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4)
2023(11281)
2022(9552)
2021(8544)
2020(7410)
2019(16988)
2018(16582)
2017(33186)
2016(17538)
2015(20095)
2014(20256)
2013(20465)
2012(19520)
2011(18039)
2010(18618)
2009(18137)
2008(17275)
2007(15768)
2006(14193)
2005(13180)
作者
(52588)
(43965)
(43863)
(42187)
(27895)
(20912)
(20256)
(17034)
(16497)
(15610)
(15030)
(14488)
(14084)
(13893)
(13872)
(13703)
(13020)
(12849)
(12769)
(12695)
(11128)
(10764)
(10630)
(10220)
(10038)
(9935)
(9687)
(9500)
(8884)
(8659)
学科
(97269)
经济(97187)
管理(48848)
(47787)
方法(37650)
(37227)
企业(37227)
数学(34031)
数学方法(33837)
中国(29797)
(27928)
金融(27926)
(26468)
银行(26443)
(25589)
地方(23052)
(22432)
(22100)
(20036)
业经(18185)
(16708)
贸易(16694)
(16660)
(16200)
农业(14831)
地方经济(13802)
(13509)
财务(13482)
财务管理(13446)
(13291)
机构
学院(269605)
大学(269234)
(129252)
经济(126754)
管理(99485)
研究(93903)
理学(84466)
理学院(83561)
管理学(82427)
管理学院(81921)
中国(78379)
(60558)
(55758)
科学(52655)
财经(48125)
(48083)
中心(44031)
(43409)
研究所(43131)
经济学(42853)
(42117)
(40433)
经济学院(38753)
北京(35876)
财经大学(35567)
业大(35563)
农业(33057)
(32542)
(32534)
(32513)
基金
项目(164234)
科学(128668)
研究(122180)
基金(119440)
(102338)
国家(101500)
科学基金(86170)
社会(80015)
社会科(76083)
社会科学(76061)
(63466)
基金项目(62639)
教育(54885)
(52728)
自然(52045)
自然科(50774)
自然科学(50757)
自然科学基金(49859)
资助(49846)
编号(49445)
成果(40820)
(37500)
(37490)
重点(37187)
(33993)
课题(33848)
国家社会(33674)
教育部(32519)
创新(31990)
人文(31743)
期刊
(147174)
经济(147174)
研究(87652)
中国(49406)
(46166)
(42333)
金融(42333)
(38357)
学报(37238)
管理(35861)
科学(34530)
大学(28329)
学学(26999)
经济研究(25528)
财经(25318)
农业(24668)
技术(22620)
(21885)
业经(21793)
教育(20399)
问题(19891)
(16754)
技术经济(15702)
理论(14892)
统计(14639)
国际(14529)
商业(13953)
实践(13027)
(13027)
世界(12696)
共检索到417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辰华  
以我国产融结合制度的历史演进为契机,考察不同时期我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基本特征。从产融结合的作用效果来看,我国的产融结合不仅发挥了良好的资源配置功能,而且对于改善微观企业的治理结构、协调银企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产融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金融经济和实物经济的脱节,增加了我国发生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我国应从制度创新入手规范产融结合的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福前  詹新宇  
本文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经验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波动平稳化趋势有着显著的熨平效应,并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推进,这种熨平作用亦趋明显。TGARCH模型的深入分析发现三大产业对我国经济波动幅度的影响是非对称性的:第一产业波动对经济总量波动几乎没有影响;第二产业波动对经济总量波动存在杠杆效应,而这种杠杆效应主要是由重工业带来的;但第三产业波动对经济总量波动存在明显的熨平作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及除五大类之外的其他服务业对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最为显著,而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因其自身的波动较大,对经济总量波动的熨平效应较小。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启示是,为保持我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军  
是否应当通过发行地方公债来筹集地方财政资金,这是目前在我国政府融资活动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公债的经济效应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地方公债的发行、支出、偿还对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旨在为地方公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滕建州  刘鹏  
文章尝试在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中引入时变性以及对外贸易权重,以考察新形式下我国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动态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较强,分别领先通货膨胀水平和产出缺口约14个月和6个月左右。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固定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动态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更强;相比于不包含对外贸易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包含对外贸易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衰减性更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德军  甄文富  
文章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GDP与FDI(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回归分析,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的正、负面效应,提出合理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与建议,达到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从量到质的飞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屿  梁平  刘肇军  
文章基于199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限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改变关键指标的情况下结果仍然稳健,同时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人力资本储备的途径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向影响具有典型的地区异质性特征和门限效应特征。具体而言,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别,东部地区影响程度较高,中西部省份影响较弱;此外,只有个人可支配收入超过一定门槛值时,该种正向影响才会出现并且会随着门槛值的上升该种影响程度会加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松华  胡敬新  
我国的产融结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三种模式,我国有很多知名的企业集团正在向产融结合的方向发展。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产融结合仍以信贷关系为主,但正在向产权融合方向发展。我国应当鼓励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发展,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允许产融双向融合,促进金融机构股权的多元化,成立产业投资基金。
[期刊] 征信  [作者] 曲艺  
有效的产融结合不仅能够降低产融结合的成本、减少产融的信息不对称,还能够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进一步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产融结合的有效性是一个动态、历史的概念,不同的产融结合方式以及同样的产融结合方式、产融结合机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由此看来,选择何种产融结合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庆亮  孙景同  
伴随我国产融结合发展的深入,企业产融结合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产融结合研究的核心。本文基于这个现实,通过构建产融结合有效性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重点从企业经营绩效角度就我国产融结合有效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我国企业产融结合总体上有效性不显著,存在大量无效和负效性,但随着结合程度的提高,其有效性也在不断提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亮  朱慧敏  
本文选取2002-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公告进入金融业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和事件研究法,分别考察上市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的财务效应和股票市场反应。实证研究发现,参股金融业后上市公司取得正的财务效应,表现为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明显增长。同时参股金融业会带来正向的市场反应,公司市值得到提升。但上市公司介入不同类别的金融牌照产生不同的市场反应。涉及主要金融牌照的产融结合比涉及类金融牌照的市场反应更为显著,而不同金融牌照的切入在短期和长期的市场反应具有差异。本文的研究证实了产融结合在提升公司效应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曾献东  谢科进  
金融集聚是金融资源既集中又扩散的过程。金融集聚在对核心城市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资本转移、技术扩散及带动产业调整等途径刺激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发现,上海金融集聚不仅对上海的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其银行业与证券业发展还对江浙经济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上海金融集聚对江浙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作用,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的积极影响更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勇  宗文昊  王慧娜  
本文选取了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九大典型并且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离岸金融中心作为研究对象,以协调证券资产调查和外部贷款作为离岸金融发展变量,使用2001—2012年面板数据验证了离岸金融中心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检验了离岸金融中心金融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和进出口额3个核心指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离岸金融中心金融发展对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不仅提升了样本地区经济效应,还佐证了离岸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对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和加快全球金融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蒙荫莉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金融深化与城市化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金融深化是城市快速成长的动因之一,城市化又进一步促进金融深化。这一结论给城市化进程要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也支持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纽带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