄食量和食物用于机体各种生命活动分配方式,以及海洋食物网研究中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法为基础、以简化食物网为核心,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生态系统模型的应用发展;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海洋鱼类摄食生态和食物网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新业  王济民  吕向东  
本文利用VAR模型和主成份分析法,对我国1980—2003年的食物安全进行了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食物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和预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斌  
试论食用菌在改善我国人民食物结构中的地位湖南省郴州市生物所黄斌199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对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调整作了全面的布署。食物结构与营养状况,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体现,而且与社会文明、科学文化也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