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5)
- 2023(15194)
- 2022(12879)
- 2021(11812)
- 2020(9673)
- 2019(21740)
- 2018(21574)
- 2017(41744)
- 2016(22921)
- 2015(25804)
- 2014(26277)
- 2013(25865)
- 2012(24592)
- 2011(22479)
- 2010(23103)
- 2009(21769)
- 2008(21658)
- 2007(19900)
- 2006(18218)
- 2005(17278)
- 学科
- 济(99298)
- 经济(99173)
- 管理(69016)
- 业(64264)
- 企(51420)
- 企业(51420)
- 方法(32461)
- 中国(32402)
- 农(29580)
- 地方(27898)
- 数学(27429)
- 数学方法(27115)
- 财(26209)
- 制(25834)
- 业经(24459)
- 银(20112)
- 银行(20091)
- 行(19439)
- 农业(19174)
- 贸(19098)
- 贸易(19080)
- 融(18640)
- 金融(18636)
- 易(18507)
- 学(17372)
- 体(16816)
- 环境(16301)
- 技术(15765)
- 地方经济(15673)
- 策(15269)
- 机构
- 学院(333529)
- 大学(329159)
- 济(141305)
- 经济(138007)
- 管理(122419)
- 研究(117673)
- 理学(102183)
- 理学院(100977)
- 管理学(99465)
- 管理学院(98811)
- 中国(93106)
- 财(71504)
- 京(71303)
- 科学(67361)
- 所(60136)
- 江(55499)
- 财经(53701)
- 中心(53657)
- 研究所(53035)
- 农(50656)
- 经(48244)
- 北京(46204)
- 范(45991)
- 师范(45596)
- 州(44220)
- 经济学(43150)
- 院(42563)
- 业大(42460)
- 财经大学(39141)
- 农业(38895)
- 基金
- 项目(203163)
- 科学(159899)
- 研究(157881)
- 基金(142944)
- 家(121964)
- 国家(120844)
- 科学基金(103163)
- 社会(99575)
- 社会科(94402)
- 社会科学(94386)
- 省(81695)
- 基金项目(73941)
- 教育(72730)
- 划(67570)
- 编号(66511)
- 自然(61666)
- 自然科(60112)
- 自然科学(60099)
- 自然科学基金(58995)
- 资助(58787)
- 成果(56662)
- 发(49523)
- 课题(48260)
- 重点(46434)
- 部(45138)
- 创(42769)
- 制(42197)
- 性(41105)
- 发展(40762)
- 国家社会(40385)
- 期刊
- 济(175171)
- 经济(175171)
- 研究(110964)
- 中国(78396)
- 财(55116)
- 管理(49833)
- 农(48463)
- 教育(45539)
- 学报(43464)
- 科学(42197)
- 融(40727)
- 金融(40727)
- 大学(33908)
- 农业(32376)
- 学学(31290)
- 技术(30821)
- 业经(30001)
- 经济研究(27227)
- 财经(26893)
- 经(23322)
- 问题(23231)
- 贸(19637)
- 国际(17659)
- 图书(16419)
- 技术经济(16332)
- 坛(16269)
- 论坛(16269)
- 业(16264)
- 商业(16241)
- 现代(15944)
共检索到544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希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深过程中,酝酿着新经济格局的未知性变化,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结构性转型挑战和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我国跨区域产业协调机制构建依据,强调区域资源优势互补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探究跨区域产业协调机制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区域之间的合作博弈化共赢理念。促进我国跨区域产业联动协调机制可持续发展,要以制度保障提升跨区域产业协调能力,提升区域产业资源性优势和功能定位,建立跨区域产业同类型企业的合作机制。
关键词:
产业联动 跨区域 协调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霍艾湘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已经发生并且将加速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将给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养老消费市场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养老人口和消费总规模的增长,还包括养老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养老收入结构、养老产品及服务供给结构、家庭及代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变革。本文研究认为我国养老消费市场整体具有消费人群及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消费内容多元化、区域及群体间消费能力不均衡的特征,在消费行为上呈现消费加速互联网化、精神消费和关怀消费快速增长的特点。同时在供给侧方面存在总量供给不足和区域、城乡及群体间不均衡的问题。文章认为应着重从加快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充分引导年轻人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加强协调空间及群体间的公共养老供给三个方面,推进养老服务业供需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晔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普遍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尚不尽如人意。为此,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区域层面上的融合发展,以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永喜
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跨区域公共工程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在重塑着区域间的利益关系与经济联系。通过探讨建立区域性公共工程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率实现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在"区域投入与受益具有比例对称性"条件下建立区域协调与补偿机制既可以发挥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率又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并依此而提出区域间协调与补偿的量化标准。
关键词:
公共工程 协调 补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怡男 刘鸿渊
中国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决定于区域之间合作行为,然而立足于区域经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区域之间竞争存在的客观现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面临着异质性主体及其一致性行为生成的挑战。如果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转换成本与收益在异质性行为主体之间的非对称性分布纳入到国家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去思考,跨区域的异质性主体的合作行为博弈就构成了中国低碳经济的一个本质性特征,其协调发展是以一定的制度安排为基础条件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闫梅红
