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2)
- 2023(16620)
- 2022(14135)
- 2021(13365)
- 2020(11302)
- 2019(26005)
- 2018(25799)
- 2017(50163)
- 2016(27445)
- 2015(31097)
- 2014(31210)
- 2013(31028)
- 2012(28730)
- 2011(25782)
- 2010(26350)
- 2009(24454)
- 2008(24402)
- 2007(22053)
- 2006(19874)
- 2005(17838)
- 学科
- 济(112390)
- 经济(112254)
- 业(99387)
- 管理(92836)
- 企(88071)
- 企业(88071)
- 方法(47850)
- 数学(38166)
- 数学方法(37731)
- 农(35995)
- 财(34482)
- 业经(33808)
- 中国(31761)
- 制(25852)
- 农业(24385)
- 务(23672)
- 财务(23594)
- 财务管理(23563)
- 企业财务(22295)
- 理论(22201)
- 技术(21892)
- 地方(21750)
- 策(20986)
- 贸(20446)
- 贸易(20428)
- 和(20391)
- 易(19852)
- 学(19101)
- 划(18689)
- 银(18063)
- 机构
- 学院(392958)
- 大学(388868)
- 济(158851)
- 管理(158462)
- 经济(155131)
- 理学(134900)
- 理学院(133511)
- 管理学(131578)
- 管理学院(130855)
- 研究(127336)
- 中国(99465)
- 京(84080)
- 财(77522)
- 科学(75240)
- 所(63580)
- 农(62272)
- 江(61502)
- 财经(60024)
- 中心(58245)
- 研究所(56775)
- 业大(55332)
- 经(54355)
- 北京(53800)
- 范(50475)
- 师范(50080)
- 州(49566)
- 农业(48123)
- 院(46507)
- 经济学(45846)
- 财经大学(44061)
- 基金
- 项目(252084)
- 科学(198381)
- 研究(192351)
- 基金(179885)
- 家(153810)
- 国家(152347)
- 科学基金(132004)
- 社会(118787)
- 社会科(112365)
- 社会科学(112339)
- 省(100194)
- 基金项目(95142)
- 教育(89461)
- 自然(84301)
- 划(82502)
- 自然科(82285)
- 自然科学(82263)
- 编号(81379)
- 自然科学基金(80808)
- 资助(74274)
- 成果(66905)
- 课题(56433)
- 部(55978)
- 重点(55825)
- 创(54250)
- 发(54206)
- 项目编号(49984)
- 创新(49953)
- 教育部(48357)
- 制(47751)
- 期刊
- 济(187291)
- 经济(187291)
- 研究(121804)
- 中国(84230)
- 管理(63638)
- 财(61059)
- 农(58241)
- 学报(54187)
- 教育(52412)
- 科学(51270)
- 大学(42325)
- 农业(40284)
- 学学(39121)
- 融(38918)
- 金融(38918)
- 技术(38337)
- 业经(32828)
- 财经(29567)
- 经济研究(28022)
- 经(25372)
- 问题(24055)
- 业(22313)
- 图书(21733)
- 技术经济(20942)
- 理论(19611)
- 现代(19387)
- 贸(18871)
- 科技(18294)
- 商业(18250)
- 实践(17766)
共检索到607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广华 陈万明 蔡瑞林
指出我国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特点是政府推动、结构平衡与制度融合,但其实践过程中存在规划缺失、投入乏力、资源平台融合较弱、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校企沟通不畅等现象,功利主义目标偏向、管理模式与经验差异、规划机制与组织结构弱化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坚持规划指导与项目驱动,促进稳定合作;整合教育资源与科技平台,重视企业与地方投入;增强势差吸引与互补契合,完善准入淘汰机制;强化导师沟通与职责分工,密切师生交流;注重考核引领与过程控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现实参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广华 陈万明 蔡瑞林 钱颖赟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不同变量组合动态共演进机制效应显示:高校整体知识对人才培养存在间接效应,呈现出工作站环境路径的依赖性,隐性知识内化是培养的核心要素;人才培养诸多影响因素中,高校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并未因环境改变、企业导师参与而发生变化;高校导师及团队指导、企业导师研发指导、工作站环境等因素的单维度独立效应依次递减;多因素不同变量组合的人才培养绩效具有不同的动态共演进机制,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安萍 陈智栋 潘剑波 赵希岳 韩国防
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它可以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虽然在政府推动、企业和高校积极参与配合下已初具雏形,但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科研成果归属权,提高研究生工作站管理水平,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问题。
关键词:
协作式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敖永胜
介绍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设立与管理,说明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优势及人才培养效应,分析了工作站运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宝勇
通过对高等学校产学研用合作培养运行机制的系统研究,使得高等教育能够摆脱象牙塔式教育的束缚。只有高等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高等学校的知识理论更新速度才会更快,学科专业设置与发展才会更趋合理化。高等学校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并且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应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新要求。通过高等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运行机制的构建,使社会企事业单位由单纯的用人单位转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双方需要共同组织管理、共同实施培养育人的过程,进一步保证高等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工作的顺畅执行。解决了高等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普遍存在的企事业单位积极性不高、规模难以扩大和合作难以持久的困局。实现高等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互相依存,满足当前新形势下市场竞争中共谋发展的长期方针与举措。高等学校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金栋 王胜文 高俊青
产学研联盟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起来共同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利用多方主体的优质资源对驻站人员及其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联合培养。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生工作站的构成体系、影响因素与管理制度,探究了产学研联盟工作站建设的环境条件与具体过程,对工作站运行机理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阐述了工作站演进动力与演化形式,提出了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产学研联盟互利共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市,各类在校生1万人。设有机电工程、自动化、交通车辆、材料科学、经济管理和驾驶培训、基础部等七个系部,常设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运用、新能源汽车、焊接技术、工业分析、化工工艺、电子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少华
校企合作模式是当今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教育模式,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结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近年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所取得的经验,对构建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 校企合作 培养人才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中国教育报2013-08-05"终于读到我心仪的土木工程专业了!"日前,以571分的高分被西南科技大学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录取的四川江油考生李梁十分开心。他只是600名被今年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录取的考生之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经营者抱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做好,留不住人才。人力资源经理却一脸的无辜,认为自己的管理指标既然达成了,就不应该受到指责,甚至骄傲地认为公司的这个管理指标在同行业内还是最低的,应该值得褒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滔 杨洋
本文通过对株洲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目前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培养技能型人才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政府要转变职能、学校要转变观念、企业要转变态度的观点,建议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小型企业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季诚钧 樊丰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然而,目前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曲永印 付洪利
随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发展思路的确定,高等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正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而要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就必然面对和必须解决经济化与去经济化突出矛盾,建立起良好的校企合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在选择中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一、普通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合作中的属性决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高等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合作呈现阶段性特征,但其基本属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满生
当前,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教界的合作发展非常不均衡,合作以地处沿海和发达区域的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高校以及综合大学和工科类高校为主。跨国公司把人才视为核心要素,决定了其与大学密切伙伴关系形成的必然性。政府要制定引导促进大学与跨国公司加强合作的法规,地方高校和西部省区高校要把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合作应多方位,重点要落实到课程改革层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海青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中撰文,聚焦于美国、德国、加拿大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政策与实践,从政策目标与行动框架、政策工具和实施机制三个维度对这三个国家的案例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并提出对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启示。国际上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政策与实践的成功案例对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具有重要启示,作者在研究中选取、分析了以下三个成功案例:第一个是美国STW机会法案与STW体系。STW法案的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