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1)
2023(10059)
2022(8721)
2021(7802)
2020(6970)
2019(16176)
2018(16019)
2017(33310)
2016(17847)
2015(20429)
2014(20558)
2013(20877)
2012(19990)
2011(18142)
2010(18261)
2009(17336)
2008(17349)
2007(15818)
2006(13795)
2005(12462)
作者
(53110)
(44744)
(44436)
(42616)
(28288)
(21345)
(20396)
(17319)
(16573)
(15953)
(14914)
(14805)
(14173)
(13982)
(13934)
(13916)
(13559)
(13024)
(12866)
(12784)
(11078)
(11024)
(10993)
(10183)
(9995)
(9900)
(9899)
(9752)
(9036)
(8822)
学科
(90001)
经济(89916)
(51720)
管理(50240)
方法(43692)
数学(39754)
数学方法(39535)
(39083)
企业(39083)
(24365)
中国(22858)
(22297)
地方(19110)
业经(17434)
(17272)
贸易(17265)
(16759)
农业(16376)
(16369)
(14762)
(13820)
银行(13793)
(13269)
金融(13266)
(13140)
(12984)
财务(12969)
财务管理(12930)
企业财务(12270)
产业(12140)
机构
大学(273573)
学院(272707)
(125152)
经济(122929)
管理(106007)
理学(91776)
理学院(90803)
研究(90585)
管理学(89627)
管理学院(89111)
中国(68985)
(58338)
(56565)
科学(52444)
财经(47067)
(45943)
(44352)
(42665)
中心(41963)
研究所(41371)
经济学(40925)
(39871)
业大(38340)
经济学院(37683)
北京(35653)
农业(35117)
财经大学(34982)
(33527)
师范(33226)
(31899)
基金
项目(176509)
科学(139856)
基金(130432)
研究(129154)
(112647)
国家(111789)
科学基金(95663)
社会(85256)
社会科(81185)
社会科学(81165)
基金项目(69293)
(67551)
自然(59704)
教育(58911)
自然科(58303)
自然科学(58286)
自然科学基金(57307)
(56970)
资助(54313)
编号(51353)
成果(41497)
(41182)
重点(39784)
(39690)
(36486)
国家社会(36197)
教育部(35674)
课题(34920)
人文(34718)
创新(34234)
期刊
(133218)
经济(133218)
研究(82018)
中国(45087)
(43990)
(39706)
学报(39462)
科学(36955)
管理(36469)
大学(29792)
学学(28332)
(27147)
金融(27147)
农业(26604)
财经(24135)
经济研究(22883)
业经(22022)
技术(21885)
(20840)
教育(20703)
问题(19390)
(16385)
技术经济(15242)
统计(15089)
商业(14350)
(13842)
理论(13758)
(13438)
国际(12802)
决策(12222)
共检索到395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依广,曹乾  
通过对我国各主要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得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之年平均在90%以上,其中仅工业一项的贡献率为60%左右。同时以工业为重点,运用Kaldor模型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工业部门增长效应的差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鹏  高妍伶俐  
本文以2001-2010年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区域经济增长细化为三次产业经济的增长,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水平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环境规制水平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对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东、中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和西部地区的第一、三产业的增长无显著影响。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各区域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鹏  
文章从我国近二十年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际数据的整理、分析入手,通过对产业不平衡发展演进轨迹和生成动因的剖析,以量化的手段探析产业不平衡发展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十五”规划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施发启  
中国产业部门连锁分析施发启ABSTRACTAfteranalyzingChina'sinter-industrylinkageonthebasisofthefiveinput-outputtables(18×18)at1990constantpric...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春艳  韦晓宏  邢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服务产业部门增长对就业的促进效应是本文的重点。在考虑服务产业部门差异性的前提下,选择服务产业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运用就业弹性分析服务产业部门增长与就业现状,结果发现两者呈正向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发现所选变量系数的符号符合预期。服务产业部门增长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使发生金融危机,其显著的正效应并未发生改变。同时发现,实际利用外资和城镇化水平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服务行业工资对就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其国  陈慧婷  胡剑波  
文章基于EIO-LCA模型测算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消耗和隐含碳排放,进而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的最优投入量,最后计算出我国产业部门全要素隐含能源效率。结果发现:(1)2005—2017年,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消耗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建筑业的隐含能源消耗最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隐含能源消耗最小;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仍然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源头。(2)仅有34.62%的产业部门效率均值大于1,且三大产业部门样本期中后期的效率值整体上出现下滑趋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全要素隐含能源效率亟待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剑波   吴驰宸  
提升隐含碳生产率是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键。基于2002—2020投入产出数据与能源碳排放数据建立隐含碳生产率指标,利用LMDI-PDA综合分解法,系统梳理各效应、各细分产业部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直接排放率效应对28个产业部门中的大部分产业部门的隐含碳生产率提升起到阻碍作用,排放能效效应以及能源资本替代效应则主要起积极作用;隐含碳生产率效应普遍推动三次产业隐含碳生产率上升,排放结构效应则阻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隐含碳生产率的增长,负向效应分别为-0.0166万元/吨、-0.0190万元/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产业部门是其他服务业和建筑业。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产业低碳变革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峰  胡剑波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在开放条件下,根据Kaya恒等式,运用非竞争型I-O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考察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贡献值与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除2015—2017年外,规模效应和总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强度效应的贡献值为负,而结构效应的影响不是单一方向的;规模效应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从28个产业部门来看,所有产业部门规模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而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近年来,越来越多产业部门总效应的贡献值为负;在不同时间段,产业部门三种效应的贡献率及其排名变化较大。从三次产业来看,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强度效应以及总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规模效应的贡献率始终位居前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晓华  邓宝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主导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作为一个维持了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在均衡价格的假设下,经济总量的增长是由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这三种因素共同长期作用的结果。但是,我国的经济制度现实告诉我们,均衡价格这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并不成立。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在资源配置最优的假设前提并不成立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即三大产业的发展过程,并结合对1990年至2009年这20年的相关数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保珺  
本文运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对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解,得到对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成因进行分析的模型系统,并以其为工具,对我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刚  潘祺志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六大产业1989—2005年能源消费的综列协整模型和综列误差校正模型,实证分析了各产业能源消费与产业增长、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六大产业的能源消费、产业增长和能源效率指标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短期调整效应显著,据此提出了"提高技术进步和加快进行产业调整"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淑艳  谢高地  
研究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综合分析了2007年中国52个产业部门碳足迹的流动情况。该年中国产业部门完全碳足迹为71.0亿tCO2,其中直接碳足迹与间接碳足迹分别为52.5亿与18.5亿tCO2;支持本国终端消费发生的碳足迹为47.0亿tCO2,支持出口发生的碳足迹为24.0亿tCO2。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碳足迹是赤字的,赤字幅度达5.5亿tCO2,占本国源碳足迹总量的10.5%。产业部门之间的碳足迹流动非常活跃,82.3%的完全碳足迹发生了产业部门再分配。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B1组)与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B2组)的产业部门是中国碳足迹流动的主体部门,也是碳足迹管理的核心对象。B1组部门的间接碳足迹是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初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中国的1981—1987年期间34个产业部门劳动投入的度量。在本文中,我们将开发各产业部门在此期间劳动投入的相对变化率及劳动投入数量和质量的相对变化率。在此基础上可以容易地算出各部门劳动投入数量、质量的超越对数指数及相应的价格指数。这项工作的基础是要建立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报酬的按行业部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