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0)
2023(11931)
2022(10747)
2021(10232)
2020(8767)
2019(20447)
2018(20666)
2017(40207)
2016(22368)
2015(25439)
2014(25661)
2013(25652)
2012(23962)
2011(21784)
2010(22009)
2009(20270)
2008(20052)
2007(17839)
2006(16044)
2005(14630)
作者
(68687)
(56312)
(56193)
(53504)
(36068)
(27154)
(25669)
(22182)
(21537)
(20582)
(19287)
(19032)
(18092)
(18017)
(17646)
(17561)
(17059)
(16918)
(16258)
(16242)
(14254)
(14084)
(13711)
(13012)
(12833)
(12780)
(12669)
(12474)
(11592)
(11267)
学科
(86050)
经济(85934)
管理(61691)
(58494)
(47413)
企业(47413)
方法(39490)
数学(34064)
数学方法(33588)
中国(26585)
(24368)
(22283)
(21391)
业经(18570)
(18503)
地方(17110)
(16840)
贸易(16831)
(16354)
农业(15938)
(15097)
银行(15042)
理论(14794)
(14404)
(14351)
(13502)
金融(13500)
(13375)
财务(13306)
财务管理(13274)
机构
大学(327134)
学院(322621)
(124514)
管理(123782)
经济(121462)
研究(114411)
理学(106023)
理学院(104764)
管理学(102703)
管理学院(102147)
中国(85555)
科学(73230)
(72337)
(60887)
(59339)
(57050)
研究所(55084)
中心(50632)
业大(50223)
(48273)
北京(46969)
财经(46807)
农业(45012)
(44071)
师范(43592)
(42290)
(41151)
(39392)
经济学(36287)
师范大学(35194)
基金
项目(212719)
科学(164117)
研究(153470)
基金(151301)
(133456)
国家(132318)
科学基金(110737)
社会(92257)
社会科(87053)
社会科学(87024)
(83165)
基金项目(80411)
自然(74114)
自然科(72279)
自然科学(72257)
(71227)
自然科学基金(70933)
教育(70368)
资助(64029)
编号(63594)
成果(53364)
重点(47931)
(46697)
(45421)
课题(44489)
(43223)
科研(41147)
创新(40323)
计划(39615)
大学(39183)
期刊
(142314)
经济(142314)
研究(101142)
中国(62588)
学报(55601)
(51613)
科学(49964)
管理(46302)
(42990)
大学(40801)
教育(38621)
学学(38014)
农业(35881)
(29577)
金融(29577)
技术(27083)
业经(23100)
财经(22358)
经济研究(21958)
图书(19358)
问题(19195)
(18978)
(17842)
理论(17108)
实践(15654)
(15654)
科技(15516)
技术经济(15314)
(15051)
(14648)
共检索到488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东安  
人口分布问题是近几年来人口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着人口分布的定义、影响因素、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特点及未来人口分布的预测等重要课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现将主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敬之  
一、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国有10亿人口,主要偏集在东南近海各省,例如东南近海1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只占全国的13.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40%以上。中国北部的13个省(区)、市(东北、华北、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27%,其余南方17个省、市、区,面积只占全国的40%,而人口占73%以上。如果从黑龙江省漠河到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50%,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0%以上,线以西面积约占50%,而人口所占比重却不到1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胜慧  唐杰  
从土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和经济规模三个视角计算了人口集中指数。结果发现,土地面积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最高,为50%左右,建设用地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为25%左右,前者是后者的2倍。与这两个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相比,经济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变动较明显,且低于前两个视角下的人口集中指数。认为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动力,协调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是促进人口分布的主要方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光辉  
俄罗斯联邦人口分布特点、演变、问题和对策韩光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1俄罗斯联邦人口分布及特点根据1989年1月1日全俄人口普查结果,俄罗斯联邦11个基本经济区人口分布密度存在着极大差异(见表1和图1)。具体分析了俄罗斯联邦人口分布具有如下几个...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端节  李冰  陈晓秋  熊小伟  
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核电厂半径30km和80km范围内的人口分布现状,并对我国大陆拟建核电厂与全球核电厂周围人口的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滨海核电厂周围陆域人口密度整体上高于内陆核电厂。其中,分布于人口数较低区间的核电厂(约占90%)中,滨海与内陆核电厂周围的人口相当;分布于人口数较高区间的核电厂(约占10%)中,滨海核电厂周围人口显著高于内陆核电厂。在厂址选择过程中,建议对核电厂周围人口给予足够的关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田成诗  柴思露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分布的相对变化对我国地区间收入趋同的影响。修正后的β-趋同分析结果显示,1978-2010年,我国地区间总收入和人均收入都表现为趋同模式,但人均收入的趋同速度比总收入趋同速度大约快16%。为了考察这一趋同速度上的差异,我们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考察了人口分布的相对变化对地区人均收入趋同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人均收入趋同与人口分布的相对变化有显著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沈益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人口迁移作为人口变动的三个重要过程之一,愈来愈被中国人口学界和社会各界所重视。1987年国家统计局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包括人口迁移的项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又被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孟向京  
