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59)
- 2023(16906)
- 2022(14255)
- 2021(13153)
- 2020(11016)
- 2019(25305)
- 2018(25274)
- 2017(49115)
- 2016(26535)
- 2015(29938)
- 2014(29995)
- 2013(30207)
- 2012(28060)
- 2011(25262)
- 2010(25661)
- 2009(23985)
- 2008(23817)
- 2007(21207)
- 2006(19256)
- 2005(17626)
- 学科
- 济(117788)
- 经济(117657)
- 业(97266)
- 管理(87739)
- 企(83807)
- 企业(83807)
- 方法(48891)
- 数学(39093)
- 数学方法(38735)
- 农(36064)
- 财(35141)
- 中国(34273)
- 业经(33940)
- 地方(26598)
- 农业(25409)
- 制(24431)
- 务(22372)
- 财务(22303)
- 财务管理(22269)
- 技术(21635)
- 贸(21462)
- 贸易(21443)
- 企业财务(21064)
- 易(20814)
- 和(20716)
- 学(20399)
- 理论(19781)
- 银(19393)
- 银行(19352)
- 行(18660)
- 机构
- 学院(388411)
- 大学(387118)
- 济(161473)
- 经济(157993)
- 管理(157088)
- 理学(133985)
- 理学院(132557)
- 管理学(130750)
- 管理学院(130010)
- 研究(128981)
- 中国(100571)
- 京(84116)
- 财(76968)
- 科学(76829)
- 所(64911)
- 农(61957)
- 财经(60311)
- 江(59056)
- 研究所(58125)
- 中心(58091)
- 业大(54688)
- 经(54652)
- 北京(54059)
- 范(50234)
- 师范(49823)
- 州(48183)
- 农业(48082)
- 经济学(47745)
- 院(46530)
- 财经大学(44427)
- 基金
- 项目(250859)
- 科学(197894)
- 研究(188523)
- 基金(181050)
- 家(155633)
- 国家(154171)
- 科学基金(133385)
- 社会(119212)
- 社会科(112933)
- 社会科学(112904)
- 省(98273)
- 基金项目(95901)
- 教育(84764)
- 自然(84573)
- 自然科(82591)
- 自然科学(82572)
- 划(81410)
- 自然科学基金(81127)
- 编号(78282)
- 资助(74321)
- 成果(63997)
- 发(56762)
- 部(55165)
- 重点(55155)
- 创(53627)
- 课题(53085)
- 创新(49436)
- 项目编号(48600)
- 国家社会(48432)
- 教育部(47492)
- 期刊
- 济(188446)
- 经济(188446)
- 研究(120864)
- 中国(76871)
- 管理(62438)
- 财(59491)
- 农(57523)
- 学报(54625)
- 科学(52485)
- 教育(42255)
- 大学(42110)
- 农业(39860)
- 学学(39252)
- 融(38469)
- 金融(38469)
- 技术(35031)
- 业经(33073)
- 财经(29778)
- 经济研究(29159)
- 经(25513)
- 问题(24923)
- 图书(22988)
- 业(21957)
- 技术经济(21135)
- 理论(19696)
- 现代(19259)
- 商业(19071)
- 贸(19026)
- 科技(17980)
- 实践(17701)
共检索到596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君英
本文基于VAR模型,我国使用1978-2011年期间相关数据,对人均收入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人均收入与服务业发展存在滞后效应,人均收入在短期内的增长不但没有拉动服务业比重的增加,反而引致服务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短期的增加没有引起人均收入的立即增长,但二者从长期来看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人均收入与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效应是导致我国人均收入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弱对应关系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突破二者动态互动的瓶颈,消除导致人均收入与服务业发展相互影响滞后的阻碍因素,促使二者良性互动关系健康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解栋栋
利用118个国家和地区1980-2005年服务业发展和人均收入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分量回归的方法,在Fuchs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人均GDP之间存在着显著并且稳定的正相关关系,服务业就业比重随着人均GDP的增加逐渐提高,这与Fuchs研究结论相同;与Fuchs不同的是,本文通过分位数回归还可以看出人均GDP的需求效应在服务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的变化。在服务业发展的较低阶段,人均GDP的需求效应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较大;在服务业发展的较高阶段,人均GDP的需求效应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
关键词:
服务业 人均GDP 分位数回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霞 陈均明
基于我国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文章创新性地将直觉模糊数方法运用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研究:比较我国与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现状及排名情况,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提高人均收入的研究现状;探索多属性直觉模糊数集的理论用于人均收入翻番可能度的研究方法,构建我国人均收入翻番的多属性直觉模糊数模型;运用近10年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家庭总收入数据,综合多种经济发展指标确定2002年至2011年的直觉模糊数,估计2002年至2011年的10年人均收入翻番直觉模糊数可能度,证实2011年比2002年的10年人均收入翻番,
关键词: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收入翻番 直觉模糊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顾乃华
文章基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人均GDP作为门槛变量,探讨在不同发展阶段,人均GDP与服务业就业比重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人均GDP均与服务业就业比重正相关,且随着跃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二者的回归系数会更大且更显著。基于SFA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在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服务业均能通过吸纳就业和提高关联产业效率而促进国民经济效率提高,且经济越发达,服务业提升国民经济效率的功能越突出。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认为当前我国服务业比重低是正常现象的结论是缺乏经验事实支撑的,应充分认识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负面影响,鼓励其跨越发展。
关键词:
