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54)
- 2023(3414)
- 2022(3048)
- 2021(2888)
- 2020(2547)
- 2019(5916)
- 2018(6105)
- 2017(12711)
- 2016(6866)
- 2015(8118)
- 2014(7997)
- 2013(8371)
- 2012(8207)
- 2011(7583)
- 2010(7811)
- 2009(7549)
- 2008(7484)
- 2007(6842)
- 2006(6444)
- 2005(6053)
- 学科
- 济(28893)
- 经济(28848)
- 管理(17268)
- 业(16422)
- 方法(13461)
- 中国(13094)
- 数学(12239)
- 数学方法(12132)
- 企(11423)
- 企业(11423)
- 农(8480)
- 制(8331)
- 财(7561)
- 学(6899)
- 贸(6803)
- 贸易(6798)
- 银(6710)
- 银行(6686)
- 易(6684)
- 行(6492)
- 融(5443)
- 金融(5443)
- 农业(5177)
- 业经(5021)
- 人口(5011)
- 体(4929)
- 税(4669)
- 度(4588)
- 制度(4584)
- 策(4486)
- 机构
- 大学(112031)
- 学院(108457)
- 济(47215)
- 经济(46207)
- 研究(42718)
- 管理(37155)
- 中国(33631)
- 理学(31038)
- 理学院(30645)
- 管理学(30093)
- 管理学院(29902)
- 科学(25523)
- 京(25471)
- 财(24555)
- 所(23659)
- 研究所(21164)
- 农(20676)
- 财经(18932)
- 中心(17885)
- 经(17111)
- 北京(17072)
- 农业(16793)
- 江(16434)
- 业大(16121)
- 经济学(15354)
- 院(14959)
- 财经大学(14140)
- 经济学院(13928)
- 范(13803)
- 师范(13585)
- 基金
- 项目(63458)
- 科学(48422)
- 基金(45828)
- 研究(44358)
- 家(41394)
- 国家(41070)
- 科学基金(32761)
- 社会(27574)
- 社会科(25968)
- 社会科学(25960)
- 基金项目(23340)
- 省(23160)
- 自然(21456)
- 划(21101)
- 自然科(20888)
- 自然科学(20876)
- 自然科学基金(20526)
- 教育(20400)
- 资助(20370)
- 编号(17713)
- 成果(15756)
- 部(14939)
- 重点(14732)
- 发(14145)
- 课题(12958)
- 创(12394)
- 科研(12370)
- 教育部(12355)
- 计划(12349)
- 创新(11714)
共检索到175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倪江林
一、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计算 现代研究人口寿命的方法,是编制寿命表计算平均期望寿命。平均寿命是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预期可能活到的岁数。例如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1981年我国人口寿命是:男子66.43岁,女子69.35岁,合计67.88岁。并非所有的男子都能活到66.43岁,而是说有多数人超过66.43岁的水平。计算平均寿命是由编制寿命表开始的。此处将我国初期编制寿命表计算平均寿命的情况,略加叙述如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正华 ,张为民 ,朱力为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充满了压迫和反压迫的斗争,战争、饥荒、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造成大批人口死亡,平均期望寿命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其确切的数值由于缺乏可靠资料而不能求得,若按数千年来人口增长率和中国人口的自然生育率来估计,平均期望寿命值可能只有25岁到30岁。从二十世纪以来,人口数据开始受到注意,但在解放前,这种记录很不完整,平均期望寿命的资料更是缺乏,就是典型调查也只有某些学术机构自行组织过很少的几次。我们对历史情况的分析只能局限在这些资料上。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勤
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同出生一样,死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下面简称人口平均寿命或人口寿命)是人口分年龄死亡率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在人口预测中是一个重要参数。探查世界各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过程,了解影响人口平均寿命的各种因素,正确估计未来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趋势,对于人口总数及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同出生一样,死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下面简称人口平均寿命或人口寿命)是人口分年龄死亡率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在人口预测中是一个重要参数。探查世界各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过程,了解影响人口平均寿命的各种因素,正确估计未来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趋势,对于人口总数及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贵军 刘帅
近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生活及医疗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在省域之间、性别之间、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Bayesian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我国人口死亡率,分省域分性别分城乡测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并对死亡率的各项差异指标进行测算。模型考虑了人口死亡率的空间相关性和年龄的相互影响,能更好地揭示人口预期寿命的变化规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慧钧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表的改进孙慧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人口统计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在各国、各地区的人口统计中,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指标之一。按照寿命表的编制过程,需要经过5步计算方能得到每个年龄别(组)的平均预期寿命。本文通过以下公式:使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饶克勤,陈育德
