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3)
2023(8887)
2022(6831)
2021(6158)
2020(5287)
2019(11739)
2018(12157)
2017(24457)
2016(13607)
2015(15427)
2014(15830)
2013(15575)
2012(14587)
2011(13187)
2010(13628)
2009(13008)
2008(12939)
2007(12043)
2006(11180)
2005(10636)
作者
(38987)
(32125)
(31945)
(30932)
(20304)
(15017)
(14715)
(12405)
(12202)
(11671)
(10904)
(10569)
(10446)
(10223)
(10141)
(9916)
(9539)
(9378)
(9319)
(9143)
(8565)
(7949)
(7740)
(7321)
(7316)
(7296)
(7129)
(7058)
(6472)
(6267)
学科
(64376)
经济(64305)
(37852)
管理(35750)
(28574)
企业(28574)
方法(24782)
中国(24039)
数学(20941)
数学方法(20779)
(19607)
业经(15942)
(14925)
(14230)
地方(13124)
农业(13040)
(12201)
产业(12191)
银行(12184)
(11756)
(11665)
(11224)
贸易(11214)
(10894)
(10475)
金融(10475)
(10371)
理论(10056)
(8999)
技术(8758)
机构
大学(203708)
学院(202646)
(92065)
经济(90291)
管理(75066)
研究(68700)
理学(63505)
理学院(62862)
管理学(61941)
管理学院(61574)
中国(54385)
(44917)
(43641)
科学(37743)
财经(35184)
(33964)
(32224)
(31695)
中心(30952)
经济学(30411)
研究所(30208)
北京(28256)
(28167)
经济学院(27501)
(27243)
师范(27003)
财经大学(25919)
(25570)
业大(24721)
(24441)
基金
项目(121040)
科学(96138)
研究(93510)
基金(87745)
(74162)
国家(73528)
科学基金(63050)
社会(61736)
社会科(58600)
社会科学(58589)
(46794)
基金项目(45280)
教育(43002)
编号(38840)
(38793)
自然(36576)
资助(36132)
自然科(35681)
自然科学(35669)
自然科学基金(35074)
成果(33387)
(27809)
(27707)
重点(27405)
课题(27347)
国家社会(25770)
(24645)
(24468)
教育部(24370)
人文(23850)
期刊
(108248)
经济(108248)
研究(68455)
中国(42293)
(32869)
管理(29957)
(26931)
学报(26210)
科学(25592)
教育(24312)
(23442)
金融(23442)
大学(21080)
学学(19447)
财经(18544)
业经(18229)
经济研究(18121)
农业(17663)
技术(17312)
(16251)
问题(15895)
(12258)
商业(10894)
理论(10626)
技术经济(10542)
图书(10164)
现代(10135)
国际(10070)
经济问题(9806)
统计(9351)
共检索到319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子信  
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的相互影响,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充分就业在一定时期内是有矛盾的,但从长远看,两者又是统一的。在我国产业结构迅速变动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双重背景下,应实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效率目标在先、劳动充分就业的公平目标在后的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劳动就业以不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目标的实现为上限,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以不引起社会动荡为下限。根据这一要求,找出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充分就业的对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小蒂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失业(这里指非自愿)意味着资源利用不足、生产要素闲置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因此,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还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各国都把提高劳动就业率、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随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霓裳  
利用1988—2007年我国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模型,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净影响是促进作用逐步增大,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在向着有利于就业的方向发展;不同类型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密集型商品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净影响绝对数量最多、比重最大,而劳动—资本密集型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净影响绝对数量最少、比重最小,技术密集型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净影响增长速度最快,资源密集型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净影响增长幅度最小。国内就业受到对外贸易的冲击程度最终取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兴园  李洪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巨大潜力被大大激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一般说来,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供求关系明显缓解。据原国内贸易部对613种主要商品的调查统计,现在供过于求的商品占31.8%,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66.6%,只有1.6%...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付凌晖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度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8-2008年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经济总量增长明显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劳动就业问题,是我国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将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围绕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科学技术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以求澄清某些模糊认识,为我国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提供一点有参考价值的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庄启东  周韩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多、品位贫多富少总量大,而物质资源和资金却相对紧缺。就劳动力供求而言,存在着总量与结构长期处于非均衡状态的问题,存在着分层与合成供求错位的问题,供求交叉缺口既多又大。仅就总量而言,一方面城镇劳动力数量颇大,近10年年平均供给量达760万人;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数量有增无减,不仅原始种养业终年余富上亿人,而且每年的新增劳动力也增长较快,多年保持着1500万的年均量。城乡劳动力资源总量大大超过了运行中的现实经济容量。在宏观管理上,那些不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和就业趋势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远东  张卫国  阳琴  
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及其量化指标,构造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1992—2012年中国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估计。研究得出,社会需求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最为显著,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推动作用最大;目前的制度安排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志伟  樊亚平  罗浩  
文章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7—2019年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测度并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与2007年相比,2019年中国大部分省区市碳排放强度有所降低,所有省区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有所提升,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提升既能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也能降低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面板门槛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第三区间、技术创新和城镇化水平处于第二区间时,产业结构高级化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能力最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频声  
一、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 1、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历史遗留的城乡劳动者待业问题严重.1978年底,我国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待业青年就达1500万人,待业率达7.3%,以后每年又有新成长的数百万劳动力需要安置就业,其压力之大成了当时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为解决就业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在农村,国家通过鼓励多种经营,扶植乡镇工商业,发展小城镇以及举办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等途径,为农村多余劳动力开辟了许多就业门路;在城镇,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就业完全由国家统包的老框框,实行国家招收,集体组织起来就业和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燕飞  
本文关注了中国产业发展的技术选择对劳动就业,尤其是城乡就业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产业技术选择过高的资本深化倾向不利于城镇就业,产业发展要在城乡就业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需进一步提高技术选择的自主性和技术进步的内生性,推动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此外,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城镇就业,但作用仍需加强;城镇就业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变动关系;农村投入未对城镇就业表现出推动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  胡壮程  薛泽帅  
以Baumol非平衡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转换份额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构建三部门分析模型研究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工业化前期和中期,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工业化后期,工业技术的发展挤出劳动力,人口被迫向服务业转移,生活性服务业份额的扩大抑制经济增长,但若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业的份额扩大,则能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悦  孔令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但仍存在许多结构不协调和产业低度化的问题,影响了产业升级。正确地设计产业升级的方向,将成功地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增长。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应使产业结构趋于协调,然后在协调的基础上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度化的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