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5)
- 2023(10046)
- 2022(7855)
- 2021(6886)
- 2020(5629)
- 2019(12472)
- 2018(12594)
- 2017(24999)
- 2016(13455)
- 2015(15274)
- 2014(15562)
- 2013(15456)
- 2012(14698)
- 2011(13723)
- 2010(14259)
- 2009(13625)
- 2008(13352)
- 2007(12026)
- 2006(11520)
- 2005(10667)
- 学科
- 济(84040)
- 经济(83967)
- 管理(34382)
- 业(29439)
- 中国(25898)
- 方法(25266)
- 数学(22415)
- 数学方法(22256)
- 地方(21961)
- 企(20508)
- 企业(20508)
- 农(18158)
- 业经(15848)
- 学(15497)
- 制(13735)
- 地方经济(13717)
- 财(12149)
- 农业(12135)
- 发(11657)
- 环境(11629)
- 银(11623)
- 银行(11604)
- 行(11278)
- 融(11207)
- 金融(11205)
- 贸(10814)
- 贸易(10805)
- 易(10338)
- 产业(10206)
- 体(10007)
- 机构
- 大学(217059)
- 学院(214481)
- 济(101230)
- 经济(99099)
- 研究(82289)
- 管理(74677)
- 理学(62981)
- 理学院(62078)
- 中国(61430)
- 管理学(61029)
- 管理学院(60618)
- 京(47289)
- 科学(47278)
- 财(45870)
- 所(42205)
- 研究所(37914)
- 财经(36426)
- 中心(34694)
- 经济学(33905)
- 经(32883)
- 江(32778)
- 农(31742)
- 北京(30516)
- 范(30356)
- 经济学院(30287)
- 师范(30133)
- 院(29184)
- 业大(27212)
- 财经大学(26748)
- 州(26169)
- 基金
- 项目(131138)
- 科学(103863)
- 基金(96464)
- 研究(96000)
- 家(83742)
- 国家(83144)
- 科学基金(70287)
- 社会(64916)
- 社会科(61496)
- 社会科学(61478)
- 基金项目(50847)
- 省(48971)
- 教育(42366)
- 自然(42348)
- 划(41921)
- 自然科(41322)
- 自然科学(41306)
- 自然科学基金(40518)
- 资助(38437)
- 编号(37477)
- 成果(31553)
- 发(30816)
- 重点(29933)
- 部(29127)
- 国家社会(27907)
- 课题(26981)
- 发展(25665)
- 创(25657)
- 展(25331)
- 教育部(25061)
- 期刊
- 济(123939)
- 经济(123939)
- 研究(76052)
- 中国(39857)
- 财(31785)
- 科学(30746)
- 学报(30119)
- 农(29723)
- 管理(28855)
- 大学(23105)
- 融(22562)
- 金融(22562)
- 学学(21856)
- 经济研究(21232)
- 农业(19908)
- 财经(19216)
- 问题(18559)
- 教育(17780)
- 业经(17760)
- 技术(17275)
- 经(16760)
- 贸(13132)
- 技术经济(12147)
- 现代(11565)
- 国际(11559)
- 统计(11192)
- 商业(10953)
- 世界(10634)
- 发(10425)
- 经济问题(10362)
共检索到337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小钦 袁凯华
为了探讨我国"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系统内部互动机制,通过熵值赋权对中国1986-2011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度量,利用VAR模型及相关检验对我国城市化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城市化之间存在互为格兰杰原因的关联作用,但与空间城市化之间却呈现出单向的关联作用;进一步的脉冲分析、方差分解发现,产业推动的经济城市化构成了城市化系统的长期驱动因素,而户籍约束下的人口城市化的作用力度薄弱,政府推动下的空间城市化则呈现无序发展的特征;全面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需要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强化市场机能、约束政府行为,以推动城市化内部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光海
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化悖论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化人口生产方式与社会整体发展不协调,社会角色转换与相应政治权利缺失,国内经济一体化与社会文化排他性,农村社会转型与公共产品供给缺失等。"拉美陷阱"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启示作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根本出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熊柴 高宏
从城镇与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和城市与县城、建制镇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幅度的比较,及相关国际比较中,我们都可以判定:我国空间城市化已经过快,人口城市化相对滞后严重,二者之间确实呈现了比较严重的非协调发展。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在2030年70%的人口城镇率的目标下,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需增加约11万平方公里。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从地方政府的成本收益角度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推动空间城市化的动力很大,而在人口城市化方面则几乎没有动力。究其根源,则在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财政制度和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因而,推进我国人口城镇与空间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上述制度,从而调整地方政府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修春亮 魏冶
城市化的内在协调性是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国民生计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基于对城市化概念与内涵的认知———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中人是行为主体,经济是驱动力,空间是载体,构建了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以来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演变过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①城市化总量时序演变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存在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综合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趋势,但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粗放增长的内在特征;②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人口城市化导向型向经济城市化导向型转变的过程;③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聂华林 韩燕 钱力
从面板数据的角度,对我国1989~201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个省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都表现为显著地正相关。总体来看,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对不同地区来说,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差异较大,促进作用最大的为东部地区,依次为中部、东北和西部。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并不如长期影响明显。因此,贯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协调增长,消除区域间经济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蔡建明
