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3)
2023(12724)
2022(11208)
2021(10471)
2020(8912)
2019(20516)
2018(20721)
2017(40854)
2016(22190)
2015(25049)
2014(25323)
2013(25295)
2012(23260)
2011(21082)
2010(21244)
2009(19795)
2008(19500)
2007(17304)
2006(15477)
2005(13904)
作者
(64511)
(53199)
(53035)
(50566)
(33842)
(25490)
(24138)
(20803)
(20121)
(19230)
(18072)
(17843)
(16939)
(16845)
(16370)
(16261)
(15828)
(15828)
(15249)
(15161)
(13317)
(13045)
(12825)
(12080)
(11922)
(11922)
(11890)
(11877)
(10707)
(10361)
学科
(91291)
经济(91160)
管理(68756)
(64708)
(54262)
企业(54262)
方法(40521)
数学(34807)
数学方法(34467)
中国(24953)
(24823)
(24636)
(22301)
业经(21811)
地方(17902)
(17799)
(16651)
贸易(16642)
(16197)
农业(15678)
(15518)
银行(15481)
(15285)
技术(15166)
(15020)
财务(14952)
财务管理(14918)
(14766)
(14689)
理论(14446)
机构
大学(325852)
学院(323640)
(132360)
管理(130122)
经济(129482)
理学(112370)
理学院(111191)
管理学(109555)
管理学院(108969)
研究(105862)
中国(78954)
(69596)
(64165)
科学(63126)
(52404)
财经(50798)
研究所(47161)
(47127)
中心(47126)
(46971)
(45880)
业大(45717)
北京(44468)
(41506)
师范(41178)
经济学(39867)
(38299)
(38097)
财经大学(37684)
农业(36771)
基金
项目(214711)
科学(169013)
研究(161068)
基金(155329)
(133362)
国家(132277)
科学基金(113860)
社会(101470)
社会科(96199)
社会科学(96177)
(83476)
基金项目(82916)
教育(73076)
自然(72380)
自然科(70564)
自然科学(70550)
(69725)
自然科学基金(69280)
编号(66610)
资助(63719)
成果(54906)
(47994)
重点(47362)
(45980)
课题(45489)
(44870)
(42886)
创新(41832)
教育部(41489)
项目编号(41436)
期刊
(148746)
经济(148746)
研究(99968)
中国(59270)
管理(49198)
(48094)
学报(46705)
科学(44046)
(43358)
大学(36042)
教育(34758)
学学(33810)
农业(29960)
(28902)
金融(28902)
技术(27602)
业经(25071)
财经(25031)
经济研究(23269)
(21333)
问题(20183)
理论(17273)
图书(16163)
技术经济(15978)
实践(15746)
(15746)
科技(15599)
现代(15507)
商业(14972)
(14961)
共检索到475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素萍  谭玉洪  
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了我国产业集群的生成机制,分析了每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为促进我国产业集群的生成提供了系统化的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恒江,陈继祥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其包含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内源动力机制将产业集群中包含的本地根植性蕴涵丰富的要素(资源)转化为内生优势;外源动力机制分为政府行为、外部竞争环境等,其作用带来产业集群的外部优势。以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及其作用规律研究为基础,产业集群内部治理与集群政策相结合的“从下到上”思路,是有利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广华  
本文提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论述了政府在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中的促导作用:一是制定集群品牌发展的规划;二是构建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三是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这些对于我国产业集群品牌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纬  梁嘉骅  
产业组织作为一种中观层面的组织,能够将微观的经济活动主体组织起来,运用有效的机制,提升各经济主体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地区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不同的社会环境,产业组织的形态是不同的,它们的效应也是不同的。笔者认为产业联盟以其特有的稳定效应和持续创新效应,特别适合转型时期中国的产业经济组织形态,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产业经济组织形态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其他产业经济组织共同推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雷  
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评价,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其形 成的深层次原因,并就如何进行风险防范和效率改进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易路  熊倪娟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和保持经济发展活力方面作用显著。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也越来越普遍和突出,主要体现在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融资成本过高等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并非我国独有,1931年英国的麦克米伦就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指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其后数十年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分析表明,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宏观层面的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树旺  易明  肖建忠  
一、创新系统演进与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一)创新系统简要回溯创新的"系统范式"大致经历了企业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三个阶段。其中,企业创新系统从熊彼特创新思想中衍生出来,注重对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唐永伟  刘合林  聂晶鑫  
