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7)
2023(8740)
2022(7069)
2021(6421)
2020(5719)
2019(13268)
2018(13530)
2017(27673)
2016(15287)
2015(17756)
2014(18248)
2013(18250)
2012(17087)
2011(15533)
2010(15816)
2009(15136)
2008(15312)
2007(13973)
2006(12500)
2005(11571)
作者
(46379)
(38807)
(38680)
(37306)
(24512)
(18512)
(17907)
(15177)
(14626)
(13859)
(13091)
(12929)
(12328)
(12328)
(12198)
(12018)
(11983)
(11359)
(11278)
(11262)
(9757)
(9696)
(9479)
(8880)
(8786)
(8774)
(8712)
(8612)
(7865)
(7821)
学科
(69411)
经济(69341)
(39846)
管理(39728)
方法(30077)
(29244)
企业(29244)
数学(26964)
数学方法(26779)
中国(22733)
(21860)
(16786)
(14823)
(14758)
业经(14234)
农业(13893)
地方(13428)
(13392)
贸易(13387)
(13027)
(11966)
银行(11939)
(11406)
(10408)
金融(10406)
(9678)
(9618)
(9591)
土地(9383)
(9151)
机构
大学(232494)
学院(230728)
(98062)
经济(95952)
管理(85152)
研究(80266)
理学(72096)
理学院(71257)
管理学(70091)
管理学院(69664)
中国(62554)
(50542)
科学(48391)
(46945)
(42198)
(42077)
研究所(37951)
财经(37040)
中心(36973)
(36237)
业大(34548)
(33387)
农业(33256)
北京(32224)
经济学(31181)
(30717)
师范(30433)
(28452)
经济学院(28427)
(28207)
基金
项目(142685)
科学(110522)
研究(105020)
基金(101964)
(88556)
国家(87839)
科学基金(73289)
社会(66100)
社会科(62482)
社会科学(62461)
(55281)
基金项目(53995)
教育(47977)
(46924)
自然(45671)
自然科(44482)
自然科学(44466)
编号(44409)
自然科学基金(43650)
资助(41895)
成果(37133)
(32409)
重点(32364)
(31772)
课题(30451)
(28476)
科研(27357)
教育部(27274)
国家社会(27169)
(26924)
期刊
(111713)
经济(111713)
研究(70896)
中国(46886)
(39351)
学报(35609)
(35600)
科学(33907)
管理(28994)
大学(26493)
农业(25898)
学学(24875)
(23574)
金融(23574)
教育(22129)
业经(19118)
技术(18950)
财经(18617)
经济研究(17955)
问题(16736)
(16007)
(13166)
(13140)
理论(12200)
技术经济(11893)
商业(11707)
统计(11230)
(10962)
实践(10953)
(10953)
共检索到350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小敏  陈多长  
文章通过对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和城镇人口增长情况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基于对推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利用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商品房价格上涨和政绩考核是推动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文章建议政府应从土地征用制度和地方税制改革两个方面来改善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相伟  
城镇化包含了人口集聚、土地利用变化、产业升级、空间流动等过程,表现为人口城镇化、土地(空间)城镇化等多种形式。人口城镇化是从"人"的视角实现城镇化,内涵是人口由农村向城镇集中,以及与此相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的空间集中是基础,生产方式、生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单良  韩放  宋关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单良  韩放  宋关东  
采用变异系数、尺度方差、地统计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基于分县级、地级、省级三种尺度分析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半城镇化区域差异在三种尺度上均表现出逐渐扩大的态势;(2)尺度方差及其分解结果显示,尺度方差及其构成大小依次为县级、地级、省级,即尺度越小,尺度方差越大,对半城镇化区域差异的贡献份额越大;(3)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不同尺度区域半城镇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东西梯度发展格局,各尺度空间关联格局总体相对稳定,"High-High"类型集聚区大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Low-Low"类型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4)最后,将人口半城镇化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与产业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继威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评价。从时序上看,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趋势,经历了由低水平耦合和低度协调到颉颃和低度协调再到颉颃和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从空间格局上看,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渐趋明显。总体上,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人口-土地城镇化尚不能实现良性耦合和良好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评价。从时序上看,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趋势,经历了由低水平耦合和低度协调到颉颃和低度协调再到颉颃和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从空间格局上看,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渐趋明显。总体上,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人口-土地城镇化尚不能实现良性耦合和良好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爱民  刘友金  
采用1996—2009年湘江流域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数据,运用离差系数,结合GIS技术,研究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程度及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9年,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除2000、2005、2007和2008年之外,其他年份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进程均处于失调状态,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增长速度。②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呈现以长株潭—娄底—衡阳地区为中心,其他地区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特征,其增长速度与失调程度也呈"中心—外围"结构。③流域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空间结构及其他内外因素是塑造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培芳  
本文选取了 1 978年到 2 0 0 0年国民经济与人口统计资料 ,对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与经济非农化率的依存关系用 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关系模型 ,并对其进行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通过对西部不同规模等级城镇进程分析,指出西部规模等级城镇的内部结构失衡现状,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方面分析失衡的原因,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较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用地规模弹性系数较高,远远超过合理范围,应重视集约用地,改变目前"摊大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产城互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志宝  
基于周一星修正的1982—2000年城镇化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依据所构建的人口城镇化贡献模型,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研究对象,考察了1982—2005年研究期内不同时段省级行政单元的人口城镇化差异变动情况。主要从城镇人口的相对增长指数和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率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各省级行政单元的城镇化差异,按时段将之落实到地图上,并将所有的省级行政单元划分成三个类型,然后将其对应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最后,简单地说明了各省级行政单元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四种类型的转换过程或阶段转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国玉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新疆的城镇化发展滞后,而通过考察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发现,新疆城镇化发展存在某种程度的"超前性",即新疆城镇化快于新疆工业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二:第一,新疆行政区划调整使得新疆新建城市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带来城镇化率的上升;第二,新疆工业结构过分偏重重工业的结构失衡使得工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从而导致新疆城镇化水平的"超前性"。未来新疆城镇发展要特别注意通过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进新疆工业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新疆城镇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刚  肖锐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会导致城市人口密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过快的土地城镇化会额外增加城镇用地需求,侵蚀耕地和生态用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问题及原因,并从促进城市中心人口集聚、倡导紧凑式土地开发、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芬  
揭示了我国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根源,认为这是由城乡间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的不平等交换所导致的,而财政分权体制和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城乡间要素的不平等交换提供了深层的动力。认为要实现我国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间要素的平等交换。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勤  
文章构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指标,衡量全国和各省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并通过模型量化其影响因素的具体效应。研究表明我国近二十年来,全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基本不协调,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通过对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省份基本协调的年份只有一半左右,而且东部地区的协调度还不及中、西部地区;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影响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但作用没有产业结构明显,经济开放程度影响最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