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3)
2023(5316)
2022(4552)
2021(4311)
2020(3800)
2019(8593)
2018(8713)
2017(18289)
2016(9863)
2015(11212)
2014(11370)
2013(11682)
2012(11321)
2011(10301)
2010(10720)
2009(10259)
2008(10367)
2007(9640)
2006(8968)
2005(8268)
作者
(30153)
(24888)
(24838)
(24001)
(15549)
(11798)
(11441)
(9603)
(9308)
(9048)
(8489)
(8265)
(8071)
(7915)
(7751)
(7745)
(7420)
(7281)
(7156)
(7085)
(6585)
(6240)
(6101)
(5666)
(5632)
(5593)
(5557)
(5377)
(5016)
(4897)
学科
(47381)
经济(47335)
(27776)
管理(26170)
(21294)
企业(21294)
方法(18242)
数学(15986)
数学方法(15813)
中国(15294)
(14315)
(12669)
(12104)
业经(10975)
地方(9968)
(9539)
银行(9528)
产业(9455)
(9350)
(9226)
贸易(9219)
(9184)
(8959)
农业(8796)
(8542)
(8399)
税收(7868)
(7807)
金融(7807)
(7795)
机构
学院(153163)
大学(152459)
(68795)
经济(67385)
管理(56057)
研究(54279)
理学(46925)
理学院(46397)
管理学(45701)
管理学院(45433)
中国(43780)
(34800)
(32870)
科学(31403)
(28280)
财经(26762)
研究所(25013)
中心(24398)
(24074)
(23961)
(22656)
经济学(21883)
北京(21822)
(20329)
师范(20161)
经济学院(19882)
财经大学(19636)
(19421)
(19367)
业大(19208)
基金
项目(89904)
科学(70797)
研究(68090)
基金(64654)
(55446)
国家(55026)
科学基金(45982)
社会(43499)
社会科(41360)
社会科学(41352)
(34889)
基金项目(34178)
教育(30211)
(29601)
编号(27962)
自然(27645)
自然科(26868)
自然科学(26861)
资助(26855)
自然科学基金(26381)
成果(24022)
(21489)
重点(20932)
(20499)
课题(19868)
(18342)
(17964)
国家社会(17724)
发展(17657)
教育部(17472)
期刊
(82686)
经济(82686)
研究(52619)
中国(27581)
(25011)
管理(21593)
(21255)
科学(20128)
学报(19971)
(18515)
金融(18515)
大学(15391)
业经(14757)
学学(14475)
农业(14029)
教育(13948)
财经(13757)
经济研究(13519)
问题(12607)
技术(12192)
(12026)
(10155)
商业(8476)
理论(8454)
国际(8367)
技术经济(8164)
经济问题(7821)
现代(7742)
统计(7533)
实践(7392)
共检索到241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煜  刘志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元驱动向二元驱动、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从内向向外向、从产业分立向产业融合的演进,其驱动因素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需求转换、外向发展及信息化等。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着外向发展层次低、区域发展差异明显、重化工业化的结构和质量问题突出、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将向外向型产业升级、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发展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方向演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战明华  
产业政策的导向极大的影响了一国经济资源的配置格局与配置效率,而正确的产业政策的前提则是对产业结构变迁规律的把握。产业结构的变迁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处于转轨时期的国家来说,包括制度等过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结构计量经济模型变得不稳定,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规律进行了研究:一是通过弹性系数考察了规模经济变化的结构变迁效应;二是对二产内部的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三是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三个产业内部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春艳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赵春艳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实现“两个转变”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内在要求。本文试运用产业结构演进的有关理论,对改革后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以便为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提供借鉴。一、我国产业结构演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岳平  葛岳静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和全国最新投入产出表数据,从实证的角度,通过计算和分析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程度和影响力系数、感应程度和感应度系数、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额和诱发系数、各部门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总体联系等指标,分析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揭示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理,并从需求管理的角度,提出各项需求政策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卢阳春  吴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高速增长、调整和强劲发展五个阶段。对1978~2008年间我国GDP三大产业结构变动数据和FDI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不同发展阶段FDI对我国产业结构演进所起的优化效应有所差异,但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资本形成与促进效应、技术转移与溢出效应、示范效应与竞争效应等方面。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广军  张汉鹏  
通过对第五长波中关国产业的研究,阐述当前第五长波中产业演进的态势及时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而提出我国应采取的产业演进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从技术和产业两个层面共同演进,以实现我国的赶超战略。从技术上讲,要引进和发展第五长波中新兴技术系统中的技术,实现我国的技术跨越和技术系统的升级;从产业上讲,要采取不同的战略同时发展前三次长波中的主导产业群,使我国产业整体、连续和顺利地发展,并且快速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申茹  赵春艳  
对1978~2008年间我国各地产业结构演进的水平、速度及随机性趋势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速度越快;各地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差异逐渐减小,而第三产业的差异却在逐渐增大,这可能是导致各地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结构原因;经济发达的东部与落后的西部产业结构演进序列基本是平稳的,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的起伏性大、差异性大,这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致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五湘  白二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清文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谭清文文章认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是“九五”期间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尽管自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基础不稳,后劲不足;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素质低下,等等。在充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守一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若干理论问题张守一最近我们对1953-1993年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作了分析,对它在1994-2010年期间的演变作了预测,撰写的研究报告很长,这里我们只讨论一下这项分析和预测所涉及到的若干理论问题。一、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性统计数字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维柏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存在着农业基础不稳,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总量不足,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差,资源消耗偏高等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产业转换缺乏强有力的需求和资金支持,资源短缺和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产业转换和升级的动力不足等。为此,要加强产业发展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用高科技改装传统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军  雷国本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合理化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梯度演进,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改变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局面,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运用马克思利润率理论揭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内在本质,科学阐释了产业分工竞争的实质是等量资本追逐等量利润的必然结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文玉春  
文章从产业结构对科技人才培养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入手,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得出我国产业结构是科技人才培养结构的原因,而科技人才培养结构不是产业结构的原因;然后通过拓展的Dickey-Fuller检验,利用协整检验技术,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科技人才培养结构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昊  范德成  
文章采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灰色聚类和D-S证据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因子进行阶段性分析,将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因子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2002—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2年,2013—2015年。结论显示:第一阶段中,要素驱动因子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最重要的驱动力,然而从第二阶段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渐渐不再明显,尤其是土地资源;同时,在这一阶段中,投资驱动因子仅对第一产业发展起推动作用,已难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从第三阶段起,创新驱动因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到第四阶段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中最重要的驱动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