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09)
- 2023(15093)
- 2022(12998)
- 2021(11945)
- 2020(10178)
- 2019(23157)
- 2018(23030)
- 2017(45589)
- 2016(24758)
- 2015(27332)
- 2014(27179)
- 2013(27270)
- 2012(25251)
- 2011(23029)
- 2010(22773)
- 2009(20699)
- 2008(20219)
- 2007(17827)
- 2006(15653)
- 2005(13557)
- 学科
- 济(103290)
- 经济(103179)
- 管理(71819)
- 业(69001)
- 企(55703)
- 企业(55703)
- 方法(49282)
- 数学(43517)
- 数学方法(43162)
- 农(28050)
- 中国(27229)
- 财(25687)
- 业经(22737)
- 学(22520)
- 地方(20210)
- 贸(20145)
- 贸易(20137)
- 制(19564)
- 易(19548)
- 环境(18553)
- 农业(18507)
- 技术(16561)
- 务(16005)
- 财务(15946)
- 银(15917)
- 财务管理(15914)
- 银行(15847)
- 和(15743)
- 企业财务(15144)
- 行(15112)
- 机构
- 大学(361904)
- 学院(359477)
- 济(147132)
- 经济(144251)
- 管理(143121)
- 理学(125302)
- 理学院(123948)
- 管理学(121970)
- 管理学院(121352)
- 研究(119994)
- 中国(87717)
- 京(76476)
- 科学(75838)
- 财(66463)
- 农(63374)
- 所(60550)
- 业大(58130)
- 研究所(55540)
- 财经(54573)
- 中心(53601)
- 农业(50354)
- 江(50187)
- 经(49670)
- 北京(48040)
- 经济学(45001)
- 范(44868)
- 师范(44312)
- 院(43481)
- 经济学院(41085)
- 财经大学(40814)
- 基金
- 项目(250644)
- 科学(196304)
- 基金(182886)
- 研究(177926)
- 家(161483)
- 国家(160224)
- 科学基金(136549)
- 社会(113110)
- 社会科(107438)
- 社会科学(107412)
- 基金项目(98077)
- 省(97465)
- 自然(90486)
- 自然科(88320)
- 自然科学(88295)
- 自然科学基金(86755)
- 划(82691)
- 教育(80339)
- 资助(75397)
- 编号(70734)
- 重点(56297)
- 成果(55831)
- 部(55337)
- 发(53995)
- 创(52143)
- 创新(48702)
- 科研(48502)
- 课题(48275)
- 教育部(46959)
- 国家社会(46616)
- 期刊
- 济(153686)
- 经济(153686)
- 研究(103046)
- 学报(62422)
- 中国(59041)
- 农(56127)
- 科学(54997)
- 管理(50369)
- 财(47169)
- 大学(46253)
- 学学(44103)
- 农业(38583)
- 教育(31915)
- 融(29868)
- 金融(29868)
- 技术(28045)
- 财经(26542)
- 业经(26459)
- 经济研究(25572)
- 经(22663)
- 问题(21166)
- 业(19188)
- 科技(18488)
- 理论(17910)
- 技术经济(17620)
- 商业(17318)
- 版(16586)
- 实践(16282)
- 践(16282)
- 贸(16279)
共检索到504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仲伟周 姜锋 万晓丽
通过建立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变动有着较大影响;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高或煤炭消费占有较大比重的省区其碳排放强度较高,但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第二产业对整个社会的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率较大,其内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有较大影响。因此,我国碳排放强度研究应该重点放在实行结构节能减排上,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产能落后的行业、实施产业转移、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等方面入手实现全国碳减排的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飞燕 刘辉煌
我国已进入高碳经济时期,了解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情况尤为重要。国内在关于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中,仅有的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只限于简单地检验二氧化碳排放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未考虑其他经济因素与排放之间的关系。文章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贸易、FDI因素,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作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飞燕 张雯
在碳排放模型框架内,利用测算的全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通过设定多种模型形式考察了各种因素特别是产业结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进程直接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产业结构变化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其影响程度较大;同时,FDI环境效应的合力是负面的,贸易并非国际碳污染转移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省际数据 碳排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志伟 樊亚平 罗浩
文章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7—2019年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测度并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与2007年相比,2019年中国大部分省区市碳排放强度有所降低,所有省区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有所提升,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提升既能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也能降低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面板门槛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第三区间、技术创新和城镇化水平处于第二区间时,产业结构高级化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能力最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丽萍 李媛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运用汉森提出的门槛模型,以2006-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以各省的城镇化水平为门槛变量,运用双重门槛模型,对各省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各省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正向作用会逐渐减弱。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结构 碳排放 门槛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瑞 丁日佳 尹岚岚