创新型产业集群代表地方创新发展方向与水平,识别创新型产业集群类型和组织特征有助于优化其功能组织与空间布局。以武汉为例,通过挖掘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范围文本信息,构建一种快速识别创新型产业集群类型的方法,并结合多源数据和实地调研,归纳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和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武汉拥有光电子信息技术等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符合城市创新产业发展现状。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功能组织呈现单核心链式与多核心网络式共存特征,空间组织呈现单核集聚与多中心分散分布共存特征。就生成机制而言,应树立“功能—空间”协同演化的认知理念:在功能组织方面,产学研协同化发展主导创新主体生成与发展,集聚、多维邻近性促进创新主体功能集群和网络化;在空间组织方面,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创新主体在空间上有序集聚,创新主体对创新要素需求的敏感性分异决定其空间布局。在政策启示方面,注重创新型产业集群类型的精细化划分和发展情况的跟踪评估,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功能和空间协同,准确把握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跨界和网络化趋势,构建具有根植性的区域创新集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珺  
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性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一个地区缺乏资源禀赋、技术积累以及外部要素大量进入条件下,产业集群也是有可能生成的。只是这种生成机制存在着一个演化过程,即主导企业先从进入贸易活动为主,然后逐步转向以生产活动为主。当其他企业也仿效主导企业依次从进入贸易活动到进入生产性活动后,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就可能由依托专业市场而发展起来。本文以聚集在珠江三角洲西岸的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类集群生成条件和转化过程的理论分析,提出了衍生型集群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了开展这种集群类型的研究对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的普遍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杰  张少军  刘东  
产业技术轨道的缺失与低端循环锁定是形成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自主创新动力普遍不足和产业升级能力缺乏的关键因素。模块化条件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更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轨道的主导权与控制权方面。通过建构“3力”模型和主因素分解,解析了转型背景下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产业技术轨道生成与衍化动力的制度、技术、产业特征、外向关联度等方面的关键因素,指明主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对现阶段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产业技术轨道生成与衍化的重要推动作用。雁阵式、辐射式与中介式技术转移扩散平台模式对促进我国传统型地方产业集群产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具有现实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阮平南  王晓琦  
产业集群的形成固然是外部环境驱动的结果,但是产业集群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其生成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要进一步揭示产业集群形成的微观过程,就要深入研究集群形成的外在条件与内在逻辑。根据集群分工与内在制度的演进,可以认为集群本质上是由基于外在条件的"偶然事件"启动其内在逻辑而自发地生成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敏  
文章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动力机制,集群的动力包括生成动力与发展动力。产业集群的生成动力源自资源禀赋、社会文化、政府支持、企业间的柔性合作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其发展动力来自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集群学习效应、凝聚效应等方面。对产业集群生产与发展动力的研究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永达  陈琳  
集群治理是形成和维系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性条件,对于集群治理的研究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对集群治理的必要性和内涵的分析,描述了集群治理的边界,提出了集群治理的基本模式,并对集群治理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构建了集群治理机制的逻辑结构,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占仓  
系统论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思想渊源,说明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比理论研究更加扎实,已经取得非常瞩目的成绩,尤其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在区域发展中已成为主导推动力量。近几年,中国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专业领域的高度重视,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出版几十部专著,发表4900多篇论文,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结论认为,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在我国还比较薄弱;按照产业性质可将其分为传统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主要表现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知识和技术转移扩散,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种充...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邝国良  方少帆  
目前我国存在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政府强势介入型、混合型和完全市场主导型三种模式。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 ,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完善程度、集群内的竞争情况、技术进步资源和技术需求强度等都存在不同 ,并且导致了各自的技术扩散机制也有所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