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77)
- 2023(13177)
- 2022(10834)
- 2021(9823)
- 2020(8494)
- 2019(19325)
- 2018(19423)
- 2017(38483)
- 2016(20893)
- 2015(23959)
- 2014(24340)
- 2013(24526)
- 2012(23106)
- 2011(21252)
- 2010(21778)
- 2009(20844)
- 2008(20736)
- 2007(19031)
- 2006(17417)
- 2005(16005)
- 学科
- 济(112956)
- 经济(112851)
- 业(60419)
- 管理(53816)
- 农(48098)
- 方法(40503)
- 企(38404)
- 企业(38404)
- 数学(36092)
- 数学方法(35850)
- 农业(31513)
- 中国(30780)
- 地方(25718)
- 业经(25253)
- 财(21885)
- 制(21243)
- 学(20401)
- 贸(18065)
- 贸易(18056)
- 易(17474)
- 银(16745)
- 银行(16713)
- 行(16072)
- 发(15968)
- 融(15465)
- 金融(15463)
- 体(14845)
- 地方经济(14239)
- 环境(13923)
- 策(13821)
- 机构
- 学院(320200)
- 大学(318867)
- 济(146706)
- 经济(143791)
- 管理(118412)
- 研究(114666)
- 理学(101035)
- 理学院(99889)
- 管理学(98244)
- 管理学院(97661)
- 中国(89638)
- 农(68529)
- 京(67232)
- 科学(67121)
- 财(65731)
- 所(59893)
- 研究所(53733)
- 农业(52741)
- 中心(52343)
- 财经(51598)
- 江(50140)
- 业大(49651)
- 经(46572)
- 经济学(46030)
- 北京(42802)
- 范(41722)
- 师范(41382)
- 经济学院(41365)
- 州(39154)
- 院(39036)
- 基金
- 项目(198134)
- 科学(155012)
- 研究(147148)
- 基金(143004)
- 家(123656)
- 国家(122528)
- 科学基金(103394)
- 社会(95715)
- 社会科(90267)
- 社会科学(90241)
- 省(77349)
- 基金项目(75555)
- 教育(65700)
- 划(64042)
- 自然(63167)
- 自然科(61600)
- 自然科学(61582)
- 编号(60953)
- 自然科学基金(60482)
- 资助(58248)
- 成果(50243)
- 发(45507)
- 部(44877)
- 重点(44492)
- 课题(41528)
- 创(40046)
- 国家社会(39747)
- 教育部(38100)
- 性(37604)
- 发展(37570)
- 期刊
- 济(176403)
- 经济(176403)
- 研究(101351)
- 农(69610)
- 中国(64697)
- 财(48872)
- 学报(48592)
- 农业(46384)
- 科学(46116)
- 管理(41020)
- 大学(37324)
- 融(36369)
- 金融(36369)
- 学学(35434)
- 业经(31326)
- 教育(27877)
- 经济研究(27574)
- 技术(26802)
- 财经(26407)
- 问题(24934)
- 经(22793)
- 业(22623)
- 世界(18249)
- 技术经济(18027)
- 贸(17710)
- 统计(16610)
- 经济问题(16451)
- 版(16106)
- 农村(16054)
- 村(16054)
共检索到498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培芳
本文选取了 1 978年到 2 0 0 0年国民经济与人口统计资料 ,对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与经济非农化率的依存关系用 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关系模型 ,并对其进行评价。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经济非农化 回归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文涛 刘秀玲
文章利用1978—2013年全国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对人口城镇化、就业非农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就业非农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推进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而劳动力向第二、第三次产业转移则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但由于过去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不合理的制度性原因,使得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农村就业人口向第二、第三次产业转移受到阻滞。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VAR 城乡收入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荣南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非农经济发展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定量揭示了经济非农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动态联系,并对我国城镇化水平、动力结构、测度指标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城镇化 非农化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超 刘彦随
我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量远大于人均总建设用地量,存在"两栖占地"现象。文章构建了土地利用非农化指数(LUNI)和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LPUH)两个指标,刻画我国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利用非农化的关系;采用2000和2009年各省人口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测算省际人口城镇化率(PUI)和土地利用非农化指数(LUNI);利用SPSS软件分析LUNI和PUI之间的相关性,对省际2009年PUI、LUNI、LPUH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快速聚类分析;运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系数进行各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LPUH)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和2009年LUNI与PU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8和0.686,相关性下降;5个聚类类型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形成5个地域类型区;空间自相关分析也显示LPUH热点区的存在。进一步讨论了导致城镇化和土地利用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提出了以健康城镇化为导向的协调发展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小敏 陈多长