本文首先给出了1985年以来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基于29个省(市)1985-2004年的截面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之间的Paneldata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阿伦 何崇恺 吕志强
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产业结构变动,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碳排放控制形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基于1980-2010年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耗数据,对中国CO2排放量进行核算。利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总量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将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从而得到产业结构变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作用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达到了3.71%(2005年不变价),下降速度与发达国家的最快下降速度基本持平,说明中国节能减排的成效显著。技术进步对如此大的下降速度贡献较大,产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慧敏
在二氧化碳(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模型框架内,利用1995—2008年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着重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进决定CO2排放的基本走向,刚性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使单位CO2排放居高不下;二产主导的产业结构对我国CO2排放产生了明显的增速效应,延缓了CO2排放倒"U"型变化过程。因此,依托低碳经济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向低能耗低CO2排放的产业结构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产业结构 CO2排放 省级数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国 褚尚军 聂锐
促进经济与碳排放脱钩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整合产业结构理论和工业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演进的"开口P型曲线"假说,该假说得到了已实现工业化国家演进事实的数据支持。对我国二者演进关系的估算结果表明正处于"开口P型曲线"的拐弯阶段,产业结构仅有个别年份对碳排放强度起结构红利贡献,整体上是结构负担贡献。估算结果有两个政策含义一是在现有考核办法中新增碳排放总量的考核指标和相应管理办法;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碳排放强度 开口P型曲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彦 祝凌云 张大红
基于SDM运用Matlab和Geoda测度细化产业结构对我国30个省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碳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性和路径依赖性。其中对碳强度的影响,交通业(0.899,最为显著)>工业(0.372)>建筑业(0.316)>第一产业(0.083)>商业(-0.246),整体上看,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降低碳强度;同时现今碳强度更易受交通业、工业和建筑业的正影响和商业的负影响。因此降低此三类产业占比,增加商业占比,并配合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有利于降低本地区和周围地区的碳强度。
关键词:
碳强度 产业结构 SDM 空间自相关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彦 祝凌云 张大红
基于SDM运用Matlab和Geoda测度细化产业结构对我国30个省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碳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性和路径依赖性。其中对碳强度的影响,交通业(0.899,最为显著)>工业(0.372)>建筑业(0.316)>第一产业(0.083)>商业(-0.246),整体上看,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降低碳强度;同时现今碳强度更易受交通业、工业和建筑业的正影响和商业的负影响。因此降低此三类产业占比,增加商业占比,并配合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有利于降低本地区和周围地区的碳强度。
关键词:
碳强度 产业结构 SDM 空间自相关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秀娟 张捷
在绿色索洛模型的基础上就产业结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理论假说:在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工业比重提高导致碳排放增加,由服务业比重提高所致的碳排放增幅小于工业且总体上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利用2000-2012年广东省21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证明了理论假说。由结论引伸出来的政策建议是在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推广低碳技术,继续促进工业向服务业转型,将对外贸易政策与行业的碳排放特点结合起来促进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柏福
在厘清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波动的作用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主要从实证角度分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方面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同性影响,另一方面探讨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影响,最后得出几点重要的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朝先
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中国1996-2009年的碳排放进行分解,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对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预测,估算了2020年之前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减排的贡献。基本情况是,1996-2009年中国碳排放增长464 678万t,其中,经济总量效应531 337万t,产业结构效应49 887万t,能源消费强度效应-223 940万t,能源消费结构效应107 395万t,诸因素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114.3%,10.7%,-48.2%和23.1%。产业结构变动驱动了碳排放增长,尽管它不是最主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耗能产业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所对应...
关键词:
产业结构 LMDI分解方法 碳排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丽 陈迅 汪德辉
本文利用动态CGE模型,通过投资动态机制与价格的内生化,并考虑资源限制及生产要素间的替代性,先完成历史模型更新投入产出数据,然后构建基线模拟封闭准则,以逐年递归动态求解方式,进行2007-2012年我国17部门的产业结构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