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1)
2023(3885)
2022(3349)
2021(3189)
2020(2664)
2019(6118)
2018(6214)
2017(12438)
2016(6896)
2015(8029)
2014(8320)
2013(8606)
2012(8384)
2011(7720)
2010(8061)
2009(7906)
2008(8000)
2007(7328)
2006(6993)
2005(6682)
作者
(21720)
(17858)
(17677)
(17166)
(11277)
(8471)
(8120)
(6835)
(6654)
(6603)
(5997)
(5885)
(5675)
(5611)
(5532)
(5423)
(5210)
(5149)
(5142)
(5131)
(4732)
(4330)
(4311)
(4084)
(4074)
(4002)
(3982)
(3977)
(3642)
(3561)
学科
(31995)
经济(31951)
(18116)
管理(17535)
(15362)
中国(15221)
方法(11822)
(11667)
企业(11667)
数学(10520)
数学方法(10348)
农业(10203)
(9656)
(9509)
业经(8664)
(7690)
银行(7687)
(7410)
(7196)
贸易(7189)
(7036)
地方(6441)
(6226)
(5867)
金融(5867)
(5851)
(5631)
人口(5579)
(5532)
制度(5531)
机构
大学(110711)
学院(110644)
(47777)
经济(46601)
研究(39519)
管理(38658)
中国(33247)
理学(31592)
理学院(31204)
管理学(30593)
管理学院(30381)
(26846)
(24464)
科学(21818)
(21200)
财经(20163)
研究所(18285)
(17870)
中心(17801)
(17669)
(16755)
北京(16707)
(15586)
师范(15519)
经济学(15112)
(14647)
财经大学(14579)
经济学院(13724)
(13435)
业大(12980)
基金
项目(58823)
研究(46246)
科学(45324)
基金(41366)
(34841)
国家(34510)
社会(29303)
科学基金(28189)
社会科(27560)
社会科学(27554)
(22209)
基金项目(21217)
教育(20625)
编号(20042)
(18765)
成果(18236)
资助(17777)
自然(15780)
自然科(15323)
自然科学(15319)
自然科学基金(15005)
课题(14304)
(13466)
(13452)
重点(13171)
(12494)
社科(11771)
国家社会(11735)
(11718)
教育部(11461)
期刊
(61578)
经济(61578)
研究(41934)
中国(22552)
(18681)
(18500)
(15381)
金融(15381)
科学(14305)
管理(14198)
学报(13850)
农业(12435)
业经(11849)
教育(11289)
大学(11024)
学学(10203)
财经(10003)
问题(9534)
统计(9487)
经济研究(9435)
(8617)
技术(8219)
(8187)
(7063)
决策(6892)
国际(6878)
理论(6861)
农业经济(6167)
实践(6095)
(6095)
共检索到187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广森  
人口的城乡分布是观察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的城市化趋势明显加快,为国内外人士所注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根据普查材料对我国1982年以后的城乡人口数字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这就更加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希望弄清楚80年代人口城乡分布统计究竟有些什么问题,经过调整之后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贻声  
一、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口城乡分布 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看,我国城镇人口为20,659万人,占总人口的20.6%,比1964年的18.4%提高了2.2%,比1953年的13.3%提高了7.3%。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人口城乡分布状况是:2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80%的人口生活在乡村。1949—1982年我国城乡分布图于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冰  
从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来看,我国城市人口比例(20.6%)不仅显著低于世界水平(38.6%),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6.8%),更不能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77%)相比。由此可映示出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现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祝卓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发展,必须有计划地合理地分布人口。我国是一个地广人众,各个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不仅要一般地号召控制人口,而且要在研究人口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具体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和贯彻人口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促进全国所有地区国民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门俐俐  
人口的空间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制约的。我国国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造成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很不平衡,这是形成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特点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东安  
人口分布问题是近几年来人口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着人口分布的定义、影响因素、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特点及未来人口分布的预测等重要课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现将主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敬之  
一、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国有10亿人口,主要偏集在东南近海各省,例如东南近海1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只占全国的13.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40%以上。中国北部的13个省(区)、市(东北、华北、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27%,其余南方17个省、市、区,面积只占全国的40%,而人口占73%以上。如果从黑龙江省漠河到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50%,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0%以上,线以西面积约占50%,而人口所占比重却不到1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焕庸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人口记载最早的国家。《文献通考》载“禹平水土为州,人口为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二”(约为公元前22世纪末)。《后汉书·郡国志》载西周极盛时(约为公元前11世纪)全国人口一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二十五,比夏代多一十六万一千人。以后到战国末期,秦及六国总人口还不过一千二百多万。先秦时代二千多年,由于生产水平低下,又加战乱频仍,全国人口始终停滞在一千余万。 西汉时期,人口发展较快。从秦代的一千余万左右,历二百年间增加到五千九百多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青维  
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我国城乡人口划分和城乡人口统计方面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变动频繁;城乡人口统计对象(分类)缺乏统一的科学标准;城镇中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度下降,削弱了城镇特性;反映国情失真。因此,制订科学的适合当前形势和国情的城乡划分标准,科学确定城乡人口概念和统计口径,以保证不同时期数字的统计可比往,是解决问题、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的主要方法。下面就几个基本概念提出理解和看法。 1.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是相对应的人口地理概念,是按地域划分人口群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庞亚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经了自由迁移、计划指令、市场流动、双轮驱动4个阶段的人口布局,人口在城乡、区域、圈层分布方面的特征明显。进入新时代,在区域分化、收入差距、城镇化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口流动呈现流向多极化、群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的新趋势,同时,保持了乡城流动、农村人口、经济流动的主流态势不变。对此,应顺时应势、综合施策,引导人口优化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伟德  
本文通过对就业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分析 ,提出我国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导致当前城乡高失业率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从控制劳动力供给速度、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需求、改善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我国城乡就业的总体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胜慧  唐杰  
从土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和经济规模三个视角计算了人口集中指数。结果发现,土地面积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最高,为50%左右,建设用地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为25%左右,前者是后者的2倍。与这两个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相比,经济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变动较明显,且低于前两个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认为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动力,协调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是促进人口分布的主要方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贺福新,郭所林,刘明扬,倪祥康,鲍谦  
我国市镇人口的统计口径几经改变,造成概念混乱,数字失真,已引起各方面重视。现在很有必要从长计议,尽快制定出合理的城乡划分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一、人口年报和人口普查中市镇人口统计口径存在的问题目前由公安部门具体组织的人口统计年报的市镇人口统计口径,与1982年人口普查的口径相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规定了两种口径,第一种与人口统计年报的口径相同,人口普查公报中的市镇人口则是按第二种口径公布的,但两者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琼  
本文将韦伯和正态分布分别用于模拟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分县市数据和非线性估计方法发现:韦伯和正态分布都能非常好地拟合实际数据;韦伯分布对实际数据拟合效果更好,尽管正态分布实用性更强;韦伯和正态分布都会高估预期寿命但低估死亡年龄分布的方差,但预期寿命越高,这两个分布与实际值差距越小;无论是实际数据,还是韦伯或正态分布拟合值,预期寿命与死亡年龄方差均呈高度负相关,表明预期寿命越高,死亡年龄越集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