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运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原新  
新疆人口分布规律原新位于中国西北边睡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干旱少雨,自然环境复杂,多山地和沙漠,拥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的整体地貌表现为三条高峻山脉央两大宽广的沙漠盆地。即最北端的阿尔泰山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  
论文以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评价为核心,采用水资源承载指数和水资源限制度等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等三个不同尺度,系统评价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定量揭示了中国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的地域格局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49—2010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人水关系趋于紧张;从2000到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由30.66提升到35.25,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有所增强;22000年和2010年,中国分省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中国大部分省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处于较低水平,但近10 a水资源限制性大多有所增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洁  王宇成  苏杨  
主体功能区划的人口政策目标是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及有序流动。在阐释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经济—人口分布协调是最重要的"理",通过构建区域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协调度度量模型验证了这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存在的"理",而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分布处于较不合理状态。以缪尔达尔循环因果积累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较不合理的制度成因是我国不顾"以人为本"的"抄近路"发展方式,其造成经济系统收益和人口系统福利相互转化的渠道效率低下,并且在经济聚集与人口聚集之间存在制度障碍。据此,对应提出了在财税体制、政绩评价体系和人口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调整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建江  
我国实行的是广域市制,超大特大城市、乃至大城市地域范围一般都比较广,小的几千平方公里,大的几万平方公里,并且其地域范围内一般都具有城区、郊区、新区、新城、市、县、小城镇、乡村等多样化的空间形态,这些多样化的空间形态,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差异性很大,均质性不强。随着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单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功能不断集聚,超大特大城市主城区的宜居性将逐步降低,城市风险将逐步提高,经济总量将难以得到有效持续增长。因此,适时地优化超大特大城市市域空间格局,将超大特大城市主城区过密的人口和功能向地域范围内的郊区、新区、新城、市、县进行疏解或扩散,特别是人口、产业、公共设施在市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均衡配置和实施城区、新城(新区)、郊区等不同区域的差别化人口政策,有助于市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有助于促进市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平衡充分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市域范围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提升,还有助于促进以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有效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华  王强  
本文分析了中国人口分布现状与水资源、海拔高度、地表起伏指数和多种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综合的适宜人口分布模型 ,计算了中国各省的理论人口密度分布 ,并对模型进行检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虹潘  刘渝琳  刘姝伶  
文章提出了经济分布基准下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测度指标,并依据相关经济理论设计了基于Matlab的空间模拟与估算方法。选取89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作为节点,对中国2005~2012年的人口与经济分布进行空间模拟,反推得到的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与统计值总体吻合。以此为基础的估算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国以经济分布为基准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同期人口与经济重心距离趋于缩小佐证了这一结论。同时,部分参数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研究期内全国的人口与经济都处于集聚化发展趋势中,因此建议进一步扫除人口与其他要素的流动阻碍,通过集聚来实现人口与经济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分布均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其宝  
依据丰富的考古发掘资料及史籍记载,从宏观上对远古至汉代的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略作剖析。该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广泛性和不平衡性:客观的自然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以及历代统治阶级所实行的政策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