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8)
2023(14606)
2022(12186)
2021(11101)
2020(9210)
2019(20579)
2018(20091)
2017(38909)
2016(20354)
2015(23039)
2014(22371)
2013(22242)
2012(21036)
2011(19077)
2010(19876)
2009(18785)
2008(17994)
2007(16491)
2006(15050)
2005(14017)
作者
(58230)
(48096)
(47698)
(45279)
(30732)
(22625)
(21525)
(18421)
(18283)
(17239)
(16266)
(16027)
(15514)
(15354)
(14940)
(14826)
(14056)
(14028)
(13749)
(13613)
(12281)
(11644)
(11625)
(11003)
(10918)
(10823)
(10731)
(10710)
(9590)
(9472)
学科
(90932)
经济(90851)
(68234)
管理(63893)
(56807)
企业(56807)
中国(34610)
方法(30408)
(28438)
金融(28438)
(27739)
银行(27719)
(26985)
地方(26347)
(26042)
数学(25399)
数学方法(25210)
业经(24006)
(22194)
(21669)
技术(20851)
(17788)
贸易(17766)
农业(17382)
(17248)
产业(15298)
(14719)
(14060)
地方经济(14052)
(14000)
机构
学院(292945)
大学(288446)
(129410)
经济(126760)
管理(112537)
研究(102784)
理学(94782)
理学院(93775)
管理学(92602)
管理学院(92019)
中国(85930)
(62333)
(61328)
科学(57132)
(51208)
财经(47979)
中心(47946)
(46265)
研究所(45584)
(43277)
(41854)
北京(39828)
经济学(39581)
(38502)
师范(38183)
(37809)
(37245)
业大(35880)
经济学院(35642)
财经大学(35410)
基金
项目(182251)
科学(145659)
研究(140002)
基金(130905)
(111658)
国家(110670)
科学基金(95961)
社会(90705)
社会科(86345)
社会科学(86329)
(73328)
基金项目(68441)
教育(63189)
(60299)
自然(57988)
自然科(56664)
编号(56657)
自然科学(56653)
自然科学基金(55704)
资助(52657)
成果(46804)
(45822)
(43526)
重点(41428)
课题(40844)
(40093)
创新(39823)
发展(37845)
国家社会(37240)
(37220)
期刊
(152215)
经济(152215)
研究(97017)
中国(65815)
管理(47408)
(45794)
金融(45794)
(45606)
(39895)
科学(37034)
学报(35499)
教育(34800)
大学(28278)
技术(26957)
业经(26757)
农业(26564)
学学(26286)
经济研究(24948)
财经(23889)
(20761)
问题(19912)
(17072)
国际(16018)
商业(15753)
技术经济(15741)
(14783)
科技(14751)
现代(14569)
理论(14469)
(14267)
共检索到473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晓兰  黄伟熔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球产业链创新链整体呈现系统性、耦合性、全面性的融合趋势,多元化、本土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重投入与高产出的同步增强趋势。面对原始创新不足、技术“卡脖子”突出、长效机制亟待完善等现实问题,我国应以促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推动迈向价值链高端为目标选择,以重塑国际竞争优势为重点方向,以积蓄长远发展动力为核心关键。应改革体制机制,构筑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生态;完善基础条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跨越发展;坚持以企业为核心,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通效果;聚焦固链强链,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韧性。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攻关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被列为“五大理念”之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此背景下,云南省基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康养资源,成立云南省健康产业发展集团,在全国率先创新性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提出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和健康生活目的地,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绿色发展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面旗帜,助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英武   郑江淮   王嘉杰   冉征   张睿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优化双链协同性和开放性,增强比较优势和创新链韧性,使得创新更容易发生,产业链分工更加紧密。双链融合内在驱动力主要得益于创新基础能力的强化、产业内创新与产业间创新的广泛开展。从创新基础能力、产业内创新网络、产业间创新网络3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数据和技术专利数据对中国及部分OECD国家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指数水平近30年来实现大幅提升,目前与日本相当,高于韩国及OECD平均水平,但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双链融合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领域,不断完善高端要素体系,夯实双链融合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间融合创新和地区间互补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瑞博  
"高技术不高"的严峻现实表明,上海雄厚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没有真正转化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上海高技术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并没有实现与之同步的增长。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互割裂是造成这种矛盾的内在根源。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协同的"双链"融合是上海"十二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战略,这主要包括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搭建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把创新前端的基础研究、前沿研究,中端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技术服务、技术交易,后端的投融资服务、项目产业化、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加速器"建设;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整合战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丽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内容,融合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必要路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境下,融合发展表现为产业融合、产业与创新融合、创新与需求融合等多重内涵。创新链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三重理论逻辑,即多元协同加快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逻辑、产业演化升级的发展逻辑、面向内需为主的双循环构建的应用逻辑。要从异质主体价值共创的动力机制、领军企业协同整合的治理机制、公平竞争政策导向的环境机制三方面共同着力,更好发挥创新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金美兰  
