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2)
2023(6164)
2022(5574)
2021(5230)
2020(4789)
2019(11188)
2018(11415)
2017(23319)
2016(12882)
2015(14846)
2014(15176)
2013(15370)
2012(14651)
2011(13498)
2010(13880)
2009(13343)
2008(13560)
2007(12451)
2006(11000)
2005(10023)
作者
(39671)
(33197)
(32809)
(31712)
(20775)
(15866)
(15283)
(12966)
(12189)
(11814)
(11151)
(10889)
(10448)
(10409)
(10407)
(10352)
(10206)
(9684)
(9533)
(9515)
(8329)
(8228)
(8056)
(7586)
(7460)
(7435)
(7417)
(7339)
(6724)
(6635)
学科
(56198)
经济(56142)
管理(35461)
(32838)
方法(27858)
数学(25188)
数学方法(25013)
(24089)
企业(24089)
中国(17686)
(17220)
(14190)
(12472)
环境(12362)
(12027)
(11937)
贸易(11933)
(11632)
农业(10938)
地方(10774)
业经(10264)
(10232)
银行(10207)
(9767)
(9445)
(8925)
金融(8923)
(8031)
(7941)
财务(7926)
机构
大学(198576)
学院(197472)
(84005)
经济(82180)
管理(73626)
研究(68109)
理学(62712)
理学院(61974)
管理学(60995)
管理学院(60632)
中国(52534)
(42645)
科学(41870)
(40169)
(36203)
(34911)
研究所(32690)
财经(31899)
中心(31161)
业大(29680)
(29672)
(28646)
农业(27689)
北京(27673)
经济学(26444)
(25939)
师范(25708)
经济学院(24227)
(23856)
(23610)
基金
项目(122516)
科学(94630)
研究(89641)
基金(87386)
(75906)
国家(75305)
科学基金(62550)
社会(55828)
社会科(52783)
社会科学(52763)
(47812)
基金项目(46852)
教育(40731)
(40687)
自然(39467)
自然科(38325)
自然科学(38310)
自然科学基金(37604)
编号(37582)
资助(36240)
成果(31063)
重点(27977)
(27792)
(27285)
课题(25485)
(24526)
科研(23636)
教育部(23326)
创新(23028)
人文(22740)
期刊
(93815)
经济(93815)
研究(59166)
中国(34834)
(31216)
学报(30551)
(30022)
科学(28295)
管理(23906)
大学(22326)
学学(21089)
农业(20927)
(19271)
金融(19271)
教育(17108)
业经(16131)
财经(15748)
技术(15600)
经济研究(14843)
问题(13808)
(13480)
(11322)
(10929)
理论(10899)
技术经济(10357)
商业(10296)
统计(10161)
实践(9862)
(9862)
资源(9788)
共检索到291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胜利  胡金明  
本文定量计算了我国各省人口压力和生态压力 ,在此基础上作了组合类型的划分 ,并提出分析意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峰华  
本文首次从中国的30个省级行政区、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和六大经济区四个方面进行了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空间分析。又通过对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分布重心和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分布重心的计量,多方位揭示了中国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空间差异。对确定中国区域人口发展目标,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林宗坚  
文章提出了人口经济压力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人口经济压力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中国各个省市分为3种类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作者认为当代中国人口迁移与人口经济压力指标有密切关系,说明随着中国人口迁移环境的宽松,影响中国人口迁移的因子不只限于失业—就业之中。文章给出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经济系统关系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为定量分析人口迁移规律、区域人口预测等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维志  
解放后,从1954年开始我国历年都对死亡人数做过统计,基本反映了我国人口死亡率一般变化情况。但对死亡率的深入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一是对死亡人口年龄调查的次数太少,二是调查的范围只包括部分地区,不够普遍。1982年普查时,对1981年全国分年龄死亡人口数字进行了全面调查,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普查结果表明,普查统计的1981年死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玮  于学霆  
预测未来人口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依据,当前所有关于人口结构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有关研究,分析的前提都离不开对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动的预测。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应用队列要素法对我国2013-2035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进行预测,探索未来人口结构演变的趋势,分析其对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晞  
我国人口迁移分析程人口迁移、流动是指人口在空间的移动。人口迁移、流动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剧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由于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影响很大,同时人口省际迁移是平衡地区生;"力布局的重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新法  
人口性别构成对婚姻家庭、人口再生产、人口移动和人口构成都有巨大的影响。两性人口构成是否平衡,对于社会安定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人口性别统计资料非常重要。本文根据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年报资料,对我国人口性别构成状况和变化趋势作一粗浅分析。 一 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大陆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占51.52%,女性占48.48%,性比例为106.3,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3,069万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玉照  李智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对我国1999~2008年10年间化石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测度,将动态特征融入模型中,分别就能源足迹的意义、能源足迹产值、强度以及能源消费带来的生态压力加以分析,定量地判断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峰华  孙东琪  胡毅  李少鹏  徐建斌  
利用统计数据,通过区域理想人口密度、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相关计量模型,借助ARCGIS技术,揭示了中国及31个省、市、区的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时间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1990~2010年间我国各省市区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渐增大,部分地区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生态环境污染严重;(2)在一定时间段内,部分区域人口对其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渐减小,但生态环境质量却持续恶化;(3)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超高压区为北京、天津、上海3个特大城市;(4)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重心和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轨迹相距甚远,但移动的总趋势是自西向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钱津  
论我国人口增长压力下的消费调控钱津消费,在被生产决定的同时,也对生产形成一种制约作用。对未来消费的研究可以说是对未来经济的基本预测。当前,消费研究在经济研究中的地位正在愈益上升,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认为,解决我国目前严重的人口压力问题,应从消费的调控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清华  
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物质富裕、生活方式先进的地域。因此也是人们向往的地域。当人们出于对城市的向往而从乡村地域迁移到城市地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非农经济活动、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地朝着城市地域进行空间聚集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化。目前,人们一般认为它发端于产业革命,并从此形成了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冲击着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10.6%提高到了1989年的26.9%。但是在其构成方面,却存在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蒋云赟  
一个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动可能影响这个国家的储蓄率,进而影响该国的经济增长。本文利用安兰.阿沃班克等(AlanJ.Auerbachetal,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体系来分析人口因素对我国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民储蓄率与总和生育率成反比,与少儿抚养比成反比,与老年抚养比成正比,与城镇化率成反比。但是总和生育率和城镇化率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并不大,总和生育率调整到0.6或者3.1时,国民储蓄率的变动幅度也才2个百分点;即使2050年时完全城镇化,储蓄率只下降1.5个百分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寇业富  孙晓静  
由于人口的瞒报、漏报和错报等问题,每一年度的数据并不是一个确切数,而是一个基于一定把握程度(隶属度)基础上的数,是一个典型的模糊数。文章运用模糊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的人口变化进行估计,得到了一簇为以传统的计量回归分析数据为中心值的模糊回归模型曲线。其结果对于预测问题和我国的人口预测与估计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淑鸾  
提高人口素质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在我国也早已受到普遍重视。这对分析我国人口素质的状况,探求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研究和运用衡量人口素质的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人口生命素质指数是目前使用得较多的指标,尤其适用于考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素质变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等的差别很大,在这个基础上长期形成的人口素质的状况也很不相同。用生命素质指数进行定量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单良  韩放  宋关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