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8)
- 2023(11223)
- 2022(9652)
- 2021(8592)
- 2020(7653)
- 2019(17585)
- 2018(17377)
- 2017(35188)
- 2016(18876)
- 2015(21720)
- 2014(21795)
- 2013(22081)
- 2012(21113)
- 2011(19354)
- 2010(19723)
- 2009(18806)
- 2008(18543)
- 2007(16871)
- 2006(15215)
- 2005(14032)
- 学科
- 济(104787)
- 经济(104692)
- 管理(52334)
- 业(50699)
- 方法(44717)
- 数学(40661)
- 数学方法(40412)
- 企(38437)
- 企业(38437)
- 中国(26199)
- 农(24046)
- 财(22642)
- 地方(21724)
- 学(18703)
- 业经(18133)
- 制(17600)
- 贸(17513)
- 贸易(17505)
- 易(16934)
- 农业(16272)
- 银(14701)
- 银行(14660)
- 融(14287)
- 金融(14285)
- 地方经济(14163)
- 行(14021)
- 环境(13400)
- 务(13105)
- 财务(13088)
- 财务管理(13048)
- 机构
- 大学(294692)
- 学院(291857)
- 济(136780)
- 经济(134225)
- 管理(109576)
- 研究(102055)
- 理学(94028)
- 理学院(92963)
- 管理学(91682)
- 管理学院(91115)
- 中国(77546)
- 财(62810)
- 京(61108)
- 科学(58840)
- 所(52600)
- 财经(50267)
- 农(48513)
- 研究所(47276)
- 中心(45886)
- 经(45494)
- 经济学(44770)
- 江(43678)
- 业大(41278)
- 经济学院(40474)
- 北京(38781)
- 农业(38345)
- 财经大学(37126)
- 范(36511)
- 师范(36162)
- 院(35293)
- 基金
- 项目(183274)
- 科学(144352)
- 基金(134893)
- 研究(133037)
- 家(116861)
- 国家(115939)
- 科学基金(98632)
- 社会(87735)
- 社会科(83316)
- 社会科学(83291)
- 基金项目(71063)
- 省(70173)
- 自然(61538)
- 教育(61248)
- 自然科(60104)
- 自然科学(60085)
- 自然科学基金(59087)
- 划(58928)
- 资助(56418)
- 编号(52822)
- 成果(43770)
- 部(42478)
- 重点(41463)
- 发(40695)
- 创(37171)
- 国家社会(37127)
- 教育部(36777)
- 课题(36348)
- 人文(35502)
- 科研(35182)
- 期刊
- 济(153560)
- 经济(153560)
- 研究(92561)
- 中国(52172)
- 财(47965)
- 学报(44105)
- 农(43143)
- 科学(40597)
- 管理(38976)
- 大学(33236)
- 学学(31608)
- 融(29545)
- 金融(29545)
- 农业(28710)
- 财经(26612)
- 经济研究(26540)
- 技术(24014)
- 教育(23341)
- 经(22961)
- 业经(22548)
- 问题(21053)
- 贸(17809)
- 技术经济(16992)
- 统计(16458)
- 理论(14675)
- 商业(14632)
- 业(14606)
- 国际(14533)
- 策(14166)
- 世界(13608)
共检索到440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荣学
一、文献综述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根据马尔萨斯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邬红华 金荣学
以改革后我国各地区人口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ADF检验、Johansen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进一步对各地区人口素质、人口流动与省际经济增长关系的考查显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流动性的加强与中国各地区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继敏 刘卫东
以经合组织(OECD)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方法为基础,测算了2000-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单位GDP的变化,并分解为资本效率、人均资本、专业化、就业率、活跃人口等几因子。比较了各省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及原因,并且进行了归类。结果显示,对所有省份而言,人均资本的增加是GDP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因素,资本效率下降是重要的障碍;专业化具有明显的省际差异;就业率、活跃人口在多数省份为正面的影响,然而影响较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识予
本文根据笔者提出的内能增长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次第渐进式改革使得由人们经济努力的主观意愿组成的经济内能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能够维持较高的经济内能水平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关键是要坚持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控制收入增长速度,鼓励人们进行经济努力,并实现社会经济的平等和谐和收入分配公平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沈坤荣
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考察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并就我国近20年制度变迁的增长效应进行经济计量检验。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文献概览经济增长理论以经济长期增长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增长因素在经济长期...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进文
本文从现代协整理论出发,研究了中国人口转变、实际工资与实际产出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信忠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在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实际人均工资、实际 GDP 之间,至少存在单向的 Granger 因果关系;对数序列均为非平稳Ⅰ(1)序列。长期来看,死亡率的降低将导致出生率的降低。此外,还证明了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智利 徐春耦
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代及未来各国发展的核心主题。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成为人们所研究的重点。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现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人口转变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成璧 刘雪剑 李晓晨
文章从集聚经济的角度,收集并整理了我国2003~2005年287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混合模型估计方法与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企业数量的增加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由此提出制定有关公共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集聚经济 实证分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兵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还是制度?学术界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尚无定论。本文运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些统计资料,通过计量研究,从经济增长中的诸因素中分离出来了制度因素,并测算了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而,制度因素应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抛开制度条件而片面地强调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很可能不会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 技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基于1981-2010年度的中国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尤其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出口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均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外源性驱动势头十分明显;劳动力投入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最后对我国经济增长提出规律性认识,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文章利用索罗模型对1978~2009年中部地区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中部地区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较小。因为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中部地区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集约型增长,实现"中部崛起"。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金剑
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在中国,性别因素和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参与率水平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经济增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劳动力参与率水平正相关,而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失业率的上升却是引起劳动力参与率水平不断下降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劳动力参与率 影响因素 变动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郝睿
本文采用两种生产边界方法将中国30个省19782003年的劳均GDP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所贡献的经济增长,然后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这四个因素的收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差距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效率改善是唯一使得地区间差距趋于缩小的因素,但是其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步减小。
关键词:
增长分解 生产边界 效率改善 收敛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玥 徐盈之
文章主要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从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及相关检验方法,对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人口城市化水平长期决定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却没有长期决定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的结论,同时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提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程远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国民收入逐步增长,经济总量已达到较高的规模。但由于历史、区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如果长期持续必然会影响到区域间均衡发展。因此,进行政策调整就应深入分析影响区域GDP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省际面板数据,得出结论: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科技支出、储蓄量、能源消费、外贸进出口等都是人均GDP增长的直接因素,但这些因素在东、中、西部地区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因此,为促进中西部落后省份的经济增长就应采取提高金融配置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完善对外贸易格局等措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能源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