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3)
- 2023(14394)
- 2022(11903)
- 2021(10938)
- 2020(9004)
- 2019(20579)
- 2018(20886)
- 2017(41238)
- 2016(22411)
- 2015(25316)
- 2014(25501)
- 2013(25359)
- 2012(23060)
- 2011(20858)
- 2010(20732)
- 2009(18919)
- 2008(18277)
- 2007(16115)
- 2006(14407)
- 2005(12772)
- 学科
- 济(93983)
- 经济(93887)
- 管理(67483)
- 业(63447)
- 企(51783)
- 企业(51783)
- 方法(40640)
- 数学(35123)
- 数学方法(34784)
- 中国(27591)
- 农(25922)
- 业经(22584)
- 财(20897)
- 学(19984)
- 地方(19724)
- 环境(18862)
- 制(17335)
- 农业(16924)
- 贸(16906)
- 贸易(16898)
- 易(16430)
- 和(15471)
- 银(15086)
- 银行(15046)
- 技术(15023)
- 产业(14647)
- 行(14404)
- 划(14241)
- 理论(14174)
- 融(13570)
- 机构
- 大学(322788)
- 学院(322448)
- 济(130878)
- 管理(129662)
- 经济(128134)
- 理学(112287)
- 理学院(111139)
- 管理学(109370)
- 管理学院(108808)
- 研究(106613)
- 中国(78582)
- 京(69137)
- 科学(65631)
- 财(58888)
- 所(52867)
- 农(49549)
- 研究所(48179)
- 财经(47655)
- 业大(47631)
- 中心(47244)
- 江(46078)
- 北京(43805)
- 经(43109)
- 范(41919)
- 师范(41540)
- 经济学(39141)
- 院(38927)
- 农业(38804)
- 州(37725)
- 经济学院(35517)
- 基金
- 项目(219105)
- 科学(172315)
- 研究(162049)
- 基金(158171)
- 家(136985)
- 国家(135869)
- 科学基金(116869)
- 社会(102078)
- 社会科(96794)
- 社会科学(96769)
- 省(86227)
- 基金项目(84313)
- 自然(75142)
- 自然科(73314)
- 自然科学(73297)
- 教育(72839)
- 划(71990)
- 自然科学基金(71954)
- 编号(66489)
- 资助(64473)
- 成果(53296)
- 重点(48625)
- 发(48302)
- 部(47789)
- 创(45662)
- 课题(45469)
- 创新(42594)
- 科研(41530)
- 国家社会(41527)
- 项目编号(41032)
- 期刊
- 济(143250)
- 经济(143250)
- 研究(95884)
- 中国(56183)
- 学报(48866)
- 管理(47928)
- 科学(45684)
- 农(45458)
- 财(41777)
- 大学(36988)
- 学学(34744)
- 教育(33865)
- 农业(31853)
- 技术(27982)
- 融(27603)
- 金融(27603)
- 业经(25378)
- 经济研究(23226)
- 财经(22465)
- 问题(19769)
- 经(19175)
- 图书(16778)
- 理论(16410)
- 业(16061)
- 技术经济(15906)
- 科技(15884)
- 商业(15811)
- 现代(15435)
- 实践(15053)
- 践(15053)
共检索到464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洪群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主动作为,符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是产业链供应链涉及的所有环节、所有主体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低碳运行模式,实现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碳排放持续降低的动态过程。近年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但存在产业链供应链含“碳”量高、技术创新应用不足、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要立足“双碳”战略要求,遵循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规律,通过产业产品升级减碳、用能用料源头减碳、技术创新应用减碳、空间优化布局减碳、精细高效管理减碳等多措并举,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游建民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绿色化不断驱动国内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根据产业链演进的驱动要素划分产业链的演进阶段,分析各个阶段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及其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将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置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中,分析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的实现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发生变化,产业链的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产业链低碳化升级趋势明显。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产业链将会根据不同演进阶段中碳排放变化的趋势、产业链升级轨迹以及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变化进行低碳化的升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游建民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绿色化不断驱动国内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根据产业链演进的驱动要素划分产业链的演进阶段,分析各个阶段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及其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将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置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中,分析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的实现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发生变化,产业链的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产业链低碳化升级趋势明显。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产业链将会根据不同演进阶段中碳排放变化的趋势、产业链升级轨迹以及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变化进行低碳化的升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姗姗 许彩慧
近年来,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前沿端口,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体系正发生深度演变,全球性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正逐步形成。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的主动作为,立足于全球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要素及作用传导机理,探究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国内外双重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现实逻辑。从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改革低碳绿色政策机制角度对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鄢哲明 邓晓兰 陈宝东
