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81)
- 2023(10510)
- 2022(8417)
- 2021(7685)
- 2020(6285)
- 2019(14037)
- 2018(13621)
- 2017(26689)
- 2016(14434)
- 2015(15977)
- 2014(15736)
- 2013(15912)
- 2012(15121)
- 2011(14016)
- 2010(14258)
- 2009(13505)
- 2008(13458)
- 2007(12311)
- 2006(11075)
- 2005(9492)
- 学科
- 济(61495)
- 经济(61413)
- 业(40264)
- 管理(36224)
- 农(30706)
- 企(26462)
- 企业(26462)
- 方法(24439)
- 数学(21801)
- 数学方法(21629)
- 中国(21118)
- 农业(20260)
- 业经(17304)
- 财(15236)
- 制(15124)
- 学(13627)
- 贸(13594)
- 贸易(13589)
- 易(13287)
- 银(12303)
- 银行(12247)
- 地方(11983)
- 行(11799)
- 融(10731)
- 金融(10730)
- 发(10221)
- 环境(9289)
- 策(9141)
- 体(8973)
- 发展(8346)
- 机构
- 学院(222634)
- 大学(222542)
- 济(92996)
- 经济(91161)
- 研究(82252)
- 管理(80609)
- 理学(69894)
- 理学院(68975)
- 管理学(67789)
- 管理学院(67372)
- 中国(62591)
- 科学(51637)
- 农(50952)
- 京(47246)
- 所(43918)
- 财(43037)
- 研究所(40179)
- 农业(39471)
- 业大(38160)
- 中心(36381)
- 财经(34342)
- 江(32879)
- 经(31164)
- 北京(29746)
- 范(29729)
- 师范(29339)
- 经济学(29204)
- 院(28629)
- 经济学院(26692)
- 州(26010)
- 基金
- 项目(148341)
- 科学(115816)
- 基金(108828)
- 研究(103327)
- 家(98085)
- 国家(97212)
- 科学基金(80502)
- 社会(68218)
- 社会科(64299)
- 社会科学(64282)
- 基金项目(58226)
- 省(56945)
- 自然(51925)
- 自然科(50685)
- 自然科学(50664)
- 自然科学基金(49773)
- 划(49212)
- 教育(45464)
- 资助(42887)
- 编号(40478)
- 重点(33856)
- 发(33146)
- 成果(32986)
- 部(32859)
- 创(30534)
- 国家社会(28915)
- 创新(28639)
- 科研(28589)
- 计划(28406)
- 课题(28013)
- 期刊
- 济(106116)
- 经济(106116)
- 研究(65421)
- 农(51844)
- 学报(42775)
- 中国(41944)
- 科学(39105)
- 农业(34073)
- 大学(31531)
- 学学(30335)
- 财(29230)
- 管理(26681)
- 融(24712)
- 金融(24712)
- 业经(21071)
- 经济研究(17043)
- 教育(17001)
- 财经(16755)
- 问题(15250)
- 业(14922)
- 经(14393)
- 技术(13857)
- 版(13231)
- 业大(12244)
- 贸(11834)
- 商业(11264)
- 资源(10734)
- 农业大学(10666)
- 国际(10551)
- 科技(10405)
共检索到329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庆真 赵敏君
乡村人口流动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转型和社会变迁最具解释力的现象,因为它不仅是劳动力资源的流动,而且是城乡各种体制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并呈持续增长态势,但进入2010年以后,随着我国农业税费改革、农业补贴政策、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等一系列促农政策的出台和国家关于乡村发展战略的优化,乡村人口流动的相关指标值也在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为了梳理这种变化趋势及特征,以国家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年鉴的人口数据和课题组实证调查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乡村人口流动呈现出阶段性变化新趋势,其带给乡村的影响已经从原来的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等显性问题转移到乡村转型中的结构失衡问题上来,由此也带来了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角色和功能重新定位问题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政策,以促进乡村人口流动在乡村转型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乡村人口流动 结构性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中国长期人口增长将低于人口发展战略目标,进入老龄化社会前中国还将出现一个生育高峰,教育行业仍有发展空间,"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未来15年劳动力供给依然充足,但结构逐年老化。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尚在开放,预计将在2028年前后关闭。由于隐性失业人口规模庞大,适龄劳动人口就业压力大,结构性失业情况严重,中国并不具备获取人口红利所必需的充足的就业机会,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在2013年后转正为负。2027年中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的过程对中国的税收制度、产业结构和房地产市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已进入城镇化的第二阶段,2023...
