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51)
2023(14035)
2022(11198)
2021(10388)
2020(8382)
2019(18926)
2018(18749)
2017(37172)
2016(19596)
2015(22225)
2014(21972)
2013(21193)
2012(19001)
2011(16821)
2010(16639)
2009(15312)
2008(14661)
2007(12827)
2006(11196)
2005(9903)
作者
(52488)
(43727)
(43591)
(41635)
(27742)
(20492)
(19861)
(16938)
(16668)
(15308)
(14571)
(14496)
(13642)
(13519)
(13441)
(13112)
(13034)
(12678)
(12476)
(12421)
(10824)
(10600)
(10447)
(9966)
(9897)
(9870)
(9424)
(9364)
(8655)
(8448)
学科
(86580)
经济(86494)
(57767)
管理(57672)
(46680)
企业(46680)
方法(38550)
数学(33493)
数学方法(33109)
中国(26296)
(24917)
业经(21657)
(20075)
地方(16809)
(16333)
农业(16321)
(15521)
贸易(15512)
(15106)
产业(14297)
(14022)
银行(14012)
(13745)
理论(13659)
(13448)
技术(13398)
(12617)
金融(12615)
(12178)
(11967)
机构
学院(278607)
大学(276122)
(121695)
经济(119522)
管理(111019)
理学(96542)
理学院(95656)
管理学(94162)
管理学院(93646)
研究(85759)
中国(65275)
(56322)
(55993)
科学(48410)
财经(45375)
(41218)
中心(39787)
(39609)
(39418)
经济学(38980)
(36874)
业大(36605)
研究所(35830)
经济学院(35433)
(35365)
师范(35064)
北京(34755)
财经大学(33836)
(31689)
(31627)
基金
项目(187559)
科学(150466)
研究(142776)
基金(137289)
(117044)
国家(116087)
科学基金(101801)
社会(93977)
社会科(89332)
社会科学(89315)
(73767)
基金项目(72025)
教育(65989)
自然(62376)
自然科(60944)
自然科学(60932)
(60900)
自然科学基金(59833)
编号(58527)
资助(54750)
成果(45986)
(42286)
重点(42090)
(42084)
(40105)
课题(39805)
国家社会(39517)
创新(37438)
教育部(37182)
人文(36906)
期刊
(129458)
经济(129458)
研究(81170)
中国(47142)
管理(42297)
(41706)
学报(35151)
科学(34746)
(34204)
教育(29623)
大学(28836)
学学(27225)
技术(26907)
(24739)
金融(24739)
农业(23715)
业经(23511)
财经(22510)
经济研究(21751)
(19510)
问题(18569)
商业(14503)
(14363)
技术经济(13976)
理论(13615)
现代(13081)
统计(13003)
实践(12155)
(12155)
(11971)
共检索到396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宁宁  张敏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所处的内外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文章从分工理论着手,探究产业链发展的内在逻辑、必要条件和未来方向,并从国际分工形式演变中分析指出产业链是当代分工最新表现形式,但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外围"并位于产业链中低端;回顾总结我国产业链发展历程,认为我国产业链已进入本土强化期,并就此阶段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约束条件,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产业链应着重加强本土化,增强自主可控性,加快提升产业链尖端化、数字化、开放化、高端品牌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苏扬  王金霞  陈艺毛  
产业链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所作出的重大谋划和部署。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存在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的技术链“断链”、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不足的产品链“弱链”、制造服务融合度不高的服务链“短链”问题。税收具有弥补技术链“断链”、强化产品链“弱链”、延伸服务链“短链”的适用性功能。为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议实施企业所得税为主,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为辅的税收政策组合来推动制造业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实施降采购、降用能、降用房用地、降用工、降销售成本的税收政策组合来优化制造业产品结构,实施有利于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业务、构建融合平台的税收政策组合来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毅   樊斯幔   张虎  
产业链现代化是党中央的重大谋划和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关于如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1)本文从多个方面寻找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因素;(2)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各要素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贡献程度,找出对产业链现代化影响较大的要素;(3)利用偏效应模型揭示不同要素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边际效应,探究各地区如何依据自身状况找到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1)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要素包括社会需求、科技创新、制度安排和资源禀赋4个部分;(2)不同要素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边际贡献处于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贡献最大,资源禀赋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贡献最小;(3)不同地区产业链现代化的投入要素的发展差异较大,不同地区产业链现代化进入最优区间的路径不尽相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树俊  董哲铭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数字化、韧性、创新、绿色和安全视角多维度构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赋予权重并进行测度;利用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差异及其来源;以空间核密度估计法进一步探究空间差异;运用莫兰指数(Moran’I)检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整体水平呈先抑后扬态势,并以整体—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呈阶梯状,提升速度依次递减;同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空间关联性呈U形态势发展。我国应加强数字化赋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测度体系,立足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从多维度多要素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共治;正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存在的区间差异大、区内发展不平衡问题,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空间关联效应,推动周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缩小区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平  张陈璇  
产业链现代化是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主题,数字产业链作为新型产业链形态助推中国的产业链现代化进程。数字产业链打破传统产业链的时空布局限制,通过数据这一生产要素形成有关经济部门的关联网络,是以数字产业为核心的数据供应链、数字企业、拓展的空间链以及数字价值链的有机组合。数字产业链作用于产业链现代化的效应为产业结构效应,同时从安全保障机制、协调机制、对接机制三个方面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依靠技术更迭、大数据与价值链融合、促进绿色全产业链的构建、控制产业链节点风险、均衡收入分配等路径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洪昌  丁睿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柱,而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的脊梁,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新的科学内涵,即内循环是内在优势、共同富裕是根本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应有之义、绿色低碳是重要保障以及和平发展是现实要求。面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弱链”“堵链”“缺链”“低链”“卡链”等现实困境,亟待通过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发展绿色产业链和构建更开放的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完整性、竞争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雪英  