文章在阿西莫格鲁等人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框架下,探讨了绿色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影响机理,并利用1995~2012年中国分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因果检验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产业结构低碳化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累积调整的过程,其水平上升的推动力是偏向于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绿色技术进步。文章突出技术进步偏向性并回应了已有文献关于技术进步作用的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省级政府的经济干预对产业结构低碳化存在负向影响,可能抵消绿色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效果。文章认为,为了实现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目标,有必要通过政策机制鼓励清洁技术发展,促使技术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川 陈静 袁梦琛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生产工具及相关技能都得以改善。然而,就农业产业链整体来看,仍存在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特征,而且随着农业工业化的提速,农业产业链碳排放问题也愈演愈烈。基于此,本文从农业产业链视角剖析其低碳化的内外作用机制,揭示我国农业产业链持续低碳化内外作用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业 产业链 低碳化 作用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川 陈静 袁梦琛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生产工具及相关技能都得以改善。然而,就农业产业链整体来看,仍存在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特征,而且随着农业工业化的提速,农业产业链碳排放问题也愈演愈烈。基于此,本文从农业产业链视角剖析其低碳化的内外作用机制,揭示我国农业产业链持续低碳化内外作用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业 产业链 低碳化 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德勇 汪涌 胡杨
研究企业外资持股能否通过供应链渠道产生溢出效应,推动供应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企业外资持股对供应商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外资持股增加能显著减少其供应商碳排放,而企业外资持股促进供应商环保投资增加的“资金链”渠道、促进供应商绿色低碳创新水平提升的“创新链”渠道是企业外资持股推动其供应商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企业环保信号更明确、供应商环保参与度越高时,企业外资持股增加对其供应商的碳减排效应越强;企业绿色技术越先进、供应商学习能力越强时,企业外资持股增加对其供应商的碳减排效应越强。进一步发现,企业外资持股增加对其供应商的碳减排效应可沿供应链继续向上产生多级溢出;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更强的环境正外部性,企业“走出去”会强化其外资持股对供应商的碳减排效果。本文为中国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并在供应链乃至产业链层面落实“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树俊 董哲铭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数字化、韧性、创新、绿色和安全视角多维度构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赋予权重并进行测度;利用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差异及其来源;以空间核密度估计法进一步探究空间差异;运用莫兰指数(Moran’I)检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整体水平呈先抑后扬态势,并以整体—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呈阶梯状,提升速度依次递减;同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空间关联性呈U形态势发展。我国应加强数字化赋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测度体系,立足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从多维度多要素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共治;正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存在的区间差异大、区内发展不平衡问题,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空间关联效应,推动周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缩小区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建材
首先分析了低碳产业集群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介绍了我国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必要性,然后根据当前形势和产业集群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引入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最后从政府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企业管理层面,探讨了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低碳产业集群发展道路。
关键词:
低碳产业群 绿色供应链管理 发展道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俊峰 李强
上游"绿色油田"保护碧海蓝天,中游"绿色发电"促进环境友好,下游"绿色炼化"助力治污攻坚,低碳产业贡献清洁能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及产品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荣获国务院国资委"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企业"、联合国全球契约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国文
本文从低碳物流和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出发,基于供应链流程标准,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框架体系,结合发达国家的实践,分析了主要绿色供应链管理与技术手段,提出了建立低碳物流体系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 物流 供应链 体系 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伟
作为要素协同共生动态系统的资源型产业链,其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并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在此过程中,资源型产业链的碳排放随着产业链演进的变化而变化,知识共享与合作程度的提升促进产业链碳排放的降低。该文基于资源型产业链的特征,从产业链演进过程碳排放的特点、产业链低碳化升级动力机制和产业链低碳化升级作用机理三个维度,构建资源型产业链低碳化升级的一体化的立体分析框架,剖析了在不同的演进阶段资源型产业链低碳化升级的变化状况,指出了资源型产业链低碳化升级的动态过程特征。
关键词:
资源型产业链 知识驱动 演进 低碳化升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谭敏
本文基于供应链的视角对物流企业低碳化运营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运营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低碳化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新型运营模式。
关键词:
供应链 物流企业 低碳化运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君 刘娟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攀升,报废汽车数量也逐年上升。面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汽车供应链唯有积极应对并把握机遇。文章在阐述低碳价值链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汽车行业低碳价值链的主要构成环节,构筑了汽车供应链的立体化低碳路径体系。然后,从提高产品效率和性能、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有价值资源的再利用和减少汽车废弃物排放四个不同层面对该低碳路径体系展开分析,并讨论了低碳化路径涉及的不同汽车供应链环节和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