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8)
- 2023(7369)
- 2022(6525)
- 2021(6025)
- 2020(5511)
- 2019(12987)
- 2018(13098)
- 2017(27017)
- 2016(14761)
- 2015(16904)
- 2014(17177)
- 2013(17623)
- 2012(16993)
- 2011(15537)
- 2010(15750)
- 2009(15104)
- 2008(15227)
- 2007(14090)
- 2006(12321)
- 2005(11325)
- 学科
- 济(70747)
- 经济(70689)
- 业(41465)
- 管理(39735)
- 方法(33089)
- 企(32414)
- 企业(32414)
- 数学(29412)
- 数学方法(29219)
- 农(19745)
- 中国(19114)
- 财(17105)
- 制(15216)
- 业经(14637)
- 地方(14418)
- 贸(14188)
- 贸易(14179)
- 易(13783)
- 学(13232)
- 农业(12401)
- 银(11769)
- 银行(11740)
- 行(11232)
- 产业(10611)
- 融(10420)
- 金融(10418)
- 和(10277)
- 体(10154)
- 务(9913)
- 财务(9898)
- 机构
- 大学(227599)
- 学院(227209)
- 济(100719)
- 经济(98743)
- 管理(86222)
- 研究(77406)
- 理学(73778)
- 理学院(72965)
- 管理学(71901)
- 管理学院(71478)
- 中国(59349)
- 京(48293)
- 财(46790)
- 科学(46499)
- 所(40339)
- 农(38965)
- 财经(37145)
- 研究所(36368)
- 中心(35039)
- 江(34394)
- 经(33432)
- 业大(33110)
- 经济学(32009)
- 北京(30966)
- 农业(30937)
- 经济学院(29255)
- 范(28783)
- 师范(28493)
- 财经大学(27354)
- 州(27329)
- 基金
- 项目(141420)
- 科学(110172)
- 研究(103876)
- 基金(101428)
- 家(87631)
- 国家(86932)
- 科学基金(72969)
- 社会(65609)
- 社会科(62331)
- 社会科学(62311)
- 省(55595)
- 基金项目(53991)
- 教育(47115)
- 划(46747)
- 自然(45556)
- 自然科(44395)
- 自然科学(44379)
- 自然科学基金(43613)
- 编号(42820)
- 资助(42373)
- 成果(35218)
- 发(32331)
- 部(32237)
- 重点(32234)
- 课题(29391)
- 创(29067)
- 教育部(27353)
- 创新(27235)
- 科研(27084)
- 国家社会(26756)
- 期刊
- 济(112038)
- 经济(112038)
- 研究(68326)
- 中国(39543)
- 财(35346)
- 农(35005)
- 学报(34054)
- 科学(31561)
- 管理(30345)
- 大学(25263)
- 学学(23892)
- 农业(23318)
- 融(22205)
- 金融(22205)
- 业经(19243)
- 教育(19134)
- 技术(19077)
- 财经(18884)
- 经济研究(18494)
- 问题(16485)
- 经(16356)
- 贸(13437)
- 技术经济(12866)
- 商业(12454)
- 业(12283)
- 理论(12071)
- 统计(12004)
- 国际(10806)
- 实践(10766)
- 践(10766)
共检索到336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晨光 颜伟
我国产业结构失衡 ,几经调整 ,收效不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表现在八个方面 :1 宏观上缺乏明确有力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2 对“生产优生”原则的绝对化和对产业政策的神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失衡 调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逯元堂 吴舜泽 马欣
"十一五"以来,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本文基于环境视角,从环境基尼系数与效应分解两个方面,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成效。结果表明,尽管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环境成效并不显著,工业行业的排污不公平性依然较大,产业技术升级对污染减排的贡献远大手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完善推进结构调整的配套政策措施,着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实现污染减排目标。
关键词:
环境 产业结构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子鹏 刘勇
产业结构演变是生产要素配置变动的结果。分析生产要素配置可以探讨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资本、劳动力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效率是产业间要素流动的内在原因,也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力。计算我国三次产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探索要素效率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探讨产业结构演变的潜力,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要素效率 政策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伟
通过构建中职教育变量对产业结构变量影响的实证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职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中职教育发展规模强于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必须重新认识中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其经费使用效率,在"求大"的同时更要"求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韩颖 倪树茜
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实现,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本文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相结合,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新模型,将其用于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寻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规律,旨在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岩 赵树恒 吴东白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从定性角度来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为国家的政策制订和实施提供依据。本文力图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为基础,从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出发,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对我国“八五”时期投资规模与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规划提出一些建议。定量研究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是一项宠大的工程,有一定的难度,且工作量较大。为能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同民经济再生产过程,本文采用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势在于不仅考虑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顾及到投资行为的影响,因而对客观经济运行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清文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谭清文文章认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是“九五”期间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尽管自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基础不稳,后劲不足;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素质低下,等等。在充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瑜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池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范围内,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并且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进而带动了劳动就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世界各国都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契机,谋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洪谊雅 林怀艺
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革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再是靠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并重发展,向工业3.0、4.0迈进,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是向高收入国家、高质量城镇化、制造业强国、服务业大国迈进。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方向 升级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葛红玲 张景富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一些突出矛盾 ,并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强 周克红
本文对我国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引进外资有很强的相关性,外资引进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改善产业技术的有机构成的同时,也提高各个产业的素质。今后五至十年,外资引进还会呈现提高的趋势,外资对产业结构状态仍将发生重要的影响,这需要宏观决策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必要的规范和引导,尤其要明确外资引进的重点产业领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辉关 郭晓晶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文考察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婷
文章采用2002-2014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矩估计方法,研究了信息化发展对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差异化影响。得出的结论为:从全国层面看,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较好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第二产业却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第三产业却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