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7)
2023(9398)
2022(8490)
2021(8129)
2020(6893)
2019(16156)
2018(16463)
2017(32714)
2016(17681)
2015(20168)
2014(20355)
2013(20348)
2012(18763)
2011(16931)
2010(16971)
2009(15648)
2008(15176)
2007(13176)
2006(11666)
2005(10188)
作者
(51822)
(42439)
(42429)
(40270)
(26933)
(20331)
(19295)
(16807)
(16100)
(15163)
(14503)
(14035)
(13369)
(13368)
(13119)
(12802)
(12772)
(12624)
(12114)
(12035)
(10506)
(10485)
(10167)
(9565)
(9563)
(9533)
(9441)
(9436)
(8517)
(8315)
学科
(70118)
经济(70039)
管理(51101)
(48571)
(39767)
企业(39767)
方法(34465)
数学(30087)
数学方法(29794)
中国(20040)
(18974)
(17190)
业经(15240)
(14690)
(13729)
贸易(13722)
(13698)
(13371)
地方(13311)
农业(12336)
(11823)
(11633)
银行(11599)
理论(11544)
技术(11450)
环境(11109)
(11076)
(10595)
财务(10537)
财务管理(10516)
机构
大学(258467)
学院(256390)
管理(105420)
(100813)
经济(98519)
理学(91677)
理学院(90708)
管理学(89322)
管理学院(88868)
研究(81906)
中国(60757)
(55398)
科学(50957)
(47100)
(40774)
财经(38282)
业大(37583)
(37437)
研究所(37097)
中心(36311)
北京(35499)
(35389)
(34643)
(33490)
师范(33231)
(29711)
(29513)
农业(29441)
经济学(29431)
财经大学(28516)
基金
项目(173375)
科学(135568)
研究(129195)
基金(124931)
(107576)
国家(106672)
科学基金(91416)
社会(79284)
社会科(75032)
社会科学(75011)
基金项目(67485)
(67294)
自然(59604)
教育(58874)
自然科(58133)
自然科学(58120)
自然科学基金(57042)
(56707)
编号(54385)
资助(51581)
成果(44230)
(38517)
重点(37957)
(36563)
课题(36538)
(35940)
项目编号(33757)
创新(33396)
教育部(33012)
科研(32991)
期刊
(109326)
经济(109326)
研究(77274)
中国(42544)
学报(38148)
管理(38035)
科学(35739)
(33646)
(32690)
大学(28774)
教育(28301)
学学(26919)
农业(24002)
技术(21927)
(21204)
金融(21204)
业经(18838)
财经(17888)
经济研究(17341)
问题(15046)
(15024)
理论(14713)
图书(14623)
实践(13694)
(13694)
技术经济(12672)
科技(12631)
现代(12186)
商业(12164)
(11223)
共检索到364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秦远建  王多祥  
利用自然科学的能量概念,建立了企业的能量及价值模型,揭示了产学研结合的本质在于为企业补充能量的机理,阐述了产学研结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艺  邢斐  
笔者根据我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两步法对产学研结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长期来看,企业对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视、政府对研发的直接资助以及过去的合作经历均有利于产学研结合。此外,研究机构和高校两方与企业结合的影响因素有显著差异,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结合主要而受到企业对短期市场利润重视程度的正向影响;高校与企业的结合则受到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正向影响,受到企业对短期市场利润重视程度的负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翠仙  李苗  
对产学研结合质量的评价是考察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手段,文章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我国产学研结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诸多因素,并对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我国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2005年-2009年产学研结合的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与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实际相符,最后文章对提高我国产学研结合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颐  
我国以高校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多年来取得重要成就,价值和意义都不能低估。但在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中存在着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偏差,导致不少矛盾。笔者就此深入分析我国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产学研结合应有的发展方向:引入市场规则,开拓利用社会资源,以创业为导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岳贤平  李廉水  
产学研合作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和研究,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依然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许多企业急需的科研成果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拥有的大量成果得不到运用。所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研究非常必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静  冯锋  张雷勇  杜宇能  
认为动力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学研合作的效果,通过分析影响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提出了一种产学研合作的帆船动力机制模型。运用该模型深入研究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并指出产学研合作应充分认识"合力"的重要性,通过"聚力"、"借力"和"避力"来提升产学研合作效果的政策性结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储俊  
对我国产融结合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把其归纳为产融结合的动因、模式、效应、风险及其防范、问题及发展对策五个方面,并加以简要评析,指出目前研究在产融结合模式的创新和适用性、产融结合的有效性、产融结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防范机制、产融结合的具体可操作对策,特别是中小企业如何实施产融结合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试图给出可能的后续研究方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莉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不同,产融结合模式主要划分为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三种模式,目前对于我国采取何种模式,各方观点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三种模式的市场条件等因素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我国产融结合的历程和特点,认为作为一种最终目标,我国宜于选择市场主导型模式,将英美模式作为我国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冬雪  陈强  
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法律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突出障碍和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现状、障碍和影响因素,从产学研合作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创新主体的塑造、合作成果的保护和利益分配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法制需求和立法重点,从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法律基础和弥补产学研合作法律空白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法律体系的立法构想。本研究将为我国产学研合作立法提供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正  尹玲娜  蔡兵  
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形成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内外动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并针对当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军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政策,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使合作各方获得利益最大化。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合作各方由于出发点不同,参与动机也各不相同,企业偏重于技术创新中的风险分担、应对技术及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需要,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偏重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最后,加快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法规体系;激励企业创新,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财政与金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盖红波  
本文通过探讨韩国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总结出韩国在科研经费、人才培养、高科技园区建设、企业创办研发机构等方面,对我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论文进而论述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问题,然后提出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若干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昌送  李明惠  卢晓春  
本文对美国产学研结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及各个阶段形成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了美国产学研结合的优点和不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炼  
影响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因素很多,但有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并不是最主要原因,高校也存在认识不到位的地方。由于每个企业接受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学生数量有限,即便是有一定的减免税政策,企业获利不多,难以成为企业追逐的动力源。高校只有在宣传和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时,努力把握企业利益重点,才能被企业认同并被接受。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实现减免一定的税额或其他优惠政策,固然是十分必要,但如果把政策的重点放在支持学校上,通过项目和经费支持,引导高校走出校门主动与企业合作,效果会更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