文章通过对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和城镇人口增长情况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基于对推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利用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商品房价格上涨和政绩考核是推动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文章建议政府应从土地征用制度和地方税制改革两个方面来改善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以中度耦合和较高度耦合水平为主,2005—2014年间中度耦合县域逐渐转变成较高度耦合,在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空间差异。④相较于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非农化耦合度不断上升的特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存在动态耦合关系,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倒"U"型分布,倒"U"型拐点在人口城镇化水平的55%左右,浙江省大部分县市处于倒"U"型分布的左侧阶段,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耦合发展可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同时注意拐点右侧需结合产业升级、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促进半城镇化人口市民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伟艳 张安录
研究目的: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1)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协整关系;(2)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存在从农地非农化到人口城镇化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从人口城镇化到农地非农化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3)人口城镇化关于农地非农化的弹性为0.53,即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每变动1%,人口城镇化将变动约0.53%。研究结论:研究区城镇化方式为先土地非农化再带动人口城镇化,土地非农化作为人口城镇化的引擎在推进城镇化速度方面非常明显,是一种粗放、摊大饼式的土地高消耗、人口低吸收的城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士谋 吴建楠 朱天明 William Y.B.Chang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大幅度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8年的45%左右。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1.5亿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约有一半的农民工已转化为城镇的暂住人口,这是我国城市化成长发展的主流形式。从农村人口非农化过程推动我国有特色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城乡统筹与城镇化的策略等方面探索农村人口非农化与我国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
农村人口 非农化 城市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长青 钱文荣 翟印礼
文章利用1995~2006年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总量和每镇平均量两个层次,测算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人口非农化的关系,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人口非农化的贡献弹性。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总量层次还是从镇均层次看,公共投资对非农人口贡献效率均呈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特点。从贡献弹性看,全国总量贡献弹性变化小于镇均贡献弹性,二者贡献弹性均呈下降趋势。建议当前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重点在中部地区,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人口非农化发展;西部地区通过撤乡并镇,扩大小城镇规模,以提高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和缩小地区差距。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冬泳
本文从历史的维度详尽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归纳与发掘了其中的历史背景、现实约束,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将对未来农地非农化制度的创新产生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政
非农就业比重与城镇化率的大小关系表征着非农化与城镇化两大进程的协同性。对世界各国的研究发现,非农就业比重与城镇化率的差值呈现"扩大-波动-缩小"的趋势,在实现高度城镇化后可能逐步趋零。1985—2019年,我国非农就业比重与城镇化率的差值呈现两轮先增后减变化。这一波动,一方面,取决于非劳动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与居住在乡村的非农就业人口数量增减有关。当前,我国正在进入非劳动人口城镇化主导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同时,有越来越多非农就业人口更愿意居住在乡村。建议顺应人口流动的新趋势,完善城镇化政策体系,鼓励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安居,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为乡村就业非农化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城镇化 非劳动人口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单良 韩放 宋关东
采用变异系数、尺度方差、地统计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基于分县级、地级、省级三种尺度分析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半城镇化区域差异在三种尺度上均表现出逐渐扩大的态势;(2)尺度方差及其分解结果显示,尺度方差及其构成大小依次为县级、地级、省级,即尺度越小,尺度方差越大,对半城镇化区域差异的贡献份额越大;(3)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不同尺度区域半城镇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东西梯度发展格局,各尺度空间关联格局总体相对稳定,"High-High"类型集聚区大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Low-Low"类型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4)最后,将人口半城镇化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与产业结构。
关键词:
半城镇化 尺度 中国 空间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宝元 王泽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