城市化水平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准确地预测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于制定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解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及其特征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占绝对支配地位,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在缓慢和波动发展之中。至1949年,全国的城镇人口数为5765万,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中人是行为主体,经济是驱动力,空间是载体,据此构建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东北34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自然断裂法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①人口、经济、空间及其综合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其中经济城市化的空间分异程度最为明显,且主导着人口、空间城市化的演变,但效益不是最佳;②综合城市化水平表明东北地区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③人口、经济和空间城市化的空间吻合性较差,其中经济城市化呈现出由南往北依次递减的趋势,而人口城市化呈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空间城市化的规律性不明显;④哈大铁路沿线城市其经济、空间及综合城市化空间演变趋势相同——由南往北依次递减,而人口城市化恰好相反,即由南往北依次递增;⑤基于城市化视角的城市群发育程度表现出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的特征。对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玥 徐盈之
文章主要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从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及相关检验方法,对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人口城市化水平长期决定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却没有长期决定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的结论,同时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提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焱林 王中林 张攀红
利用协调发展模型,建立了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计算1996-2011年间30个省市城市化发展的功效值、耦合值以及耦合协调度大小,分析了我国30个省市的城市化协调发展程度。研究发现,经济城市化领先于空间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而人口城市化发展滞后则成为城市化发展协调度低的主要原因;空间、经济与人口三者之间的城市化耦合协调水平比较低,尤其在中西部省市,三者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耦合协调水平。
关键词:
城市化 功效值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余吉祥
在经济分权背景下,土地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生产要素功能,还充当了地方政府GDP竞赛的工具,这使得土地城市化显示出较强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城市化的依赖程度下降,土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之递减。与此不同的是,人口城市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及趋势。结果显示,人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余吉祥
在经济分权背景下,土地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生产要素功能,还充当了地方政府GDP竞赛的工具,这使得土地城市化显示出较强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城市化的依赖程度下降,土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之递减。与此不同的是,人口城市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及趋势。结果显示,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高于土地城市化的贡献。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而土地城市化贡献递减。研究结果意味着土地城市化并不能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可靠依赖,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走一条以人口城市化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清华
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物质富裕、生活方式先进的地域。因此也是人们向往的地域。当人们出于对城市的向往而从乡村地域迁移到城市地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非农经济活动、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地朝着城市地域进行空间聚集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化。目前,人们一般认为它发端于产业革命,并从此形成了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冲击着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10.6%提高到了1989年的26.9%。但是在其构成方面,却存在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舒联众
城市化路径研究作为城市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深入和完善。在回顾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城市化路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阶段性是城市化路径变迁的重要特征。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率的对应关系,提出国家应遵照产业化转移的布局和方向适时调整规划城市化路径的思路,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城市周边城市群和卫星城市、中小城镇、产业特区三类城市区,论述了城市化路径的阶段性构想。
关键词:
城市化路径 产业结构 产业特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尹勤
我国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尹勤人口城市化水平,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1990年我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为26.23%,属于人口城市化刚刚起步的国家之列,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庭 崔风玉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人口教育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教育结构是我国城市化的格兰杰原因;不同教育层次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不同教育层次对城市化进程的贡献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人口教育结构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教育结构 城市化 计量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