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55)
2023(14063)
2022(12251)
2021(11516)
2020(9875)
2019(22539)
2018(22523)
2017(43912)
2016(23770)
2015(26478)
2014(26258)
2013(26157)
2012(24154)
2011(21828)
2010(21797)
2009(20007)
2008(19518)
2007(17109)
2006(15115)
2005(13244)
作者
(71597)
(59265)
(59044)
(56008)
(37492)
(28599)
(26654)
(23212)
(22445)
(20994)
(19979)
(19940)
(18819)
(18626)
(18190)
(18189)
(18095)
(17690)
(16938)
(16877)
(14963)
(14466)
(14355)
(13469)
(13420)
(13163)
(13158)
(13088)
(11872)
(11727)
学科
(92878)
经济(92757)
管理(66130)
(65083)
(52027)
企业(52027)
方法(43963)
数学(38595)
数学方法(38244)
中国(27433)
(26654)
(24154)
(21150)
业经(20122)
(19008)
贸易(18999)
(18807)
(18473)
农业(17583)
地方(17439)
(15402)
银行(15333)
(14671)
环境(14663)
技术(14561)
(14509)
(14168)
金融(14167)
(14147)
财务(14087)
机构
大学(346710)
学院(343067)
(137394)
管理(135322)
经济(134549)
理学(118097)
研究(117116)
理学院(116739)
管理学(114752)
管理学院(114145)
中国(85516)
科学(74523)
(74058)
(62707)
(61352)
(60145)
业大(55695)
研究所(55228)
中心(51574)
财经(51076)
农业(48738)
(47711)
北京(46990)
(46393)
(44379)
师范(43844)
(41945)
经济学(41303)
(38859)
财经大学(38150)
基金
项目(237722)
科学(185102)
基金(172575)
研究(168341)
(153477)
国家(151955)
科学基金(128288)
社会(106077)
社会科(100441)
社会科学(100411)
基金项目(92697)
(91931)
自然(85279)
自然科(83225)
自然科学(83198)
自然科学基金(81728)
(78480)
教育(76177)
资助(70846)
编号(67773)
成果(54197)
重点(53182)
(52118)
(50386)
(49129)
课题(46133)
科研(45943)
创新(45902)
计划(44353)
教育部(44030)
期刊
(147008)
经济(147008)
研究(100888)
学报(61182)
中国(58645)
(54770)
科学(54260)
管理(47907)
大学(45092)
(44262)
学学(42827)
农业(37736)
教育(32586)
(27962)
金融(27962)
技术(26271)
业经(24871)
财经(24443)
经济研究(24380)
(20820)
问题(19973)
(18947)
科技(17744)
理论(16961)
图书(16745)
商业(16672)
(16488)
技术经济(16130)
业大(15973)
实践(15491)
共检索到488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树生  李海娟  
消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探究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家庭人口结构为视角,利用分位数回归法考察家庭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并用稳健标准差OLS法探究居民消费存在的异质性,然后进一步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受人口结构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受人口结构、消费习惯和社会环境影响,我国各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特征存在差异性;老人、少儿和劳动者的消费强度不同且相互影响;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增加都会使居民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的上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翊  侯莉  
居民家庭生活能源消耗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能耗,影响居民能源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作为消费主体,人口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量化人口因素的影响,表明城镇化率、抚养比、受教育程度都是影响家庭能源消费的重要变量。城镇化率和抚养比与人均家庭能耗成正比。受教育年限与居民总能耗成正比,与间接能耗成反比,说明教育程度的提高起到了降低居民间接生活能耗的作用,但总体还是使居民能耗增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宏涛  李岚  张露  
本文利用2014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住房贷款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具体包括住房贷款如何影响我国居民家庭消费,以及住房贷款如何影响不同种类型的家庭消费。由实证结果可得:第一,家庭住房贷款可以有效刺激总消费,其中对居住、耐用品和交通消费具有正向刺激作用且十分显著,对食品、衣着、医疗和文教娱乐消费作用不明显;第二,住房贷款对总消费的影响在不同分位数上均有显著的正向刺激作用,且随着分位数变大其作用先减弱后增强;第三,住房财富效应的家庭异质性表现为,农村的住房财富效应对消费的正向作用比城市的财富效应对消费的正向作用更大。最后,在我国需要继续扩大消费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住房贷款、消费金融、房地产市场以及居民消费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瑷峥  姜月香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急剧上升,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增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家庭节能将成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阐述了能源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分析了我国城市居民能源消费现状,提出了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能源可持续消费的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睿   朱利   罗绍晗   钱嫣虹  
研究数字能力如何影响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数字设备使用能力、数字场景应用能力以及数字信息获取能力三个维度度量了家庭数字能力,并实证分析了数字能力与家庭消费的关系,发现数字能力的提升能显著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在进行核心变量替换、回归样本变更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数字能力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仍然存在。此外,除了对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数字能力对不同消费类型也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收入效应的机制分析发现,数字能力通过提高家庭收入、降低家庭收入波动性来促进消费。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能力对家庭线上线下消费均有积极影响,但数字能力对家庭消费收入比没有显著的影响,即数字能力并没有改变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而是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降低收入波动性来促进家庭消费。论文拓展了数字能力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证明了数字能力对家庭收入和消费增长的积极作用,丰富了数字时代家庭金融的相关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守慧  孙飞  丁士军  
