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3)
2023(8401)
2022(6596)
2021(5835)
2020(4838)
2019(10577)
2018(10657)
2017(21648)
2016(11486)
2015(13215)
2014(13437)
2013(13100)
2012(11932)
2011(10645)
2010(10802)
2009(10316)
2008(10028)
2007(9026)
2006(8355)
2005(7658)
作者
(33507)
(27717)
(27552)
(26436)
(17302)
(12896)
(12583)
(10727)
(10480)
(9850)
(9354)
(9019)
(8813)
(8732)
(8702)
(8417)
(8251)
(7988)
(7944)
(7773)
(7060)
(6784)
(6746)
(6289)
(6266)
(6122)
(6091)
(6041)
(5531)
(5341)
学科
(56861)
经济(56810)
(35292)
管理(33615)
(27040)
企业(27040)
方法(21819)
中国(19537)
数学(19106)
数学方法(18991)
(16662)
业经(14660)
地方(13459)
产业(11940)
(11084)
农业(10639)
(10521)
(10113)
贸易(10106)
(9792)
(9786)
银行(9783)
(9483)
(8847)
(8646)
金融(8645)
(8535)
技术(8238)
(7888)
环境(7622)
机构
学院(174209)
大学(172441)
(78897)
经济(77407)
管理(66425)
研究(58135)
理学(56931)
理学院(56323)
管理学(55520)
管理学院(55222)
中国(44168)
(36739)
(35883)
科学(33304)
财经(28642)
(28407)
(25814)
(25788)
研究所(25537)
中心(25510)
经济学(25313)
(24012)
北京(23262)
经济学院(23117)
(22768)
师范(22599)
业大(22475)
(21199)
财经大学(21068)
(20725)
基金
项目(111518)
科学(89518)
研究(83171)
基金(81846)
(70005)
国家(69520)
科学基金(60334)
社会(56102)
社会科(53575)
社会科学(53566)
(44006)
基金项目(43261)
教育(37019)
自然(36435)
(36107)
自然科(35603)
自然科学(35595)
自然科学基金(34929)
编号(33211)
资助(32559)
(26341)
成果(26088)
重点(24926)
(24525)
国家社会(23918)
课题(23286)
(23126)
发展(22252)
(21942)
创新(21761)
期刊
(88553)
经济(88553)
研究(55237)
中国(30380)
管理(25910)
(24518)
(22773)
科学(22337)
学报(21730)
(17348)
金融(17348)
大学(17125)
业经(16453)
技术(16170)
学学(16095)
农业(15816)
教育(15644)
经济研究(15466)
财经(14036)
问题(13362)
(12277)
商业(10602)
(10328)
技术经济(9404)
现代(9372)
统计(9019)
国际(8488)
理论(8378)
(8372)
经济问题(7987)
共检索到258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树俊  董哲铭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数字化、韧性、创新、绿色和安全视角多维度构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赋予权重并进行测度;利用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差异及其来源;以空间核密度估计法进一步探究空间差异;运用莫兰指数(Moran’I)检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整体水平呈先抑后扬态势,并以整体—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呈阶梯状,提升速度依次递减;同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空间关联性呈U形态势发展。我国应加强数字化赋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测度体系,立足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从多维度多要素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共治;正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存在的区间差异大、区内发展不平衡问题,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空间关联效应,推动周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缩小区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超兰  
提升商贸流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2013-2021年面板数据,探索如何构建综合评价指数,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商贸流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文章最后从加强自主创新研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泽明   刘兵  
文章运用熵值法考察了2010—2021年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究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结果显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和东北地区最低的分布格局;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呈稳步下降趋势,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全国及各地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绝对差异均呈现稳步下降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宁宁  张敏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所处的内外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文章从分工理论着手,探究产业链发展的内在逻辑、必要条件和未来方向,并从国际分工形式演变中分析指出产业链是当代分工最新表现形式,但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外围"并位于产业链中低端;回顾总结我国产业链发展历程,认为我国产业链已进入本土强化期,并就此阶段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约束条件,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产业链应着重加强本土化,增强自主可控性,加快提升产业链尖端化、数字化、开放化、高端品牌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毛冰  
在构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指数的基础上,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基尼系数、泰尔指数、σ收敛模型测算全国及省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研究表明:全国及大多省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均有所提升;省级层面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分别呈持续攀升型、W型、M型、U型、倒U型、V型和倒V型变化态势;全国区域间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平衡但有扩大趋势,区域间产业创新现代化指数有收敛趋势。据此,应发挥生产率牵引效应,推进发展方式创新转型,深入把握因地制宜战略,为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注入活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范子英  朱星姝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在"断链""堵链"等隐患。这既有产业发展的客观原因,也与地方政府行为、财税激励有直接关联。从财税体制和税收制度的视角,梳理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的主要障碍具有现实意义。针对财税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应从政府间关系、税制改革、税收优惠激励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企业在各个环节、领域的深耕细作,形成具备创新力、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建伟  余新创  付保宗  
