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2)
- 2023(5451)
- 2022(4556)
- 2021(4359)
- 2020(3734)
- 2019(8093)
- 2018(8217)
- 2017(16271)
- 2016(8663)
- 2015(9848)
- 2014(9275)
- 2013(9350)
- 2012(8857)
- 2011(8036)
- 2010(8340)
- 2009(8055)
- 2008(8164)
- 2007(7469)
- 2006(6711)
- 2005(6092)
- 学科
- 济(32987)
- 经济(32950)
- 管理(26651)
- 业(26547)
- 企(21060)
- 企业(21060)
- 中国(14856)
- 方法(13717)
- 数学(12220)
- 数学方法(12127)
- 技术(11792)
- 农(9844)
- 制(9667)
- 技术管理(9054)
- 财(8850)
- 银(8730)
- 银行(8708)
- 行(8464)
- 学(8017)
- 贸(7411)
- 贸易(7403)
- 易(7237)
- 业经(7229)
- 融(7020)
- 金融(7020)
- 税(6579)
- 税收(6162)
- 农业(6155)
- 收(6109)
- 体(5590)
- 机构
- 大学(128876)
- 学院(127708)
- 济(55411)
- 经济(54288)
- 管理(47062)
- 研究(46976)
- 理学(39728)
- 理学院(39200)
- 管理学(38676)
- 管理学院(38401)
- 中国(38006)
- 财(28428)
- 京(28302)
- 科学(27861)
- 所(24753)
- 研究所(22301)
- 财经(22113)
- 中心(20518)
- 经(19972)
- 江(18962)
- 北京(18613)
- 农(18507)
- 经济学(17841)
- 院(17044)
- 范(16894)
- 师范(16759)
- 业大(16398)
- 财经大学(16385)
- 经济学院(16252)
- 州(15418)
- 基金
- 项目(79410)
- 科学(63166)
- 基金(58203)
- 研究(58197)
- 家(51380)
- 国家(50981)
- 科学基金(42713)
- 社会(37672)
- 社会科(35671)
- 社会科学(35664)
- 基金项目(30912)
- 省(29723)
- 自然(26806)
- 自然科(26155)
- 自然科学(26148)
- 划(26044)
- 自然科学基金(25667)
- 教育(25609)
- 编号(23192)
- 资助(22832)
- 成果(19243)
- 创(19043)
- 重点(18461)
- 创新(18174)
- 发(17836)
- 部(17833)
- 课题(16212)
- 国家社会(15921)
- 教育部(15055)
- 科研(15027)
共检索到198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梅婷 周景彤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流动出现了新特征新变化:人口流向保持稳定性,中西部省会城市吸引力增强;人口省内流动增加但分布出现分化;流动人口老龄化、从业领域向非生产性服务业转移,消费“本地化”趋势增强,代际之间的消费模式差异明显。我国大规模流动人口在延续人口红利和带来巨大消费潜力的同时,其新特征新变化将影响消费结构和产业投资方向,加剧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分化,加重大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建议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的相关改革进程,积极应对流动人口老龄化,合理调整公共产品供给规划。
关键词:
人口普查 人口流动 老龄化 市民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中国经济增长失衡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新特征,这种变化表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后,新经济约束条件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自然经济增长率出现新的长期回落。GDP年均自然增长率,在2020年之前,估计在6%~8%之间,实际增长率若能稳定在7%以上应属正常状态,跌破7%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的。经济增长趋稳,滞胀压力增大,结构性失衡趋缓,但升级动力不足。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结构转变和升级,而实现结构演变必须依靠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须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而创新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经济政策的关键在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就要求政府宏观管理必须法制化,宏观决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 新阶段 新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庞亚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经了自由迁移、计划指令、市场流动、双轮驱动4个阶段的人口布局,人口在城乡、区域、圈层分布方面的特征明显。进入新时代,在区域分化、收入差距、城镇化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口流动呈现流向多极化、群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的新趋势,同时,保持了乡城流动、农村人口、经济流动的主流态势不变。对此,应顺时应势、综合施策,引导人口优化布局。
关键词:
人口流动趋向 人口空间布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庆真 赵敏君
乡村人口流动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转型和社会变迁最具解释力的现象,因为它不仅是劳动力资源的流动,而且是城乡各种体制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并呈持续增长态势,但进入2010年以后,随着我国农业税费改革、农业补贴政策、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等一系列促农政策的出台和国家关于乡村发展战略的优化,乡村人口流动的相关指标值也在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为了梳理这种变化趋势及特征,以国家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年鉴的人口数据和课题组实证调查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乡村人口流动呈现出阶段性变化新趋势,其带给乡村的影响已经从原来的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等显性问题转移到乡村转型中的结构失衡问题上来,由此也带来了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角色和功能重新定位问题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政策,以促进乡村人口流动在乡村转型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乡村人口流动 结构性转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华松 许学强 薛德升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当代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以中国特大城市——广州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了广州流动人口近30年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发现流动人口总体分布具有近郊区指向、文化程度较高者多集聚于发展新区、产业转型与转移对流动人口职业分布有重要影响、以户籍地为基础的集聚区经济形态已经出现。此外,全球化背景下广州出现了跨国移民聚居区的基本雏形。其次,对其原因进行归纳,包括城市发展格局的演变及产业地域转移、户籍和劳动力二元市场等制度因素及人力和社会资本的拥有状况。
关键词:
空间分布 演变规律 流动人口 广州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泰