服务业 面板门槛回归 随机前沿函数模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顾晓安 袁婷婷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运用门槛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人均收入为门槛变量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呈现出"先抑制后抑制作用削弱再到促进"的双门槛效应;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单门槛效应。此外,当前我国各省的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本均已跨越相应门槛值,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人均收入 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庆然
文章选取1980—2011年184个国家制造业、服务业与人均收入水平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与广义最小二乘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位数回归结果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均收入对制造业发展水平产生的创造效应总体上呈现为下降趋势;而对服务业发展产生的创造效应,在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时产生的创造效应较大,在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时产生的创造效应较小。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而服务业与人均收入之间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穆久顺 周慧秋 王积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健元 李刚 王森
本文利用中美两国人均收入、中产阶层规模与股票市场发展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美国中产阶层规模与收入增长是美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而美国股票市场发展又是其人均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本文同时发现,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中产阶层规模和收入的增长与中国股市发展与波动没有明显的长期稳定关系和因果关系。由此,本文认为,一国中产阶层规模持续增长和收入不断提高是股票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基础之一。
关键词:
人均收入 中产阶层 股票市场 格兰杰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庆军 王振中 龚永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与世界高收入发达国家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当前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最重要判断标准就是人均国民收入远未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水平,所以对人均国民收入的分析和判断显得格外重要。文章通过合适的经济计量模型,预测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世界平均收入水平的时间是2020年,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平均收入水平大概在2046年左右。这个研究结论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的到21世纪中叶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极为契合。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 人均国民收入 趋势预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冰 孙文
近年来,有关我国省际人均收入(人均GDP)的研究持续而繁多。研究方法较多,角度也不相同,结果各异。本文将其进行系统梳理,对不同研究方法及其计量结果进行对比综述。同时对1978-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详细地报告计量方法和计算结果。以期建立一个基于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的平台。
关键词:
经济增长收敛 面板数据 研究综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新乾 李焕焕
为了多维度刻画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变化的动态情况,文章在常用的绝对量差异和相对量差异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刻画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变化快慢的一个新指标——差异速率。此外,为了避免传统建模方法造成的相关信息损失,提出了融合方法建模。并基于1978—2016年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数据,分别构建了绝对量差异的具有三次趋势的残差ARIMA(3,2,0)模型和相对量差异的ARIMA(1,1,0)模型,而且对2017—2020年三种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人均收入绝对量差异仍在扩大,年均增长的速度约为6.71%;相对量差异正逐步缓慢缩小,年均降低的速度保持在0.06%左右;差异速率也在降低,年均降低的速度约为0.1%。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成岐
汇率法与ICP法换算各国人均收入偏差的实证分析王成岐一、绝对量偏差分析(一)本币与汇率计量结果的矛盾:动态上的初步考察各国收入的比较,不仅决定于其按本币计算的,结果也决定于比较国间货币的换算比率。对一国人均收入在时间序列上考察,汇率的波动会造成一种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穆久顺,周慧秋,王积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海平
本文采用较为前沿的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9个省区2000-2008年间人均碳排放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人均碳排放和人均收入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特别是人均收入的空间依赖性表现出加强的趋势。②人均碳排放与人均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拐点为人均收入16 953元。并进一步计算了我国各省区的人均碳排放拐点,发现各地区人均碳排放拐点在时间路径上存在明显差异性,东部地区的多数省区较早地到达拐点,而中西部地区则要经历较长时间。③城市化水平、就业人员比重和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因素。④对外贸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均碳排放。因此,提出了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优...
关键词:
碳排放 人均收入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为了从统计实证上厘清经济增长对居民幸福度的作用机制,本文使用权威的幸福度调研数据与基于购买力评价的人均GDP数据,梳理了全球居民幸福度与人均收入在区域截面之间以及不同时间序列趋势之上的典型化事实。结果表明:持续的经济增长尽管是提高居民幸福度的重要因素,但并不必然会使得后者长期持续攀升。
关键词:
居民幸福度 人均收入 幸福悖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