韩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其不断完善的产学合作机制。韩国产学合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本文按照每十年为一时期对其产学合作的演化过程进行梳理,其先后经历了萌芽期、胎动期、发展期、发展扩大期和活性化时期,通过深入解析其发展规律、不足及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我国产学合作的发展现状提出对我国产学合作的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晨   林晨   高中华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应深入探讨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的逻辑理路。首先,构建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理论逻辑。然后,对比中美制度,提炼建设我国人才链的政策启示。最后,提出“人才—创新”闭环、“人才—产业”闭环及推动“创新—产业”螺旋三类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的理论过程;从政策进程、政策基调、政策推进归纳中美在三类过程的差异;总结政策借鉴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体制优势,提出激发人才链效能的中国方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娆   张玥   郭晓旭  
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的耦合关系在学术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基于2008—2022年中国公司创业投资(以下简称“CVC”)数据集,探讨CVC在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发展中的作用。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省份产业链创新链(以下简称“双链”)耦合的时空演进分布发现,“双链”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态势。实证检验显示,CVC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吸引人才集聚、优化产业结构对“双链”耦合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CVC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流入资金存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门槛时,CVC促链耦合功能逐渐显现,且随着资金体量的增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CVC的赋能作用将更加突出。同时,CVC促进“双链”耦合的作用存在地理区位的异质性,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在东部地区更显著。为此,建议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加大对CVC的支持力度,科学发挥CVC的正向作用;鼓励跨区域创业投资,促进不同区域间协同发展;重视企业的作用,推动创新要素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双链”高效耦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婧玥  吴维旭  
从产业政策角度建立系统框架,分析地方政府怎样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并以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展开实证研究。首先根据不同产业自身规律在3类融合路径中选择合适路径,其次不论何种产业都有4种融合机制作为工作抓手。具体而言,融合路径包括创新链向产业链端延伸、产业链端向创新链端延伸、搭建两链融合“桥梁”;融合机制包括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创新资源共享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莹莹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10年来发展非常快速的新兴产业,是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产业类型。本文从迪士尼产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其目前形成的产业格局出发,分析其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架构,并以此为基础,调研分析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荣  
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耦合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科技界及相关政策机构密切关注的课题。以要素为切入点,提出从要素视角促进“双链”耦合的理论逻辑及运行机制,探讨破解阻碍“双链”耦合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益明  
"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模式创新分为"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环节融合模式创新和农业产业链条全程融合模式创新,具体包括生产环节融合创新、流通环节融合创新、消费环节融合创新、农业产业链条全程可追溯、农产品生产销售直接对接、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共享。"互联网+"视角下加快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应坚持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加强财政和社会支农、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农业信息服务载体、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益明  
"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模式创新分为"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环节融合模式创新和农业产业链条全程融合模式创新,具体包括生产环节融合创新、流通环节融合创新、消费环节融合创新、农业产业链条全程可追溯、农产品生产销售直接对接、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共享。"互联网+"视角下加快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应坚持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加强财政和社会支农、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农业信息服务载体、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云平  盛朝迅  任继球  李淑华  
201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地区结构协调优化,经济效益结构改善,但仍存在新动能对传统产业改造不够、区域经济发展分化、传统行业优化升级的人才严重缺乏、产业发展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2018年还需继续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在开放竞争中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结构,继续降低实体经济发展成本,优化实体经济盈利结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焦阳  曾品固  
英国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文化创意产业为英国的发展提供经济动力、文化风向以及种种社会功能,体现了重要的战略意义。借鉴英国经验,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要着力抓好完善法律法规、拓宽投入机制、培养创新人才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