关键词:
人口 变化趋势 经济趋势 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当前,全球资本流动总量小幅但不均衡回升,未来有可能缓慢增长;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国际资本向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大量流动。在短期国际资本的持续冲击下,新兴经济体已有形成资产泡沫的风险,并且在未来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热钱在中国的投机空间有限,短期内大规模持续流入的条件还不具备,温和流入并时有反复可能将成长期趋势。要摆脱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动带来的包括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内的一系列困扰,必须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采取有效的防御性措施,监控各类热钱,加强流入管制;另一方面,应重视疏导的作用,抑制泡沫膨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心田 易法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李军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个用地少、要素集聚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景彤 邱杰
资本流出能够减少货币供应的被动投放,将大大提高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这将为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创造更大的空间受欧债危机不断蔓延、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近几个月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方向性逆转,我国短期资本流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名杰
当今,全球创新环境与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世界已进入高强度研发时代,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依赖加深;创新全球化和网络化改变了以往的国家和企业创新模式,创新要素跨国流动呈现新特征;创新多极化格局渐成,新兴经济体和亚洲国家成为新的创新极;跨国公司从生产全球化向创新全球化升级。展望未来,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创新的局面仍将持续,我国将对全球创新格局变化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全球创新格局给我国引进高端生产要素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带来契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提升是必然趋势。但国际间激烈的创新竞争对我国创新环境和政策提出严峻挑战。推进改革开放,改善创新环境,提升创新体系效率,不仅是我国转型发展的...
关键词:
全球化 创新格局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金伟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资本 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新趋势: (一)发达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扮演着最大的资本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双重角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涵墨
基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详细描述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生活来源、居住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并总结现阶段中国老年人口的新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高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农村老年人比重高于城镇。相比于2010年,2020年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老年人丧偶比重有所下降,农村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的丧偶比重相对较高;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在经济上独立性更强、压力更小;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普遍;自评不健康、独居老年人生活更依靠政府托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廖世同,廖世添
广东省内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广大山区人多地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因而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向外转移。经济发展较快的珠江三角洲,由于农业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性农业和乡镇工业发展得都很快,出现了暂时的劳动力短缺,因而吸引了省外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来此务工经商。但是,珠江三角洲地域狭小,生产规模和劳动岗位毕竟有限。当外地的务工谋职者大量涌入后,不仅给珠江三角洲,也给全省带来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矛盾。因此,对广东省人口流动的导向就成为社会普遍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旻
利用历年人口普查数据与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人口流动的规模、流向和变动趋势,以及流动人口的特征、就业、收入、享有公共服务、社会融合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未能与人口流动的新情况、新问题相适应,导致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的市民化程度低。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缺乏,加之流入地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供给上的缺失,使流动人口无法真正分享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成果,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现阶段,要完善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俞宗尧
人才统计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发展起来的。(一)人才普查标志着我国人才统计的普遍性继1978年我国对自然科技人员普查后,1982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6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在普查方案的全国总人口或全国工业部门职工中都设置了年龄和文化程度指标,这是在全国进行的一次初步的人才普查。如果说这两次普查还局限于个别人才指标,那么1983年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出的关于进行全国专门人才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的通知,则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一次人才普查。据取得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全民及集体单位的技术队伍(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仅945万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安
This paper has botte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Describ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population ageing, by using the forth and fif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of China in 1990 and 2000. 2)Based upon it and by using the China's Population Prospect System, having done some forecasts about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n next 50 years. 3)To summa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opulation ageing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hich have gotten into the population ageing society. 4)Giving some suggestions guideline for the policy maker.
关键词:
中国 人口老龄化 预测 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颖润 周鑫 陈思敏 肖宇慧
进入新时代,中国人口问题已从原来的数量增长过快转变为人口结构失衡。文章在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人口分布失衡现状及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三元系统耦合模型,解析1982—2020年中国人口结构失衡的态势以及人口系统内部失衡的耦合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人口结构失衡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发展态势;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三元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2009年之前快速上升,在2009年之后保持平稳;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先加剧后减缓,2009年达到峰值,人口年龄失衡和分布结构失衡愈演愈烈。(2)中国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三元系统协调度为优质协调类型,在2010年前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在2010年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说明2010年后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和人口分布结构失衡比较一致。(3)中国人口年龄-性别-分布结构耦合度从负向转向正向,2010年之后保持稳定。这说明中国人口年龄-性别-分布结构失衡的相互影响力在加剧。2010年之后人口系统耦合度保持稳定,主要原因是出生性别比开始快速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