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进路,是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2008—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综合指数模型测度了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及演变趋势,并进一步使用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期积累会促成示范效应,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土地流转程度、农村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朝迅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是破解我国产业基础能力不足和部分领域"卡脖子"瓶颈制约、提升产业链水平的必由之路。要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产业链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安全和效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发展等之间的关系,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具体而言,应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加大产业链核心环节扶持,稳固完整产业链优势;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和主导能力;鼓励企业专业化发展,培育具有"杀手锏"的零部件供应企业;加大行业协会和中间组织建设,促进产业链联动发展;继续深化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晓东  刘洋  周柯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经济韧性的关键环节。产业链韧性表现为产业链的抵御风险能力与恢复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应有序推进补链、延链、固链、强链等。数字经济时代,新要素、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为产业链韧性提供了新动力。目前,我国产业链韧性提升还存在着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导致产业链不完整、要素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产业链不稳、基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链不强等问题。鉴于此,应依托数字经济大力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加快打造新型数字示范平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注重扶持"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链向更完整、更稳定、更强健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早日实现产业链安全可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熊世伟  俞彦  爨谦  
当前,全球产业的变革和调整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工业经济如何适应经贸规则,重构和重塑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上海在加快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中,应当立足优势、化危为机,以高端产业集群建设为牵引,破解阻碍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堵点、难点,提升工业经济防御和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能力。基于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分析了高端产业集群在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围绕高端产业集群的目标要求和战略定位,阐述了提升上海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毛冰  
在构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指数的基础上,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基尼系数、泰尔指数、σ收敛模型测算全国及省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研究表明:全国及大多省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均有所提升;省级层面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分别呈持续攀升型、W型、M型、U型、倒U型、V型和倒V型变化态势;全国区域间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平衡但有扩大趋势,区域间产业创新现代化指数有收敛趋势。据此,应发挥生产率牵引效应,推进发展方式创新转型,深入把握因地制宜战略,为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注入活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永刚  史立凡  
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四化"同步发挥终端需求引致效应为产业链现代化创造巨大市场空间,发挥区域空间聚合效应为产业链现代化构筑多元功能平台,发挥要素协同配置效应为产业链现代化改善要素配置效能。新形势下,要提升"四化"同步的安全质态,守护产业链现代化的安全基石;拓展"四化"同步的产业业态,增强产业链现代化的竞争优势;创新"四化"同步的组织形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的主体优势;优化"四化"同步的空间样态,丰富产业链现代化的应用场景;营造"四化"同步的创新生态,完善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环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范子英  朱星姝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在"断链""堵链"等隐患。这既有产业发展的客观原因,也与地方政府行为、财税激励有直接关联。从财税体制和税收制度的视角,梳理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的主要障碍具有现实意义。针对财税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应从政府间关系、税制改革、税收优惠激励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企业在各个环节、领域的深耕细作,形成具备创新力、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建伟  余新创  付保宗  
在当前形势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受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外部国际产业循环不畅的情况下,技术打压、上游断供、市场封锁、生态脱钩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不强的问题日益突显。长期沿袭嵌入式分工合作路径、追赶型经济固有的发展水平差距、国内市场竞争无序、外资企业转移、产业发展生态不优等是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要把握好内外协作融合关系、新旧接续融合关系、整零畅通融合关系、要素支撑融合关系等四大关系,在前端补链、后端延链、畅通协作、动能再造、优化布局、开放合作等方面积极发力、寻求突破,通过深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与弹性韧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灵  高鹏飞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产业链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各国经济受创、全球产业链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下,我国制造业应从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国内外市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等方面,消除产业链梗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产业链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