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9)
2023(10217)
2022(8770)
2021(8129)
2020(7156)
2019(16417)
2018(16311)
2017(32948)
2016(18018)
2015(20366)
2014(20469)
2013(20726)
2012(19745)
2011(18008)
2010(18209)
2009(17105)
2008(17263)
2007(15797)
2006(13705)
2005(12550)
作者
(55373)
(46273)
(46225)
(44298)
(29311)
(22309)
(21137)
(18074)
(17111)
(16586)
(15674)
(15460)
(14790)
(14722)
(14499)
(14489)
(14274)
(13623)
(13580)
(13191)
(11692)
(11619)
(11436)
(10530)
(10413)
(10393)
(10375)
(10130)
(9365)
(9253)
学科
(80243)
经济(80169)
(49702)
管理(47965)
(38956)
企业(38956)
方法(37535)
数学(33384)
数学方法(33094)
(22145)
中国(21552)
(20757)
(17884)
(17250)
业经(16809)
地方(15722)
(15659)
贸易(15652)
(15226)
农业(14187)
(13968)
银行(13933)
(13331)
(12682)
财务(12662)
财务管理(12628)
(12558)
金融(12556)
企业财务(12026)
产业(11705)
机构
大学(272526)
学院(271515)
(115474)
经济(113110)
管理(101091)
研究(94699)
理学(86965)
理学院(85938)
管理学(84473)
管理学院(83975)
中国(71606)
科学(59180)
(57814)
(54587)
(49762)
(49149)
研究所(45284)
财经(43566)
中心(42991)
业大(41507)
(40924)
(39382)
农业(39079)
北京(36592)
经济学(36568)
(35033)
师范(34629)
(33748)
经济学院(33359)
(32399)
基金
项目(176196)
科学(138108)
基金(128195)
研究(125558)
(113018)
国家(112159)
科学基金(94158)
社会(79451)
社会科(75445)
社会科学(75422)
(68623)
基金项目(68266)
自然(61279)
自然科(59771)
自然科学(59750)
自然科学基金(58728)
(58578)
教育(57101)
资助(53008)
编号(50093)
成果(41071)
重点(40772)
(39783)
(39399)
(36379)
课题(34847)
科研(34454)
创新(34151)
教育部(33408)
计划(33092)
期刊
(125473)
经济(125473)
研究(79841)
中国(47515)
学报(45327)
(43748)
(41490)
科学(41363)
管理(35526)
大学(33343)
学学(31741)
农业(29225)
(25781)
金融(25781)
教育(23249)
财经(22067)
技术(21680)
业经(21215)
经济研究(21081)
(19041)
问题(17992)
(15562)
(14727)
技术经济(14203)
商业(13848)
统计(13564)
理论(13408)
(12912)
科技(12214)
(12191)
共检索到396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昊  范德成  
文章采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灰色聚类和D-S证据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因子进行阶段性分析,将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因子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2002—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2年,2013—2015年。结论显示:第一阶段中,要素驱动因子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最重要的驱动力,然而从第二阶段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渐渐不再明显,尤其是土地资源;同时,在这一阶段中,投资驱动因子仅对第一产业发展起推动作用,已难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从第三阶段起,创新驱动因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到第四阶段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中最重要的驱动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文祥  
应用多元回归方法,针对1983—2007年期间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阶段性影响,而产业发展拐点的出现表明我国产业在承接高层级的国际产业转移存在一些障碍,从而强化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和次序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华   李建忠  
分析奶业结构变迁、探究奶业经济发展规律,对全面推进奶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沿着奶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脉络,构建“约束条件—战略要求”的动态分析框架,并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结构变迁历程的考察,着重刻画其呈现出的五个阶段及其演变特征,揭示了当前我国奶业遵循着新质生产力的演进方向,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引领奶业创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优化资源,形成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新质结构特征。由此,为推动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提质升级,应根据消费需求调整奶业结构,提升品牌竞争力;依托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奶业发展须符合国家战略,推动产业现代化;实现市场与政府的有效配合,优化资源配置,共同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付保宗  
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表明,经济高增长往往与工业高比重相伴而生,遭遇"技术升级陷阱"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内因,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转换面临不同跨度跳跃。我国工业比重显著高于国际一般规律,工业高增长出现回落趋势,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化升级受到明显抑制,国际分工地位低端锁定风险逐步加大。未来我国工业发展将进入次高增长阶段,工业比重趋势性下降的可能性增加,工业结构变化日益接近"技术升级陷阱",国际分工地位面临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我国向高等收入国家迈进需解决好工业比重过快下降问题,工业发展的动力机制面临阶段性转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斌龙  赵卫军  
要素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准确把握我国文化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必须从要素支撑角度分析才更有说服力。在全面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的基础上,运用拓展的索洛模型深入剖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规模扩张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集聚效应较为显著,资本密集型特征正日益凸显,但外部经济效应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创意和知识严重不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消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更需要政府长期持续的推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斌龙  赵卫军  