针对目前中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文章以河南省为例,针对我国中高职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中高职衔接不畅、中高职实践技能"倒挂"、高职以上无法实现层次上移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打通中高职衔接的"入口"和"通道",探索新型职业教育课程衔接模式,依托企业、建立政府统筹区域性公共培训中心,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等建议,希望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小蒂 郭爱美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今产业内贸易的概况,并指出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局限性,重点研究了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认为其比改革开放初期已有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何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着重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提出对策。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现状 差距 科技进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德权
广东已经成为金融大省,但在向金融强省的方向迈进的过程中面临制约其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区域发展不平衡、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建设缺乏金融支持等。本文从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观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广东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海燕 王富喜
文章从界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概念入手,将自组织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相互依赖理论、竞争合作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依据,探讨了上述理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理论基础 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良文 黄水亮 陈长军
近10年我国假币犯罪活动较为猖獗,打击假币犯罪工作相当严峻。对此,本文从反假币成本的角度出发,对打击假币犯罪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立跨区域反假币协调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反假币 跨区域性 协调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博文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计划在2030年设定碳排放总量最大限值,为此我国将逐步扩大碳交易市场版图,进行跨区域碳交易。然而由于全国性碳交易立法缺失和地方性立法差异性较大,导致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在借鉴欧盟、美国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立法协调机制,对碳配额"适区"分配,跨区交易,集中监管,联动执法,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异质性因素,构建"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此来考察转移支付、产业跨区转移和地方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结论相似,转移支付可以引起产业转移,但存在"门槛效应"。同时,由于"排序效应"的存在,转移支付将导致最低生产效率的企业率先对补贴作出反应,从而导致产业承接地生产效率的降低。使用中国31个省份1999-2012年的数据,根据DEA计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面板固定效应、门限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支持了理论假说:只有当转移支付达到一定"门槛值"时,转移支付才会引起产业转移,转移支付对产业转移的弹性系数为0.1左右。此外,当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嘉鑫 宋绍成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深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在这些技术的支撑下,区域教育资源的整合及共享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我国区域教育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再基于云共享提出了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云平台的设计展望,以求通过构建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来改良区域教育现状。
关键词:
区域性 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问题分析 设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荣胜
在市场条件下,企业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由企业跨区扩张活动来完成。企业跨区扩张的动因是复杂的,但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4个"标志",企业跨区扩张正是作用于这4个方面来推动区域经济走向协调发展的,即密切区域经济联系、促使区域分工趋向合理、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以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映清 唐红涛
商品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城乡商品市场的协调与统一决定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结构的优化与效率的提高。文章基于协同学建立了城乡商品市场协调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现状,探讨了影响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商品市场联系程度较低,协调水平一般,仍处于拮抗期,城乡商品市场二元分割特征明显。城乡商品市场不协调主要受城市偏向制度安排因素的制约,因此,未来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打破城市偏向制度安排,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市场 城乡 城乡市场 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