不断扩大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而推动具有财产属性的宅基地有效流转,是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强力引擎。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追踪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工具变量法,研究了宅基地流转对居民家庭总消费、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宅基地流转能够显著提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其中,对家庭总消费的影响净效应为12.2%,对发展型消费的影响效应高于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家庭人口数量、户主受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指标对居民家庭消费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对发展型消费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组间差异结果表明,在经济区域层面,宅基地流转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大小顺序为:东部>西部>中部,此外,相较于“农一代”,“农二代”家庭消费受宅基地流转的影响更明显。因此,为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应多渠道促进宅基地流转,注重提升流转户的人力资本,并警惕宅基地流转可能带来的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燕芬  张超  田盛丹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两孩"政策引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能否提升家庭消费成为新时代人口学及相关学科亟需探讨的新命题。文章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住房价格和家庭消费的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SYS-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起到直接的拉动效应,而住房价格上涨通过调节效应对上述直接效应的发挥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文章提出"全面两孩"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带来的抚养比提高潜藏着巨大的消费动力,抚养负担能够转化为人口结构红利。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避免房价过快上涨,能够促进人口结构红利释放,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郝梅瑞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地区消费模式划分为六个:最高消费模式区、高消费模式区、高原消费模式区、中等消费模式区、低消费模式区以及最低消费模式区;进一步将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地区消费结构划分为九个类型:饮食主导型消费结构、生存型消费结构、吃穿通讯主导型消费结构、衣食比重悬殊型消费结构、标准型消费结构、经济实用型消费结构、偏重教育和居住型消费结构、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结构以及轻吃重穿型消费结构。这种定量划分法比纯粹的按地理位置划分等定性方法更为科学和客观,有利于制定以省级为对象的消费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创造了良好环境,对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2014年、2016年以及2018年形成的最近三期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应用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互联网的使用对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提升了精神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重。第二,互联网的应用对城乡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较乡村家庭,互联网的使用对城镇家庭消费总额的促进效应更强。第三,以收入均值为界划分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互联网的使用对低收入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应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加强居民互联网消费意识、改善消费观念,以及借助互联网平台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秀兰  
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提供的微观家户消费数据,应用Kakwani的贫困弹性方法,并借鉴Hyun H.Son的益贫指数思想,从消费结构的角度研究中国居民家庭福利的益贫性改善。分项消费的贫困弹性和益贫指数的实证结论可用于指导政府财税政策通过边际改善的方式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使其朝有利于增加减贫效应的益贫性方向实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耀国  
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变化江西省商业学校邮编:330000胡耀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正从温饱有余迈入小康型,有部分已进入小康型,少数迈入富裕型。现从消费结构变化的必然、变化的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建和  张笑晓  白冰  马婷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至2017年三期样本数据,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基础上分别利用结构方程和分组检验对我国居民家庭资产财富效应传导路径及其结构性差异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产财富效应通过资产和收入进行传导,其中风险资产对居民家庭消费的传导最为明显;各类资产对居民家庭的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强于家庭收入;资产财富效应具有结构性差异,会随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户主年龄增高而减弱,而农村家庭有负向影响。本文建议提高居民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有助于推动居民家庭消费,同时既要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又要保持住房资产价值稳定,即坚持“房住不炒”很有必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德云  王溪  
全面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政策工具。立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和"再分配效应",选用2014—2018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微观个体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但这一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过度依赖政府转移支付不利于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转移支付在东部地区更容易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增加了居民家庭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