要素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准确把握我国文化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必须从要素支撑角度分析才更有说服力。在全面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的基础上,运用拓展的索洛模型深入剖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规模扩张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集聚效应较为显著,资本密集型特征正日益凸显,但外部经济效应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创意和知识严重不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消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更需要政府长期持续的推动。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云平  
我国产业政策促进了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在部分领域的成效还不够显著。我国产业政策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现阶段,产业政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政策的功能定位模糊,政策的边界宽泛,政策手段的行政色彩较浓,政策的"合成谬误"问题值得关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机制不完善。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应从产业政策功能、产业政策的作用模式、产业政策对象、产业政策手段、产业政策的治理机制等方面入手。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云平  
我国产业政策促进了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在部分领域的成效还不够显著。我国产业政策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现阶段,产业政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政策的功能定位模糊,政策的边界宽泛,政策手段的行政色彩较浓,政策的"合成谬误"问题值得关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机制不完善。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应从产业政策功能、产业政策的作用模式、产业政策对象、产业政策手段、产业政策的治理机制等方面入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雯  盛烨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本文利用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就资金、人才和技术三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进一步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态影响,有力地论证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瑞强  
产业的发展升级受力于要素禀赋。通过分析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历程,本文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行业规制、价格等方面完善生猪产业阶段性特征分析框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来生猪产业发展的途径依赖期、散养主导期、产业规范期、结构调整期和生态健康养殖期等发展阶段的产业特征,揭示产业要素在各阶段对于生猪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以2000-2012年间生猪产业典型发展要素影响的实证分析,探讨未来的生猪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冬欣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也面临着人口红利减弱、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着力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中西部城市群,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这些地区转移,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促进农村人口平稳融入城市,进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建平  刘晓葳  欧阳汉  
本文基于各个时代背景下我国统计学科的重要事件,联系过去14届中青年统计科学研讨会的会议主题,利用文本数据挖掘技术,对1984年第1期至2014年第5期《统计研究》刊登的5192篇文章的篇名、关键词和摘要等做深入分析。探讨了30年来我国统计学科的发展历程,剖析了《统计研究》期刊的整体特征,进一步明确了《统计研究》杂志对中国统计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贡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范文祥  李将军  
本文在探讨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最优耦合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模型分析了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发现高新技术研发企业比率、市场经营环境优劣度等因素对省级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性具有差异性影响。建议进一步完善科创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优化市场经营环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了解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本文在构建DSGE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分析与反事实模拟等方法考察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周期的更迭,经济波动的冲击来源也会发生改变。"软扩张"时期和"次贷危机"时期经济周期主要受技术冲击驱使,而"新常态"下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加成冲击与消费偏好冲击。为此,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清晰判断不同时期冲击来源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柳彦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关于侨务工作的论述中指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华侨华人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江门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素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之说,"邑商"是广东三大商帮之一的"广州帮"重要组成部分,而"邑商"的组成无论是过去、现在以至未来,华侨华人都是重要的组成,在经济、科学、文化等众多领域推动着江门发展。对"邑商"产业结构进行研究,进一步发掘"邑商"文化、弘扬"邑商"精神,有利于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创新,探寻侨乡经济发展文化原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