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9)
- 2023(13967)
- 2022(11837)
- 2021(10640)
- 2020(9274)
- 2019(21005)
- 2018(20679)
- 2017(41339)
- 2016(22224)
- 2015(24867)
- 2014(24706)
- 2013(24968)
- 2012(23787)
- 2011(21803)
- 2010(21972)
- 2009(20838)
- 2008(20528)
- 2007(18727)
- 2006(16624)
- 2005(15151)
- 学科
- 济(117552)
- 经济(117442)
- 管理(63427)
- 业(62773)
- 企(49188)
- 企业(49188)
- 方法(48531)
- 数学(43436)
- 数学方法(43180)
- 农(28097)
- 中国(27908)
- 财(26545)
- 地方(24556)
- 业经(22722)
- 学(22273)
- 制(20802)
- 贸(20430)
- 贸易(20422)
- 易(19792)
- 农业(18815)
- 银(16693)
- 银行(16633)
- 融(16222)
- 金融(16220)
- 务(15928)
- 财务(15911)
- 行(15881)
- 财务管理(15869)
- 地方经济(15736)
- 环境(15165)
- 机构
- 大学(341154)
- 学院(339923)
- 济(155995)
- 经济(153209)
- 管理(128307)
- 研究(119192)
- 理学(110893)
- 理学院(109651)
- 管理学(108097)
- 管理学院(107473)
- 中国(89456)
- 科学(71684)
- 京(70644)
- 财(70266)
- 农(62030)
- 所(61797)
- 财经(56582)
- 研究所(56026)
- 中心(53151)
- 业大(51988)
- 经(51299)
- 江(50273)
- 经济学(50196)
- 农业(49260)
- 经济学院(45451)
- 北京(44498)
- 财经大学(41854)
- 院(41837)
- 范(41068)
- 师范(40533)
- 基金
- 项目(220933)
- 科学(173464)
- 基金(162447)
- 研究(155550)
- 家(143306)
- 国家(142167)
- 科学基金(120337)
- 社会(102588)
- 社会科(97551)
- 社会科学(97524)
- 基金项目(86233)
- 省(85560)
- 自然(77462)
- 自然科(75664)
- 自然科学(75637)
- 自然科学基金(74370)
- 划(72260)
- 教育(69894)
- 资助(66792)
- 编号(60090)
- 重点(50289)
- 部(49744)
- 发(49444)
- 成果(48328)
- 创(45867)
- 国家社会(43344)
- 创新(43064)
- 科研(42732)
- 教育部(42424)
- 课题(41426)
- 期刊
- 济(173602)
- 经济(173602)
- 研究(101796)
- 中国(58346)
- 学报(57033)
- 农(55415)
- 财(53574)
- 科学(50529)
- 管理(46013)
- 大学(42011)
- 学学(40386)
- 农业(36727)
- 融(32895)
- 金融(32895)
- 经济研究(29969)
- 财经(29765)
- 业经(26965)
- 技术(26674)
- 经(25700)
- 问题(23797)
- 教育(23142)
- 贸(19665)
- 技术经济(19256)
- 业(18922)
- 统计(17544)
- 商业(17332)
- 国际(16269)
- 理论(16029)
- 策(15799)
- 版(15548)
共检索到501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晓华 邓宝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主导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作为一个维持了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在均衡价格的假设下,经济总量的增长是由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这三种因素共同长期作用的结果。但是,我国的经济制度现实告诉我们,均衡价格这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并不成立。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在资源配置最优的假设前提并不成立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即三大产业的发展过程,并结合对1990年至2009年这20年的相关数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三大产业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保珺
本文运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对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解,得到对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成因进行分析的模型系统,并以其为工具,对我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
SDA 投入产出 产业结构 演变成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方卫 应瑞瑶
为了使我国的农业保持良性持续增长 ,除了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外 ,还必须提高结构优化效益 ,加快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 ,以综合提高农业增长的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凯
采用经济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构建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并在此基础上就农村产值结构与农村就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相关变量进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较好地解释了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产业结构偏离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农村产业结构偏离相关变量是农村经济增长相关变量的Granger原因。模型科学地描述了农村产业结构偏离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对于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翔 邓峰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林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翔 邓峰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燕
文章以湖南省为例,基于2010—2015年124个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第一产业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第一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率偏低;此外,政府干预和劳动力投入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资本投入对县域经济增长显著为负。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县域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匡祥琳 廖明球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经济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本文从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相互关系 实证研究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 胡壮程 薛泽帅
以Baumol非平衡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转换份额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构建三部门分析模型研究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工业化前期和中期,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工业化后期,工业技术的发展挤出劳动力,人口被迫向服务业转移,生活性服务业份额的扩大抑制经济增长,但若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业的份额扩大,则能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江茹 范新英
运用时变参数模型,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角度,对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第三产业产值及其占比的增长速度均很快,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落后于第二产业。最后,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提高消费性服务业产值比重、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等建议,强调在努力提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效率,由此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淑艳
运用区位商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运用偏离-份额法,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辽宁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国区域分工中,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较高;辽宁省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辽宁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行业的发展水平仍较低,这些行业在区际分工中不具有优势;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投资大、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重化工业在辽宁省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效益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吕明元 尤萌萌
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角度考察了韩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并构建了以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变化为基础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韩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韩国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合理化相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而言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为持续;而到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则更为稳定,并且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逆向反弹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加深,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韩国逐渐走上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段会娟
笔者从集聚程度和集聚类型两方面描述制造业在我国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后,基于2000年~2008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GMM)检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集聚程度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与多元化相比,专业化的集聚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企业规模过小引起的激烈竞争已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分行业研究时发现,不同技术含量的行业集聚效应是不同的,目前高技术行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
关键词:
产业集聚特征 经济增长 系统广义矩估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兆明 李敏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2006—2016年间我国31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线性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双门槛效应,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于中西部低城市化地区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