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5)
- 2023(10571)
- 2022(8361)
- 2021(7411)
- 2020(5871)
- 2019(13270)
- 2018(13380)
- 2017(25855)
- 2016(14060)
- 2015(15904)
- 2014(16225)
- 2013(16037)
- 2012(15264)
- 2011(14098)
- 2010(14480)
- 2009(13718)
- 2008(13534)
- 2007(12184)
- 2006(11470)
- 2005(10878)
- 学科
- 济(69954)
- 经济(69878)
- 管理(36685)
- 业(35582)
- 中国(29333)
- 企(24711)
- 企业(24711)
- 地方(22244)
- 农(20968)
- 方法(20180)
- 数学(17403)
- 数学方法(17290)
- 业经(16663)
- 农业(14186)
- 制(14095)
- 发(13836)
- 银(13707)
- 银行(13692)
- 行(13368)
- 融(12724)
- 金融(12724)
- 财(12327)
- 贸(12151)
- 贸易(12137)
- 易(11657)
- 地方经济(11532)
- 学(11375)
- 环境(10969)
- 发展(10399)
- 展(10374)
- 机构
- 学院(210439)
- 大学(209561)
- 济(91368)
- 经济(89252)
- 研究(79710)
- 管理(75283)
- 理学(62659)
- 中国(62269)
- 理学院(61832)
- 管理学(60845)
- 管理学院(60429)
- 京(47273)
- 科学(45825)
- 财(43714)
- 所(40734)
- 研究所(36167)
- 中心(35192)
- 财经(33399)
- 江(33306)
- 农(33090)
- 北京(31208)
- 范(30779)
- 师范(30520)
- 经(30118)
- 院(28702)
- 经济学(28493)
- 州(27361)
- 业大(27090)
- 经济学院(25591)
- 农业(25483)
- 基金
- 项目(127244)
- 科学(100460)
- 研究(96637)
- 基金(90508)
- 家(77804)
- 国家(77088)
- 科学基金(65463)
- 社会(62851)
- 社会科(59524)
- 社会科学(59512)
- 省(49389)
- 基金项目(47330)
- 教育(42966)
- 划(41706)
- 编号(39790)
- 自然(38816)
- 自然科(37860)
- 自然科学(37852)
- 自然科学基金(37143)
- 资助(35969)
- 发(34068)
- 成果(33424)
- 课题(28803)
- 重点(28776)
- 发展(28157)
- 展(27707)
- 部(27684)
- 国家社会(26035)
- 创(25736)
- 创新(24115)
- 期刊
- 济(114238)
- 经济(114238)
- 研究(73968)
- 中国(47997)
- 农(32408)
- 管理(30638)
- 财(30056)
- 科学(28655)
- 学报(27657)
- 融(26331)
- 金融(26331)
- 教育(25335)
- 农业(22046)
- 大学(21580)
- 业经(20147)
- 学学(19957)
- 经济研究(18382)
- 技术(18053)
- 问题(17288)
- 财经(16293)
- 经(14090)
- 贸(12419)
- 商业(11399)
- 现代(11318)
- 发(11295)
- 国际(11279)
- 业(10978)
- 理论(10413)
- 技术经济(10328)
- 图书(10240)
共检索到345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尹勤
我国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尹勤人口城市化水平,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1990年我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为26.23%,属于人口城市化刚刚起步的国家之列,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亚军 刘晓萍
城市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的集中地,也是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密度载体。城市化——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正在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但是,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局面还相当严重,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文
建国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大体可以分为1949-1957年、1958-1978年、1979年之后这样三个时期,三个时期城市化水平的走势可以分别概括为:第一阶段平稳发展、第二阶段时起时落、第三阶段不断上升。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回顾,文章提出了我国城市化研究过程中通常不为重视的五个方面的发现。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回顾 思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颢瀚
城市化是改革开放30年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与理论问题。江苏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一些具有我国城市化前沿的特色,对全国产生了示范与借鉴意义。该文对江苏城市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提炼、梳理,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及未来方向作了比较清晰的展示和科学的分析。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城市化道路 前沿特色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易 王兴平 刘荣增
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有其特殊性,从发展乡镇企业为引导的农村城镇化,到以引进外资为新推动力的“外向城市化”,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无锡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历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苏南城市化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苏南地区 城市化 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熊柴 高宏
从城镇与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和城市与县城、建制镇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及相关国际比较中,我们都可以判定:我国空间城市化已经过快,人口城市化相对滞后严重,二者之间确实呈现了比较严重的非协调发展。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在2030年70%的人口城镇率的目标下,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需增加约11万平方公里。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从地方政府的成本收益角度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推动空间城市化的动力很大,而在人口城市化方面则几乎没有动力。究其根源,则在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财政制度和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因而,推进我国人口城镇与空间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上述制度,从而调整地方政府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蔡建明
城市化水平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准确地预测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于制定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解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及其特征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占绝对支配地位,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在缓慢和波动发展之中。至1949年,全国的城镇人口数为5765万,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致远
中共"十八大"开启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和2049年建国百年时的我国城市发展是一个怎样的前景呢?本文简要地叙述古代上千年,近代百年,现代近70年的我国城市发展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建设美丽中国和科学发展为指导,对2020年和2049年时的城市发展作了初步展望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启林
中国城市化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它虽具有世界城市化的共有规律性,但更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关注城乡矛盾关系,长期受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困扰,一直在探寻城乡协调统筹之路。在经过前30年的反复折腾后,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后30年中摸索到农民比较认可、城市政府支持的城市化之路。特别是包产地和宅基地的农民家庭拥有和城市政府的土地财政。城市化突飞猛进。未来30年将可基本实现城市化。但要居安思危。继续调整进城农民工合理权益。利用城中村宅基地及村集体土地,解决农民工租住的保障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殷江滨 李郇
以区域经济增长、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演进的关系为主线,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回顾,揭示了在区域经济增长影响下,人口流动的特征及其对区域城镇化产生影响的动态机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城镇化的未来,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将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而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外出劳动力回流步伐的加快,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有望获得快速发展,并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城镇化格局。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城镇化 中国 回顾 展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陈卫
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增长经历了从加速到减缓的过程,与此同时,人口年龄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1999年建国50周年之际,中国跨入了老年型杜会。世纪的转折伴随着人口问题的转折,而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最突出的问题。本文考察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演进和现状,并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对未来50年中国人口变化进行了预测,描述和分析了未来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邬沧萍
作者系参加亚洲议员人口与发展论坛第二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顾问,本文是应会议之约提交的论文。文内所附十个表和两张图,本刊从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淑娟
回顾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是其基本动力,工业化、市场化、对外开放、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与科技进步等经济增长要素构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源泉。但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是"福"是"祸"尚且存在着较大争论。基于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和资源型经济转型两大时代背景,本文运用城市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重点研究资源禀赋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地区人口城市化动力结构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矿产资源对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影响,但资源丰裕度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地区人口城市化动力结构和动力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对于资源丰裕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人口学方法发展的特点,发现2008年时呈现的三大特点目前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口问题更加复杂和多元、作为研究基础的人口数据更加丰富和开放,人口学方法发展特点也因此有所演变,特别体现为大数据条件下人口学方法在时空维度的拓展。与10年前相比,人口学方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数据收集方式滞后与开放性不足,忽视方法论研究和对方法系统性和体系建设重视不够,本土性方法欠缺且推广不利,与理论的相互支撑长期阙如等问题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彻底解决。在新形势下,人口学方法的未来发展应首先针对现有问题,加强数据的整合、方法的融合和推动学术创新需要遵循独立性、包容性和原创性原则。
关键词:
人口学方法 特点 问题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