在当前形势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受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外部国际产业循环不畅的情况下,技术打压、上游断供、市场封锁、生态脱钩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不强的问题日益突显。长期沿袭嵌入式分工合作路径、追赶型经济固有的发展水平差距、国内市场竞争无序、外资企业转移、产业发展生态不优等是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要把握好内外协作融合关系、新旧接续融合关系、整零畅通融合关系、要素支撑融合关系等四大关系,在前端补链、后端延链、畅通协作、动能再造、优化布局、开放合作等方面积极发力、寻求突破,通过深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与弹性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军  
文章基于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中国产业链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测算产业链创新水平。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与Markov链方法,分析中国产业链创新的整体状况、地区差距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从全国总体来看,中国产业链创新水平表现出稳步提高趋势;中国产业链创新四大子系统呈现“高度耦合、良性协调”特征。分地区来看,中国产业链创新水平具有显著地区差距,华东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远超其他地区,西南、西部与东北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较低;华东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呈现极化现象显著趋势,华北、西南地区表现出极化现象逐步弱化的趋势;除华南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差距表现出缩小趋势之外,其他地区产业链创新水平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  
选取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GMM估计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能否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研究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尚不明显。在经济“双循环”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表现出明显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知识产权保护门槛约束下,数字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间存在“U”型作用关系。进一步检验可知,在经济双循环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同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不同分位点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生不同赋能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  
选取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GMM估计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能否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研究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尚不明显。在经济“双循环”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表现出明显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知识产权保护门槛约束下,数字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间存在“U”型作用关系。进一步检验可知,在经济双循环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同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不同分位点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生不同赋能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汤吉军   史锐   陈俊龙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及新旧动能转换。本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及空间杜宾模型,测算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时空分布动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水平逐年攀升;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东部>全国>中部>西部,同时,三大区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和极化趋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受到经济发展、政府干预、人力资本、开放程度、市场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乌赶  许凤茹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从产业组织、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绿色集约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算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初始起步期、发展高峰期以及回落企稳期。增强产业韧性,提高产学结合度和专利价值度,以及释放要素活力以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是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姗   张哲  
文章基于工业产业链流通、盈利、数字化、创新、协同以及绿色化六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核密度估计及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分析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数整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对较高,而区域差异则主要表现在各区域之间,但是长期来看高水平地区将会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进而促进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整体水平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毅   樊斯幔   张虎  
产业链现代化是党中央的重大谋划和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关于如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1)本文从多个方面寻找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因素;(2)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各要素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贡献程度,找出对产业链现代化影响较大的要素;(3)利用偏效应模型揭示不同要素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边际效应,探究各地区如何依据自身状况找到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1)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要素包括社会需求、科技创新、制度安排和资源禀赋4个部分;(2)不同要素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边际贡献处于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贡献最大,资源禀赋对产业链现代化的贡献最小;(3)不同地区产业链现代化的投入要素的发展差异较大,不同地区产业链现代化进入最优区间的路径不尽相同。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朝迅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是破解我国产业基础能力不足和部分领域"卡脖子"瓶颈制约、提升产业链水平的必由之路。要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产业链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安全和效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发展等之间的关系,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具体而言,应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加大产业链核心环节扶持,稳固完整产业链优势;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和主导能力;鼓励企业专业化发展,培育具有"杀手锏"的零部件供应企业;加大行业协会和中间组织建设,促进产业链联动发展;继续深化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