平均期望寿命由于其概念明确、不受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影响、宜于对比,常被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疾病死亡模式和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但是,平均期望寿命的变化不仅受到人口总死亡率以及各年龄别死亡率的影响,而且还受死亡原因及其构成变化的影响。自5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地区由于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迅速下降和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死亡率的增加,人口死亡年龄和主要死亡原因模式已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立天
As history opens a new chapter, China enters a new stage of it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China has substantially restructured its population as a result of carrying out a rigid family planning program. This "Population,and Development Forum" is designed to look backward as well as forward China's population policy,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past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so as to better rationalize the making or improving the future policy. The invited contributors have written on such topics as policy evolution and the consequences, critique of the one-child policy, the best time for policy transfer,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China's population.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健元 石晶晶
本文阐述了神经网络及其BP算法的工作原理,对BP算法中的S函数和规范化方法进行了改造,同时将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引入人口平均寿命研究领域,并应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江苏省各年龄组人口平均寿命进行了预测研究。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和算法的收敛速度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对未来人口平均寿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长寿历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之一。从现有资料看,如果没有外来的致命原因的影响,人们自然衰老死亡的年龄一般约在七八十岁,少数人可以活到百岁以上。现实生活中,个人之间寿命长短相差悬殊,有的只活几天、几个月便夭亡,有的一直可以活到八九十岁的高龄。这里固然有个人体质的差别,而更重要的是社会因素的影响。战争、饥荒、劳动人民生活条件恶劣、缺医少药、等等,都是旧社会劳动人民不能终共天年而夭折短寿的原因。近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欣彤 杨燕绥
准确测算人口的预期平均寿命,是确定法定养老金领取年龄的依据。文章提出了基于模糊K-Pro-totypes算法的改进RBF神经网络(KP-RBF)方法,改善了传统的神经网络方法处理自变量因素存在耦合特征时预测精度低及基函数初始中心敏感等问题,有效提高了神经网络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降低基函数初始中心的选取难度。在实证部分,将KP-RBF方法引入到人口平均寿命预测领域中。试用结果表明,KP-RBF方法无论是在预测精度还是稳健性方面都优于其他方法。基于模型稳健性结果,对中国2016—2030年人口平均寿命进行了预测,为政府决策部门准确预测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人口政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浣尘
本文推荐人口年龄—时间论域图(简称为a—t图),讨论了不不同用途以及两种算法平均期望寿命不同含义。为了在人口统计中提出一些建议以供讨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游金生
一、广西生命统计史料 在收集“广西医疗卫生志”史料中,发现广西自民国26年(1937年)起,全省实行了生命统计报告制度,在全省99个县、4个市约1400万人口范围内,连续四年作出了生命统计报告(未编寿命表)。据记载,民国23年全省已开始了办理户籍人事登记工作,民国26年8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林殷
健康长寿,历来是人们的愿望,也是科学家特别是医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而欲实现这个宿愿,除需搞清衰老机制,以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基因外,还应明确影响寿命的相关因素,以趋利避害。如果说,前者尚有待于医学界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后者则与民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段媛媛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是对生命质量的积极评价,因此测量生命质量不仅要考察客观的生活状态,也要关注主观幸福感受。客观维度的生命质量往往通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反映,而主观维度的生命质量可以通过幸福预期寿命进行测量。国际上对健康预期寿命的研究已有几十年,但是幸福预期寿命的概念提出较晚、研究较少。在中国也有较多的健康预期寿命研究,但是还没有对幸福预期寿命的关注。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对2005~2015年中国人口的幸福预期寿命进行估计,显示我国居民的幸福水平存在"幸福扩张"趋势。文章认为幸福预期寿命能够弥补只从健康预期寿命反映生命质量的局限性,它作为健康预期寿命的有效补充,共同反映人口的生命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维志
人口寿命在人口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人口再生产分析、人口预测、确定人口模型等都离不开寿命表。但由于编辑寿命表所需要的年龄别死亡人口数据在我国不易搜集到,所以,长时间以来我国人口寿命一直没有准确的答案。旧中国没有计算过全国人口平均寿命。但在三四十年代南京金陵大学和陈达、袁贻瑾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