治理整顿基本结束以后,我国经济开始加速发展。1992年为1978年以来同期的第二个高速度增长年份;同时,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36.3%,货币累计净投放381.6亿元,银行各项贷款累计增加1963.2亿元,均是多年不见的最高值。对此,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不断有人发出经济已经热或者过热的警报,担心治理整顿的成果过早丧失,诱发新的通货膨胀,要求适当降温,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实际情况是,国民经济不断升温,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的重大结构和比例关系并未出现大的失衡,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军
一直以来,人口因素对就业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运用PVAR模型分析了人口特征指标对批发零售就业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指标对提高批发零售就业人口密度、批发零售就业市场份额、批发零售平均工资均有促进作用且长期存在。人口特征中人口负担系数、人户分离则会推高批发零售平均工资,前者的影响会一直存在,后者则会逐渐减弱至消失。而家庭规模对所有批发零售就业指标均有显性影响,家庭规模的减小会导致批发零售就业指标不同程度的提升。性别比减小(女性比例增加)会提高批发零售就业人口密度和批发零售平均工资,但从长期看这些影响均会逐渐减弱至消失。文章进一步丰富了批发零售就业相关理论,以期为相关领域合理的政策安排提供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涵墨
基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详细描述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生活来源、居住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并总结现阶段中国老年人口的新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高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农村老年人比重高于城镇。相比于2010年,2020年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老年人丧偶比重有所下降,农村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的丧偶比重相对较高;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在经济上独立性更强、压力更小;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普遍;自评不健康、独居老年人生活更依靠政府托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雪 魏洪英
文章根据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特征、经济特征共同影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并使得这一群体内部出现了分化的新特征。研究表明:教育程度的提高在普遍增强个体留城意愿的同时,以大学专科学历为界限,高学历者呈现出更加强烈的居留意愿。收入水平的增加显著影响了整个群体的居留意愿,以6000元收入水平为分界点,表现为高收入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远大于中低收入者。在追加了住房支出变量后,发现伴随着住房支出的增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长期居留意愿 流动时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云成 贺交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84年末全国总人口已达103,475万人(未包括台湾省和港澳人口数,以下同),约占同年世界总人口的22%,如此众多的人口,其增长和分布状况怎样?在幅员广大的中国,各种人口变动的地域差异如何?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解放后人口增加快,西部快于东部。解放前,中国人口增长缓慢。据史料记载,西汉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为5,559万。经1520年到明嘉靖元年(公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颖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国流动人口随迁、留守子女接受教育的近期发展和变化状况,掌握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而为有效解决规模近亿的随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使用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原始数据,对该群体接受教育的现状、类型、途径和费用等重点领域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5年内显著改善,仍面临辍学、入学途径等困难;全国应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工作实效存在较大地区差异;该群体受教育现状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差异性,以上现象均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的实现。
关键词:
随迁学生 留守学生 教育状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商勇
通过对我国近期人力资本流动特征的分析,本文发现人口流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动人口比例偏低;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人力资本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人力资本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引起经济增长0.677个百分点,同时人力资本流动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继军
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解读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认为"人口红利"型国家往往引发贸易盈余,"人口负债"型国家多数对应着贸易赤字;人口结构所引起的经济失衡是不同国家、不同代际之间相互调配资源的产物,它使得资源在更广阔的时空中得以优化配置,是经济效率的一种体现;由于人口年龄结构长期中收敛于稳态,因而一国不可能永久性地陷入失衡。此外,针对我国人口老年化以及刘易斯拐点的逼近,应从人口出生率、人口退休年龄、国际移民政策和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平滑人口年龄结构,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竞次"向"竞优"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颖 王洋
文章在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对零售业发展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人口年龄结构对零售业发展影响的三个假设。然后,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显示,少儿人口和劳动人口对零售业的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老年人口的增加对零售业的发展却产生了抑制作用。人口年龄结构对零售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作用的过程,且表现出动态特征:少年人口和劳动人口占比的每一份变动,对零售业带来的冲击作用力度随时期推延都存在逐步减弱特征,而老年人口占比的变动却存在着明显的"U"型动态变化趋势。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零售业 影响 动态特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杨涛 程炼
2018年支付清算运行情况分析2018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办理现金支付业务2203.12亿笔,金额3768.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94%和0.23%;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2157.23亿笔,金额6142.9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95%和13.46%。支付系统业务笔数的上升主要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之外的其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