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9)
2023(14091)
2022(12410)
2021(11746)
2020(9950)
2019(22927)
2018(22949)
2017(45450)
2016(24756)
2015(27946)
2014(28315)
2013(27882)
2012(25754)
2011(23314)
2010(23603)
2009(22164)
2008(21863)
2007(19436)
2006(17533)
2005(15889)
作者
(71365)
(58976)
(58557)
(56071)
(37752)
(28239)
(26751)
(22936)
(22357)
(21419)
(19965)
(19843)
(18835)
(18666)
(18291)
(18122)
(17543)
(17527)
(16995)
(16893)
(14848)
(14554)
(14158)
(13502)
(13226)
(13222)
(13206)
(13171)
(11855)
(11483)
学科
(95757)
经济(95607)
管理(77854)
(72272)
(60286)
企业(60286)
方法(42438)
数学(36635)
数学方法(36185)
(29378)
中国(28772)
(27503)
(24787)
业经(22000)
(19475)
(18767)
贸易(18758)
(18294)
地方(18105)
(17761)
(17751)
银行(17722)
财务(17677)
财务管理(17636)
农业(17595)
(16906)
企业财务(16719)
(16120)
(15996)
理论(15859)
机构
大学(358625)
学院(356655)
(145308)
管理(142254)
经济(141953)
理学(122079)
理学院(120764)
管理学(118927)
研究(118842)
管理学院(118256)
中国(90713)
(76745)
(73025)
科学(69817)
(59565)
财经(56852)
中心(53356)
研究所(53283)
(53242)
(52636)
(51427)
业大(49458)
北京(49270)
(46331)
师范(45992)
经济学(43271)
(42874)
(42853)
财经大学(42060)
农业(40854)
基金
项目(232524)
科学(182980)
研究(175322)
基金(168223)
(144354)
国家(143122)
科学基金(123099)
社会(109731)
社会科(103884)
社会科学(103859)
(89611)
基金项目(88884)
教育(80482)
自然(78568)
自然科(76639)
自然科学(76622)
(75327)
自然科学基金(75234)
编号(73222)
资助(69712)
成果(61366)
(52426)
重点(51241)
课题(50275)
(49036)
(47890)
(46148)
教育部(45364)
项目编号(45259)
创新(44597)
期刊
(165148)
经济(165148)
研究(113819)
中国(68995)
(55679)
管理(53689)
学报(50406)
(48439)
科学(48314)
教育(40878)
大学(39140)
学学(36595)
(35845)
金融(35845)
农业(33123)
技术(30621)
财经(27971)
业经(27250)
经济研究(25629)
(23760)
问题(21877)
理论(18725)
图书(17872)
技术经济(17352)
(17231)
实践(17062)
(17062)
现代(16866)
科技(16172)
(15883)
共检索到537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静  
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建立完善的人口综合管理与优生优育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根据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较低,山区居住分散,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的情况,今后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仍然放在农村,努力做好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地方病高发区和弱智集中区的优生优育工作,把计划生育和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移民搬迁,加快改变特困地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侯东民  
近年我国计划生育部门利用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创建人口控制利益导向机制成功的实践表明,我国人口控制基本国策必须包括两个基本点,即政府对农民生育权益的限制,与政府对农民相关基本权益的保护、补偿,两点必须相结合。在分析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现状后,作者指出.有必要从基本国策高度进一步明确政府承担相关权益补偿、权益保护责任的主攻方向问题。目前主要由计划生育部门向其他部门筹资。今后主攻方向应及时转向由政府出面承担责任。依靠引入普惠性、规范性较强的社会保障手段,进一步深化我国人口控制机制改革。论证了实行这种转变时机已经成熟,提出了用政府承诺与农民自保相结合,养老金保险与实物保险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村计划生育户建立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障;以及应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与计划生育手术保险等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怀宇  
本文阐述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内涵和理论依据,并对目前实践中运用利益导向机制的实现形式作了概括与分析,提出在目前条件下,计划生育运用利益导向机制还必须与社会约束机制相结合,建立起利益导向与社会约束相结合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这是中国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的新方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波平  
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背景下,现行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在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构建新型利益导向政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及兼顾公平等原则。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需要在战略思维、政策理念、价值取向、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转变,与此同时,需要深化利益导向政策的治理体系、加强与其他公共政策的协调、完善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以此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立言  
医院的利益导向机制,是指根据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在医院内部建立的合理引导各种利益关系的体系。就政治经济学而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体系既有纵的方面,又有横的方面。本文主要从纵的方面探讨在医院内部,如何建立合理的国家、集体和个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长洪  
本文从生育动机、生育需求角度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三结合”对我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原因。文中指出,生育动机的多样性、可变性及某些生育需求的可替代性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因,用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手段对生育需求进行综合调节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特征。“三结合”是主动利用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机遇,利用管理介入手段使孩子成本效益原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从而削弱对多孩和男孩偏好的需求,达到促使人们计划生育的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焕清  
文章以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出生率为解释变量,建立我国总和生育率的多元回归模型。将该模型导入到人口发展方程中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我国不同人口政策下的人口状况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如果维持现行政策不变,人口峰值会在2021年达到13.7亿人,人口结构呈快速递减型,"少子老龄化"现象严重;如果取消现行政策,人口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如果适度放松政策,人口峰值会在2045年达到15.2亿人,人口结构会向平衡的自然更替水平发展。适度放松政策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全社  
新的人口形势下,需要不断创新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本文依据我国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合理配置财权和事权架构;完善公共资金结算平台;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优化公共政策;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加大总量投入和优化投入结构并重;开展人口财政外交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晓阳  马芳成  金波  李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水映  李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斌  李慧  
我国城乡居民电价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即城乡居民、生产经营企业、各级政府,实现利益共赢是理论界和实业界乃至政府相关部门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在对我国居民电价预测仿真分析、博弈均衡及利益协调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成熟国家或地区关于居民电价管理经验,探索了我国居民电价政策的利益机制构建问题,并从阶梯电价、电价补贴、控制电网行业盈利预期等方面提出相应实施路径和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启亮  傅鸿震  
笔者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导向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采用163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却可以通过企业文化间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琪  
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粮食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虽然国家高度重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但粮食主产区经济普遍落后、农民的比较收益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由政府主导建立粮食价格长效调控机制,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完善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平衡机制,建立粮食主产区巨灾保险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