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1)
2023(11401)
2022(9058)
2021(7972)
2020(6314)
2019(14221)
2018(14281)
2017(27686)
2016(15021)
2015(16839)
2014(17052)
2013(16881)
2012(15934)
2011(14606)
2010(15028)
2009(14111)
2008(13942)
2007(12547)
2006(11755)
2005(11103)
作者
(44835)
(37031)
(36933)
(35147)
(23615)
(17466)
(16828)
(14304)
(14254)
(13314)
(12707)
(12298)
(12088)
(11707)
(11587)
(11360)
(11004)
(10754)
(10737)
(10716)
(9513)
(9163)
(9055)
(8458)
(8406)
(8380)
(8329)
(8207)
(7434)
(7343)
学科
(73283)
经济(73207)
管理(38026)
(36278)
中国(29940)
(24927)
企业(24927)
地方(23732)
(21863)
方法(21487)
数学(18758)
数学方法(18622)
业经(17203)
农业(14778)
(14495)
(14272)
(14147)
银行(14132)
(13797)
(13174)
(13144)
金融(13143)
(12852)
贸易(12837)
地方经济(12459)
(12329)
(12105)
环境(12073)
发展(10601)
(10575)
机构
学院(221891)
大学(220949)
(95597)
经济(93353)
研究(83501)
管理(78819)
理学(65714)
理学院(64807)
中国(64621)
管理学(63769)
管理学院(63339)
(49521)
科学(48681)
(45429)
(42382)
研究所(37717)
中心(37027)
(35231)
财经(34878)
(34871)
(32876)
师范(32611)
北京(32281)
(31453)
(30212)
经济学(30013)
业大(28995)
(28972)
经济学院(27024)
农业(26851)
基金
项目(137293)
科学(108612)
研究(103479)
基金(98060)
(84470)
国家(83762)
科学基金(71379)
社会(67594)
社会科(64154)
社会科学(64141)
(53983)
基金项目(51840)
教育(45949)
(45492)
自然(42650)
编号(42339)
自然科(41624)
自然科学(41615)
自然科学基金(40811)
资助(38550)
(36302)
成果(35204)
重点(31197)
课题(30774)
发展(29898)
(29590)
(29418)
国家社会(28131)
(27932)
创新(26347)
期刊
(117680)
经济(117680)
研究(77155)
中国(50494)
(33969)
(31226)
管理(30831)
科学(30654)
学报(29677)
(26744)
金融(26744)
教育(26105)
农业(23119)
大学(23022)
学学(21390)
业经(20585)
经济研究(19035)
技术(18937)
问题(17966)
财经(17023)
(14737)
(12934)
(12124)
现代(11832)
国际(11698)
(11639)
商业(11571)
技术经济(10820)
图书(10725)
理论(10688)
共检索到360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熊柴  高宏  
从城镇与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和城市与县城、建制镇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及相关国际比较中,我们都可以判定:我国空间城市化已经过快,人口城市化相对滞后严重,二者之间确实呈现了比较严重的非协调发展。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在2030年70%的人口城镇率的目标下,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需增加约11万平方公里。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从地方政府的成本收益角度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推动空间城市化的动力很大,而在人口城市化方面则几乎没有动力。究其根源,则在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财政制度和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因而,推进我国人口城镇与空间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上述制度,从而调整地方政府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达捷  
工业化与城市化必须协调均衡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得到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通过对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工业化水平,二者在发展进程中的失衡状态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综合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促进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的思路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城市化的雄厚物质基础;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盛和  蒋芳  张擎  
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极为显著的区域差异。文章根据多元数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省际差异特征,剖析了其形成因素;对我国未来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曦  
城市化质量和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是科学、合理地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构建了以经济指标、公共服务指标和环境指标为核心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11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化质量进行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地区城市化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程度,探求城市化质量和水平非协调发展的原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城市化合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童彦  
本文建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利用熵变方程建模,对西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交互促进,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具有空间的不平衡性和动态波动性,从空间看,协调发展区域自西北到东南呈带状分布,不协调发展区域分布在其两翼;随时间推移,西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区域和协调区域呈不稳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晶  庄连平  舒书静  
文章基于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机制,构建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测算城市化与产业机构协调发展度的方法,并以老工业基地的典型辽宁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整体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等级相对较低,仅处于初级状态,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光明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深圳市宝安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注重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永锋  高建华  张智先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并引导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作为创新的“神经中枢”,只有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相应的创新才会产生。二者的关系在于城市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对创新起塑造作用,而创新则通过物质与能量的输出,对城市具有反作用。城市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以时空为参照系、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基于上述理论,运用相关分析、熵权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并在综合和分组两个层面对二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河东  
以中国18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指数,并建立耦合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地区差距明显,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永祥  鞠春燕  
城市化是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必须协调发展。在我国过去5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协调城乡发展关系,包括产业协调、空间协调、就业协调与收入协调,最终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新雷  郭鸿雁  
运用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理论,本文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萍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两个车轮”,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到达现代化发展的彼岸。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市化作为一项国策,对于扩大需求、缩小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调整产业结构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不相协调的方面,也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复杂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雷仕凤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当今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工业化、城市化是否动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在低成本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失地人口的可持续安置和发展之间如何进行选择和平衡,工业化、城市化如何与农地非农化结合。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处理好诸如平衡好农地保护与农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以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顺利发展,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并且为最广大的社会所分享。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以资源浪费、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中国工业化的现状必定会影响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亦决定中国城市化是否是可持续的。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又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形成节约、环保、文明意识,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战略是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